“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程度,已经到了不得不扶持的地步了。”9月4日上午,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综合规划处一位要求匿名的负责人这样告诉本报。 她是《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13条”)的起草人之一。这是一项旨在刺激武汉工业企业走出当前困境的新政,包括在加强工业有效投资、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等多个方面,将给予多项政策性扶持,细则共分为13条。8月20日,“13条”正式获得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 今年年中,武汉市主要领导针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了一次密集的走访调研,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当前,我市工业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成本上升效益下滑,投资动能减弱,形势十分严峻。” 来自武汉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低于两位数,利润指标出现负增长。1-6月(因剔除春节因素,所以将1月份和2月份的数据合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4%、6.0%、5.6%、7.2%和5.3%,利润总额同比下降,分别是-19.0%、-26.1%、-15.9%、-9.7%、-3.2%。 对于提出“工业倍增”计划,并力图构建国家中心城市的武汉,这显然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武汉市长唐良智明确表示,要进一步认识到“稳增长”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在此背景下,整个8月,除了上述“13条”之外,武汉市连续密集出台包括3000亿交通枢纽建设、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等多项经济刺激计划,希望能有效对抗经济下行压力。“2008年的效果很好(指4万亿投资计划),我们希望这次也能帮企业渡过难关。”前述武汉市经信委人士坦言。 三管齐下 8月15日,湖北省交通运输厅与武汉市政府签订协议,拟投资3131.49亿元,推进武汉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本报从湖北省交通厅获得的一份资料显示,根据签订的协议,包括建成以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高速公路路网重要枢纽、重要的门户机场、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国家物流中心为核心的武汉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共同推进包括武汉四环线、武汉天河机场至黄陂城际铁路、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空港综合物流园、黄陂换乘中心、梁子湖航道整治工程、武汉船舶交易所等五大类82个重点项目。 湖北省交通厅厅长尤习贵表示:“省厅将从战略规划上发挥武汉综合交通枢纽在拉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项目实施上进一步加大支持推进的力度,资金政策上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协调服务上进一步增强措施、创新机制,省厅将进一步给予武汉市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 在签署了3000亿元交通投资协议后,不到一个礼拜,8月20日,武汉市政府即通过“13条”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意见。 武汉市经信委提供给本报的资料显示,“13条”主要集中在强化了四个领域的支持力度,即加强工业有效投资,支持企业开拓市场,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以及减轻企业负担。 在加强工业有效投资方面,一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将工业技术改造项目的贴息资助门槛由5000万元放宽到3000万元;二是支持扩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将新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贴息资助门槛由2亿元放宽到1亿元;三是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继续对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新兴产业制造业项目给予贴息补助。 “总体方向是降低企业受惠的门槛。”前述武汉市经信委人士对本报评价。 此外,“13条”还提出:“明确在政府采购项目中,对中小企业的采购额度不低于30%,同时在政府采购评审中对中小企业产品给予8%~10%的价格扣除。” 在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上,“13条”提出对经营暂时困难的企业给予支持。在继续执行对产值增长和税收增长贡献突出的工业企业给予流动资金贷款贴息的基础上,适当扩大受惠面,对信用好、有订单但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企业,按新增订单额给予一定补助。 而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13条”也明确提出:“比照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的政策,对于经审核认定的困难企业可在一定期限内缓缴社会保险费;下浮及暂不上浮部分企业工伤保险费率等。” 除了加大交通基础投资和刺激工业企业增长外,武汉市还大力鼓励民营经济发展,对抗经济下滑。 8月23日,武汉市委常委会原则通过《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在铁路、电信、教育、卫生、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鼓励民营企业以参股、甚至控股的形式进入。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武汉市财政每年将统筹安排10亿元资金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对营业收入首次超过50亿元、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自上新台阶的当年度起,连续3年按其新增税收地方留成部分的相应比例奖励企业,专项用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对抗经济下行 在此轮经济下滑中,地处中部的武汉,已面临诸多潜在风险。“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一直是武汉的两大支柱产业,但都面临较大的困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本报分析。 最新发布的武钢股份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高达88.99%。此外,随着多地开始实施汽车“限购政策”,对于缺少高端品牌的武汉汽车工业,也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 武汉市经信委在一份上半年工业经济分析报告中描述,前7个月,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也回落了0.1个百分点。市场需求仍然低迷。1-7月,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12.4%,比上半年回落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为97.5%,同比下滑0.7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继续下行。7月份,全市工业品购进、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99.2%、99.7%,连续两个月呈同比下行态势。部分重点产业生产出现明显下降。该报告认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增速总体仍呈回落态势。” 在此背景下,本报了解到,今年年中由武汉市长唐良智亲自带队,市主要领导密集走访各行业企业调研。“反馈上来了100多个问题,都是针对目前的困境。”前述武汉市经信委人士透露,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出台上述“13条”刺激工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政策重点扶持的四个方向,都是针对前期调研中企业反映最突出的问题。” 而根据武汉市的要求,“13条”新政的执行期限为2012-2014年。这意味着这将是一个阶段性的经济刺激政策,政府短期救市的心态明显。“我们原来拟定的政策期限是两年,但市领导担心两年的期限偏短,从帮扶企业的角度出发,决定把期限延长到三年。”前述武汉市经信委人士透露。 除针对工业企业的刺激政策外,武汉的大规模投资,也颇有临时救市之意。本报记者了解到,在超过3000亿元的交通领域投资中,“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为2329.37亿元。这意味着有近800亿元的项目,是“十二五”计划之外。对于该部分投资是否为了“保增长”而临时增加,湖北省交通厅宣传中心高斌表示不予置评。 对于3000亿元的投资资金来源,湖北省交通厅方面也是言语谨慎。“目前,这仅是一个框架性的协议,对于资金的来源,也没有明确细化。”高斌回应本报。 同样具有“框架性”政策意味的,还有针对民营经济的开放新政。在前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中,尽管提出有十大领域对民营经济开放,但纵观细则,依旧突破不大。 例如,能源方面,支持投资大型煤炭采购、储备、运输、销售企业,支持以独资、控股、参股等方式参与水电站、火电站建设;电信方面,支持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支持开展增值电信业务;金融服务领域,支持设立或参股金融机构、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 事实上,上述所谓“新政”,都是国家已经放开,并早有实践的领域,本质上并未突破既有的政策框架。“地方性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很难突破国家层面政策大的框架。”叶青认为,当前需要的是这些政策的细化,并给出明确的项目和时间表。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