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朝天门港口地标性建筑重庆港客运大楼及三峡宾馆近日被爆破拆除,这两座地标性建筑使用也就20年左右。专家指出,城市规划的短视和混乱,加上房地产开发的利益冲动,造就了各地的“短命建筑”之痛。 命运和重庆港客运大楼、三峡宾馆一样的地标建筑并不鲜见,近年来全国多地大拆大建频繁上演2006年10月,青岛地标青岛大酒店拆除,建成20年;南昌的著名地标五湖大酒店2010年2月被爆破,建成仅13年…… “短命建筑”谁是推手? 专家认为,建筑功能不完善,可以通过改造、维修完善建筑功能和舒适度,许多地方选择一拆了之,其背后还有深层次原因。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表示,大拆大建一方面说明我国城市规划缺乏整体设计,十分短视,政府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仍亟待加强;另一方面,除少数建筑确实需要拆除之外,许多完全不必拆除的建筑却以重建、招商引资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被拆除,这也与部分地方政府盲目追求GDP增长和热衷政绩工程有关。 大拆大建表面上看是新建筑取代旧建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城市景观,有些项目甚至可以带来可观的投资回报,但其危害性不可忽视。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表示,我国消费了世界总量近40%的水泥和钢材,大拆大建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并产生每年高达4亿吨的建筑垃圾,污染环境。 如何保障建筑“健康长寿”? 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建设如火如荼,但城镇化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失衡的矛盾也日益凸显。重庆市社科院孙元明研究员表示,建筑寿命短正是这种发展矛盾的具体体现,大拆大建这种对公共资源随意处置的发展方式必须得到遏制。 如何保障建筑“健康长寿”?如何让我国城市建设规划合理,传承文化?孙元明认为,地方政府在战略性规划面前能力尚待提高,随意性太大。他建议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立法,对城市的规划、布局、调整要有更严格的程序,防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同时,建筑拆不拆不应由一两个人说了算,应完善监督机制,在重大决策面前应科学论证,防止主政者武断决策,对于政绩工程应加大问责力度。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