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各地快讯 >

广东经济转型升级分析 升与降:结构调整厚积薄发

时间:2012-09-05 09:47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彭国华

  编者按:时至9月,棋过中局。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如何应对困难复杂局面?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广东的经济运行有些什么亮点?经济结构有些什么积极变化?南方日报从今天开始推出《从数据变化看转型——广东经济的三个维度》系列述评,分别从三个角度切入,以“转型升级”为核心引领,通过观察一些经济运行数据的升降、结构变化,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前广东经济运行中变化的亮点,分析其中体现广东结构变化的新内涵,体现广东转型升级的作为、探索和成效。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
  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形势下,从总体看,广东经济增速今年上半年有所下滑。但是从一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的经济运行数据的“升”与“降”中可以看出,得益于数年前开始的转型升级,目前广东现代产业结构得以更加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逆势上扬”,区域协调发展更加均衡化,初步显现出广东转型升级“厚积薄发”的成效。
  产业蜕变:
  战略性新兴产业成新“顶梁柱”
  转型好不好,关键看结构。上半年,在国内经济减速及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快马加鞭”,广东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转型升级“逆势”而上。
  今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300.67亿元和4852.07亿元,同比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
  在先进制造业中,以高端电子信息、LED、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从发展速度看,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201.62亿元,同比增长10.9%,分别高于GDP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5和3.9个百分点。
  从税收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增速快于当地税收平均增速。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商务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增速超过平均增幅8.5-16.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与全省财政收入增幅“低开低走”的走势形成了迥异区别。
  在制造业领域,广东从以前的电子、陶瓷、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LED、汽车、飞机、医药、装备制造等现代产业转变。一个可兹佐证的例子是,广东汽车业上半年生产增速居全省制造业之冠,共完成工业增加值569.55亿元,同比增长18.5%。
  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向晓梅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依附技术、面向未来、带动性强的特性,从动态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成为一个国家(地区)在转型时期的先导、主导产业。
  事实上,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可以看出,在转型升级的浪潮中,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开始发挥“先导”与“主导”作用。近年来,广东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生物、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超过10%,正逐步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回首两年前,《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及《广东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出炉,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如今,广东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从一棵幼苗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中的新“顶梁柱”。
  区域协调:
  粤东西北“鸿沟”呈缩小之势
  一直以来,珠三角独大而东西北地区偏弱,这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格局成为困扰着广东协调发展的瓶颈。“最富在广东,最穷也在广东”,对此,广东并不避讳。
  然而,今年上半年,广东区域发展打破了以往不平衡的格局,呈现更加均衡与协调之势。上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中,粤东西北地区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比全省高7.7个、2.2个和3.1个百分点。
  西翼地区的投资在石化、水利工程和阳江核电等大项目带动下,增幅高于全省9.0个百分点。东、西两翼的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省4.6个和7.7个百分点。
  为何会发生这一不同寻常的变化?当我们把视野延伸到改革开放起步时,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例高达47.5%。之后,由于珠三角年均增速明显高于东西北地区,到2007年这一比重下降到20.3%。
  2008年是珠三角与东西北地区之间缩小差距“鸿沟”的转折之年,广东壮士断腕般提出了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加速打破一直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魔咒。
  引入“产业转移扶持资金”被誉为广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大创举。广东从2008-2012年,5年内每年安排15亿元用于扶持粤东西北地区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推动欠发达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粤东西北步上跨越发展之路,经济增长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几年高于全省平均增速。
  如果说“产业转移扶持资金”是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硬手段”,那么《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的推出则是帮扶欠发达地区的“软实力”,粤东西北与珠三角之间的“鸿沟”正逐步被填平。
  今年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响亮地提出“促进‘汕潮揭’同城化和‘湛茂阳’临港经济圈发展,支持粤北山区绿色崛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广东区域协调发展依然在路上。
  环境优化:
  “高门槛”成转型升级助推器
  一边是产业的优化升级,一边是环境的改善提升,这进一步论证广东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倒逼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
  根据2012年上半年广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与上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略有改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略有下降;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
  同样,中国气象局气象中心一组卫星遥感数据显示这样一种新趋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近几年广东主要大气污染指数上升趋势得到遏制,继早前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两个环境硬指标首次出现下降后,空气中二氧化氮气体浓度也呈现连年下降趋势。
  从以前的环境质量“差等生”,到如今进入“优等生”行列,广东走了一条怎样的路径?
  以2011年为例,为了让广东产业更具竞争力,同时让环境质量更加改善,全年广东否决了3391个建设项目环评文件,约占总审批项目的5%;并关停小火电11.7万千瓦,淘汰75万吨落后钢铁产能和24.5万吨落后水泥产能。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正如广东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环保“门槛”要竖得高一些,决不让今天的投资项目成为明天整治的对象。在污染物排放数字曲线升降、落后产能与先进产能增减背后,正是广东多年来主动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升级的努力。在淘汰落后产能的减法中,通过环评审批绿色通道,西气东输二线、湛江粤西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一批新能源、新技术的节能环保产业相继落子南粤。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广东环境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对“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的行业说“不”,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以前靠“量”取胜,到如今的凭“质”说话,广东经济结构正一步步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迈开新步。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