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规划有了新思路 历史街区 保原貌不拆建 东南早报讯 在许多老厦门人的眼中,骑楼、深巷、叫卖声……才是原汁原味的厦门。 以百年老街中山路为代表的沿线骑楼建筑,密集于开元路、大同路、镇邦路、思明北路等35条厦门老城区街道沿线,堪称厦门的城市文脉。今年6月,在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终评中,厦门百年老街中山路过五关斩六将,名列榜首成功入选,再次唤起各界对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意识。 如今,厦门的骑楼保护有了新思路。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近期通过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厦门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草案)》,广泛征集市民和社会各界的意见。8月28日,草案提交厦门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一审。草案对中山路及附近历史风貌街区保护进行了规定,提出改建应保持原街景风貌。 老城区骑楼群 原汁原味的厦门 漫步于大同路、开元路,有着多种海外建筑风格的骑楼,不时映入眼帘;居住在骑楼内的人们,坐在骑楼柱廊下泡茶聊天,挑担的货郎,不时穿行于小巷内,谈笑声、叫卖声不绝于耳;穿行于骑楼街区,来自各地的游客悠闲地在沿街的小店内品尝着原汁原味的厦门小吃;局口街口,定期会有歌仔戏、布袋戏和南音演出……这些都不由地让人感叹:一座城市,除了高楼大厦,更需要有人情味的建筑来支撑它的历史与韵味。 老城区骑楼群,是厦门的一道风景。刻满岁月痕迹的骑楼建筑群中,有不少近现代史上著名人士的故居,如民族英雄陈化成,著名书法家欧阳桢,民初教育家、诗人陈桂琛,爱国人士、社会活动家林采之等。 作为中西合璧的独特建筑,厦门的骑楼吸引了电影《疯狂的赛车》等剧组前来取景;吸引了许多艺术人士前来采风,汲取艺术灵感。在他们看来,聚集于中山路、大同路沿线的骑楼建筑群,百年来,一砖一瓦中流淌着这个城市的文化血脉,至今依然保存着骑楼街道历史文化遗址和闽南街市风情,正是厦门近现代城市建设的历史见证。 拆与不拆争论 骑楼群幸运留存 厦门的骑楼群是幸运的,在高楼不断拔地而起的时代,在政府及各界的呼吁和保护下,得以完整保存。然而,它们也曾遭遇尴尬。 2006年,厦门骑楼密集区——营平片区改造方案出炉,按照当时的规划,在中山路附近的营平片区将建10多幢高层建筑,仅厦门总工会旧址、竹树脚礼拜堂、大清厦门邮政楼等7幢建筑受到保护,其余大多将拆除重建。方案一出立刻引来争议,在不少人眼中,有着百年历史的骑楼如果因城市改造而被拆除,是对厦门城市文脉的严重破坏。在多方阻力下,改造被叫停。 2008年,厦门旧城改造迈出实质性步伐,营平片区再度被聚焦。2010年重点建设项目中,旧城改造的片区有厦港片区、曾厝垵片区、西郭片区和将军祠西片区,营平片区尽管不在其中,却依旧一度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 2010年5月5日,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带领市规划局、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对大同路、开元路、升平路、镇邦路等骑楼密集区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大同路、开元路等沿线的骑楼建筑,是厦门历史、人文、民俗的浓缩,要作为历史传承的集中区域打造,核心精神是“保护”,不要改变或拆除,并尽可能地恢复。 此次考察,对骑楼密集片区确立了以保护为核心的精神,其后更提出了“保持风貌、保持特色”、“防止盲目求新,尽量留空保旧”的新思路。 改建保持原貌 最新规划护老街 近期公布的《厦门经济特区城乡规划条例(草案)》,提出历史风貌街区应当整体保护,保持其传统的空间尺度、道路线形、历史风貌和建筑环境,严格控制历史城区内的建设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完善基础设施。中山路、思明北路、思明南路、镇海路口以北路段以及由规划确定的保护范围内的路段改建应保持原街景风貌。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透露说,按照最新规划,历史风貌街(片)区、历史风貌建筑和依照城乡规划确定需要进行建筑立面控制管理区域的建筑涉及外立面改变的,建设单位应当将建筑外立面变更设计方案报市规划主管部门审查。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范围内与历史风貌建筑不协调、影响和破坏其景观的建筑物、构筑物,则应进行拆除。 让骑楼成为特色 专家建议 参照申遗模式 厦门现存的骑楼风貌建筑,哪些值得保护?应该怎样保护?有关专家认为,在老城区内聚集成片的有着闽南特色风格的骑楼建筑群,是厦门的“金矿”,应该继续加以保护。 规划专家:成片进行保护 对于厦门骑楼历史风貌建筑的保护,厦门市城市规划委员会顾问、新加坡著名国际规划建筑设计大师刘太格博士认为,有效的保护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重点保护古建筑(或者发生过历史事件的建筑),一种是成片保护骑楼。刘太格认为,即使其中有许多不太有价值甚至是后来的骑楼建筑,也应该因要保护整个片区地保护下来,做“信封式”保护(即保留外壳,内部空间可以有较大改动),整体保护区域的历史味道。“保护历史街区,不仅要保护建筑,还要保护街巷布局、老树,这是规划和保留旧建筑的一条重要准则。” 文史专家:“申遗”进行保护 在厦门文史专家郭坤聪看来,骑楼建筑群作为厦门近代城市记忆的一部分,不仅是最能代表厦门的地方,更是厦门城市气质的发源地。“厦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和发展骑楼、旧街区,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课题。”郭坤聪认为,“针对厦门特色骑楼建筑群的保护,可以借鉴‘福建土楼’的保护模式,通过申请世遗,让骑楼得到普遍的保护,甚至是整片的保护”。在他看来,厦门的骑楼建筑风格,既有中西合璧的气质,又有闽南浓厚的风俗气息,是“申遗”的最大卖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