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各地快讯 >

住在农村 就地享受城市生活

时间:2012-07-17 08:06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陈碧红

  □本报记者 陈碧红
  居住在农村,就能享受到城市里的生活,这曾是许多农村人的梦想。
  唐群芳因为镇上实施的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家人只用了1万多元就搬进了村上新建的农民居住区里。家里除了水、电、气、光纤等生活设施样样畅通外,小区环境也是风光秀美,清澈碧绿的湖水将整个小区四周环拥。不仅如此,随着双流县三星镇政府引进一些大型乡村酒店,手脚麻利、干活勤快的唐群芳还顺利地应聘上了酒店的服务员,每个月有1200元的固定收入。
  因为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农村盖起了楼房,农民住进了属于自己的社区家园,同时还得到了曾只属于城里人才享有的医保、社保等等一系列公共服务。唐群芳的生活,也在新型城乡形态中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自然村向新型社区“靠拢”
  由于过去的成都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格局,长期对农村建设发展投入严重不足,造成了在基础设施、公建配套、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农村均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巨大差距。
  为了消除城乡之间的差距,从2003年开始,成都按照“以城带乡”的基本方略,借助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为有力抓手,开始在全域范围内对广大农村地区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大胆尝试。即通过把城市的规划建设理念借鉴到农村,把城市的基础设施延伸到农村、把城市的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村,加快建设“人口集中居住、产业集聚发展、功能集成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
  “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承担全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部门,成都市建委村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区集中,不仅有利于对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统一标准化的建设,通过集中资源改善群众居住地条件,也为新型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还能为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创造条件。从规划层面开始,成都在全域范围内进行一场广泛而深入的摸底调研工作。从2003年到2010年的7年时间里,成都的城乡规划也相继经历了从城市规划到城乡规划、从城乡规划到全域规划、再从全域规划到世界生态田园城市规划的三个重要阶段。“新农村建设,尽管建设模式和规模各有不同,但从性质来讲,都是构建新型城乡形态,让农村的长远发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 该村镇处负责人介绍,根据规划,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最终按照将全市分为5个层面,按照不同标准分层逐类进行建设。其中包括双核大城市(以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和以成都北改为核心的旧城改造)、3大卫星城、9个中等城市、小城市(重点镇)、100多个特色小城镇,按照以上5个层面来开展数千个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的建设。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成都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新型社区1334个、4014万平方米,共有106.3万农民变身新市民,向新型社区靠拢,农村生活居住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生产生活水平向城市标准看齐
  “公园就在家门前,健身设施样样全,垃圾出门分散放,污水流出变清泉,只要不下田和地,鞋子始终不沾泥,城里生活村里见,农民日子比蜜甜。”新津县金花镇清凉社区居民林志成用活生生的事实编成了“顺口溜”,不仅描绘了农民集中居住区的新生活,也唱出了住进新区的居民们的好心情。在这个小区里,绿化率达30%以上,水、电、气、光纤、健身广场、图书馆、放心商店、便民服务中心、卫生站、就业保障站、民福院等一系列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公用服务配套俱全。
  清凉社区的新面貌仅仅是城市建设新型社区的一个缩影。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大批失地农民领到了城市户口,住进了新建社区,开始了新生活。但这只是他们进入城市的开始,失地农民不仅承受就业的压力,还面临角色转变和社会适应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好新市民的现实问题,政府不仅在新型社区中配置与城市社区同样的公共基础设施,还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社区管理和完善的公共服务,引导新市民平稳顺利地逐步融入现代城市社会。
  庆安社区是高新区居民集中安置社区之一,建于2003年,社区内有10个组团,103幢房屋,居住人口1万1千多人。自小区建成以来,一系列公建配套设施如多功能文体活动室、便民服务大厅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就相继进驻,农贸市场、小学、幼儿园等也一应俱全,社区居民享受到的是一个温馨、美丽、整洁、便利的居住环境。大家不仅获得了新的城市化的生活方式,社区也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顺利实现转变生产方式,尽快融入现代城市。
  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不仅在于硬件环境,也包括软环境的建设。为了使社区居民居有所乐,在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9年来,成都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加快建起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制度,推动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加速实现均衡化发展。如今,尤其是在农村新型社区,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正在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城乡建设统筹还在不断向前迈进。从2011年起,成都全市涉农区(市)县全部启动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新模式,与此前的新型社区相比,这将更加强调区域空间的聚合性和生产生活功能的综合配套性,在更大程度上优化配置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新型社区管理等多种生产生活构成要素等,具有迅速聚集人口、引领带动产业升级、生产生活综合配套、传承发展城乡文明、助推城乡互动发展等功能。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