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沿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强中部沿江地区与长三角和长江上游地区的联系,发挥长江水运优势,加快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高物流集散能力。以武汉为中心,依托黄金水道,壮大宜昌、荆州、岳阳、鄂州、黄冈、黄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打造产业集聚走廊。
强化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加快形成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充满活力的城市群,成为推动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摘自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
7月的武汉,“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中三角”——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带来的一场思想盛宴,比江城的天气还热。蓄势已久的“中三角”,正张弓搭箭,释放出争当中国经济新增长极的巨大能量。
正如该论坛的LOGO“中国弓”,在中国地图上,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恰好可连成一张弓,而以武汉为代表的“中三角”正处于这张弓的搭箭点和发力点上,它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7月8日,出席论坛的300多位企业家和经济学家,碰撞思想火花,共同发出倡议,呼吁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成为国家战略。
深情凝望,奔腾不息的母亲河长江,犹如一条巨龙,蜿蜒向东,作为龙腰的长江中游,有三颗美丽的明珠:湖北、湖南、江西。
2月10日,“山水相连,人文相近,经济相融”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在武汉签署“共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发展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构筑中部“金三角”,打造中国新的经济增长极。 从地域上来看,长江中游城市集群跨一江、越两湖、连三省,涵盖武汉、南昌、长沙3个省会城市及周边27个地级市,国土面积达21.78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9000多万。
武汉城市圈以湖北52.4%的人口,贡献了全省62%的GDP、六成以上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八成以上,成为湖北经济实力最强的核心区。
长株潭城市群三个主导城市堪称湖南“金三角”,占全省经济的比重由2006年的40.6%提升到目前的43%。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江西30%的国土面积,经济总量占全省60%以上,成为江西省发展最快的动力源。
根据鄂湘赣三省的构想,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整合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而成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逐步实现“五个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文化旅游一体化和生态保护一体化。
三省领导形成共识:鄂湘赣携手共铸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既是顺应时代大潮、把握历史机遇的内在要求,也是三省创新发展思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共同使命。
触摸市场脉搏,合作迅即展开。“中三角”实质性合作加速启动:中部三省共建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打造中三角铁路网,武汉、长沙和九江形成“一小时同城圈”,打通13条高速公路“断头路”;共享科技创新资源,联手保护知识产权;畅通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共筑“中部粮仓”;打造中部无障碍旅游区,共同向世界推介青山绿水;新农合患者可跨省实时报销…… 长江之龙腾起,中部龙身强壮。
农业:三省共同打造“中部粮仓”
在中部腹地,坐拥着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等三大粮仓。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同为农业大省,同为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供应基地。
在中部地区建设全国粮食核心主产区和优势农产品基地,已成为三省共识:三省应共同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共同呼吁健全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
5月4日,三省展开了农业合作新的里程碑:三省农业厅厅长在汉正式签署《湘鄂赣三省农业合作协议》,合力推进三省农业交流与合作。
三省农业部门齐心共建“中部粮仓”,加强农业产业、农产品市场、农业技术、农产品质量监管等方面的合作。
医疗:新农合跨省报销有了第一例
7月2日,江夏区湖泗镇何堰村农民祝又珠在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病愈出院,办理出院手续时,她顺利拿到了报销款。这是我省首例新农合跨省即时结报出院病人。
据介绍,江夏区在湖南株洲打工的农民有3000多人,该区卫生局与湖南省直中医医院协商,签订了新农合省外定点医院协议。这是鄂、湘、赣三省首家以区为单位实现新农合一卡通跨省即时结报。
6月21日,湖北、江西、湖南三省卫生厅共同签署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卫生事业发展武汉共识》,就建立新农合跨省结算、医疗卫生资源共享等8个方面机制形成共识。
科技:鄂湘水稻“联姻”鄂柑扎根江西
地缘的接近性,为鄂湘赣在科技合作上提供了优越条件,“中三角”科技合作框架协议、“中三角”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相继在汉签订。
依托武汉大学朱英国科研团队和湖南袁隆平科研团队,去年首个杂交水稻国家实验室同时落户湖北和湖南,鄂湘水稻科研顺利“联姻”。在江西赣州,柑橘一年的毛产值可达30亿元,这得益于华农校长、柑橘专家邓秀新院士的技术支持。
湖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处处长夏建民介绍,目前三省科技部门正在计划启动科技人才共享计划,邀请三省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区域内科研项目评审和实施。
根据合作协议,下一步鄂湘赣三省还将建立科技联席会议制度,打通三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通道,构建覆盖“中三角”的现代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等。
资本:“中三角”成争相竞逐“投资洼地”
上海通用汽车武汉基地破土动工,广汽菲亚特长沙工厂投产,10亿元低碳环保产业基金落户南昌……一个个大项目点燃“中三角”的经济引擎,“中三角”成为资本争相竞逐的“投资洼地”。 从武汉到九江再到长沙,从神龙、东本、上海通用再到广汽菲亚特,在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正崛起一大汽车产业集群,实现零部件就近采购、整车就近销售,与华东、华北形成汽车产业三足鼎立之势。
不光是汽车产业,在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商贸流通等多个产业,“中三角”都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组数据彰显“中三角”的活力: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近25亿美元,同比增长21%,增幅高过东部和西部,成为全国外商直接投资增长最快的地区。
文化:演艺联盟共推好剧目
4月18日,由武汉剧院牵头并联合湖北剧院、江西艺术中心、湖南大剧院等单位筹建的中国中部“中三角”演艺联盟在武汉宣告成立,自此,鄂湘赣三省的10多所剧院和20余家演艺单位,突破传统剧院单打独斗的市场操作方式。
记者从湖北省文化厅获悉,目前,由湖北省发起的《“中三角”三省文化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三省公共图书馆联盟协议》已完成起草和意见征求阶段,拟在月底签署。草案中,三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艺术创作、人才培养、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合作,都被列入。
“中三角”进行时:从共识走向实践
楚天都市报讯从“中三角”战略的提出到鄂湘赣联动,从一系列部门对接到商界精英力推,“中三角”进行时令人瞩目。
短短5个月来,三省密集签署10多项合作协议,敲击着密集的鼓点。
一个个具体行动,见证三省实践。2月24日,距离三省会商会不到半个月,鄂湘赣三省就召开圆桌会议,谋求商务合作。“中国中三角商务网”正式上线,首次用中文、英语、日语、韩语、德语等10种语言,在互联网上向全世界传递“中三角”的讯息。会上还通过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商务发展武汉宣言》,提出了商贸流通、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口岸通关、商务信息六项一体化合作机制。 7月4日,湖北、湖南、江西在汉签署《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知识产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进区域间知识产权的互利合作,构建覆盖“中三角”的现代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知识产权研究基地及专利分析与评估中心等,真正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加快长江中游城市集群的建设,呼唤更多这样的主动作为、主动融入,呼唤更多领域加快融合,呼唤更多协议尽快落到实处……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