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枣庄讯 经过3年多的精雕细琢,毁于战火的枣庄市台儿庄古城奇迹般重建,这座占地2平方公里的古城荣膺新世纪齐鲁文化新地标,正成为强有力的引擎带动538平方公里的台儿庄走上资源型城市转型之路。
地处山东南大门的台儿庄是一个资源型城市,黑和灰构勒着城市的主色调,煤炭、水泥占财政收入的60%。资源面临枯竭,可持续发展急需转方式调结构。鉴于此,新一届台儿庄区委、区政府提出:通过古城重建,用文化引领城市转型,全面建设幸福台儿庄。
6月15日,台儿庄区委书记、古城管委会主任王广金说:台儿庄文化底蕴深厚,我们正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向文化自强迈进,以古城重建为起跳点,努力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文化引领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经过4年多的规划建设,台儿庄古城在原有面貌、形态、规制等历史基因上复活,运河文化、鲁南文化、大战文化赋于古城魂魄,“百庙、百馆、百艺、百业”展现出古城独特的文化景观和文化空间。古城的重建就是文化的重建,台儿庄古城被誉为运河文化活化石、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东方古水城、中国唯一的二战纪念城,因而成为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首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
古城增强了台儿庄的核心竞争力。开城两年,游客突破300万人次。以古城为中心,台儿庄规划了18平方公里的古城文化产业园,现正积极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美国HBC、上海圣博、正大环球投资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前来考察,洽谈文化产业项目合作事宜。依托古城文化产业园,与山东大学签约软件服务外包项目2个,总投资2000万元;运河文化学院正在立项,并与山东大学等高校洽谈合作,引进相关院校共建人才实训基地,形成集教学、实践、培训、创作于一体的产业模式。
文化引领创造财富。61岁的泥沟镇鲍楼村村民贾继玲怎么也没想到她的针线活如今成了“摇钱树”,她领着10多个老姊妹开发的虎头鞋、靓帽等民间手工制品成了古城最抢手的旅游纪念品。全国第二届非遗博览会将在古城举行,台儿庄由过去为义乌等地做来料加工,华丽转身为“手艺台儿庄”,开发了虎头鞋帽、吊窑泥塑、传统布艺、剪纸等7个具有自主品牌的民间工艺旅游产品。目前,351个村加工饰品、玩具、民俗工艺等21类、2000多个品种,
人数发展到2.8万人,去年人均增收3825元。
2011年之前,全区酒店旅馆只有600多张床位,现在已经突破6000张,正在建设中的五星级酒店达到5家。古城文化旅游迅速带动了台儿庄服务业的强势崛起。今年一季度,台儿庄区三产增加值完成11.37亿元,增长17.1%,占全区GDP比重达到28.5%。
文化引领文明建设。围绕打造“古城、水城、绿城、慢城”品牌,台儿庄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形成独特的城市品质和个性,努力建设适宜人居的生态文明之城。
5月28日,在通往古城的BRT车站,50多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自带卫生工具清扫站前广场杂草。台儿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古城重建、文明先行”为抓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爱国爱乡、开放包容、诚信尚德、自强不息”的城市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