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辽宁全面振兴
时间:2012-06-25 15:29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李春林 杨忠厚
|
|
今年1至5月,大连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24.1%,增幅位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竞争力依然强劲。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后,大连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不仅集装箱吞吐量成功跻身全球20强,货物吞吐量也进入全球前十,10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目标正在积极实现中。
大连港的快速发展是辽宁省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所产生效应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省委、省政府在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中,加快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三大区域竞相发展,区域协调性显著增强,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沈阳和大连两大城市经济体量不断壮大,更看到了其他12市经济实力快速攀升,三大战略正引领辽宁走向全面振兴。
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
5月24日,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位于沈阳铁西的新工厂建成投产。新工厂采用世界级生产技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征,深刻体现着现代汽车生产可持续性的发展理念。
引进和培育起像华晨宝马这样一批投资额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大项目,三大区域有着丰厚的土壤。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为辽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强大载体,辽宁也因此形成了沿海与腹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格局,极大地增强了跨越发展的动力。
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辽宁深入实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尤其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沈阳经济区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更极大地提升了辽宁的地位。为推动辽宁区域经济更加协调发展,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又作出突破辽西北的战略部署,辽宁形成了完整的三大区域发展战略。
在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政策支持下,三大区域竞相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园区发展势头迅猛,以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取得丰硕成果,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沈抚铁开始共享“024”区号,一体化取得新突破,城际连接带节点新城建设初具规模,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著;突破辽西北“三年见成效”目标如期实现,辽西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四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稳步提高,“五年大变样”目标开始实施。
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辽西北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1182.6亿元、13948.3亿元、2155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达到1180.9亿元、1431.7亿元、242.1亿元,2005年对应的数字分别为3890.1亿元、4907.6亿元、620亿元和231.8亿元、289.6亿元、39.9亿元。数字见证着三大区域的突破性进展。
坚持科学发展,实施三大战略,辽宁经济驶上了又好又快发展轨道。
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来到辽宁
今年4月,省政府经贸代表团赴香港招商又取得丰硕成果,三大区域服务业聚集区招商获得了满堂红,沈阳金廊、大连长兴岛、阜新玉龙新城中央商务区服务业聚集区招商项目备受青睐。辽宁这片投资的热土,其“热度”还在发酵着。
坐拥两大“国家战略”,辽宁的影响力不断提升。随着三大战略的深入实施,辽宁自身独特区位、产业等优势得到充分释放,吸引外商在全省投资的规模稳步扩大,投资结构也更加合理,质量大幅提升。利用外资无论是引资水平,还是发展速度以及在全国的位次,均得到全面提升。
随着2009年7月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沿海开始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户,仅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就达100个,像投资200亿元的江苏恒力石化长兴岛项目、投资160亿元的台湾长春石化基地项目、投资115亿元的辽宁宝来石化工业园项目、投资100亿元的香港新东北电气集团输变电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成为辽宁沿海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2010年4月获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同样魅力无限。2011年,沈阳经济区57个主导产业园区新引进项目1270个,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同比增长一倍以上。今年赴港招商,沈阳新推出12个金廊项目全部达成意向,9个正式签约,总投资73亿美元。
辽西北招商引资同样取得不俗业绩。2011年阜新、铁岭、朝阳引进内资分别增长51.1%、47.7%、47.0%,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6.4%、15.2%、30%。
在三大区域的支撑下,自2008年以来,辽宁实际利用外资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三甲”行列,特别是2010年又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超过200亿美元,跃居全国第二位,2011年又以242.7亿美元的额度,蝉联全国第二。
辽宁实际利用外资持续排在全国前列,这一事实生动表明,中国对外开放的峰值来到了辽宁。
多点支撑的好局面开始形成
今年以来,阜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持续保持全省14市第一的位置,既是沈阳经济区一员、又是突破辽西北战略重要成员的阜新,表现出了强劲的追赶势头,发展潜力不断释放。因三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全省14市竞相发展,经济实力和财力都在各自的基础上快速攀升。
从2011年全省14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看,沈阳、大连均突破600亿元,均接近2005年全省的水平,鞍山过200亿元、营口过140亿元,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辽阳、铁岭、盘锦等7个市同时突破100亿元,朝阳和葫芦岛也分别达到了87亿元和70亿元,阜新在两年内也有望突破百亿。
三大战略释放出14市的发展潜能,辽宁人期盼多年的多点支撑的局面,已经在辽宁大地上形成了。
党的十七大以来,三大区域开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呈现出竞相发展的态势,一批大项目为14市的持续快速发展平添了后劲。省统计局数据显示,仅2011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辽西北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分别完成7993亿元、9736.2亿元和1715.5亿元。
如今,辽宁沿海经济带42个园区正加速上规模上水平,加速把沿海各城市、各新区连接成经济带、城市带和旅游带。沈阳经济区全面推进同城化一体化,加快23个县城和38个新城、新镇以及57个主导产业园区建设,尽快形成城市带和经济带。辽西北正以“五年大变样”为目标,积极促进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向辽西北集聚,加速实现突破。
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辽宁多点支撑的局面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深入实施三大战略,辽宁储备好了一批重大项目,以此为载体,向更高的目标攀越。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