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江门市未来10年规划发展的《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日前通过国务院办公厅批准。该《总体规划》首次提出江门定位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78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提出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定位为珠三角西部中心城市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提出,对江门的战略定位是:江门市是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对比前一版总体规划,即《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年)》,其城市定位提法从“珠江三角洲西部重点发展城市之一”改为“珠江三角洲西部的中心城市和门户城市之一”,“以现代制造业、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旅游业为主导的滨水城市”。 “《总体规划》是江门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江门市城乡规划局局长林健生如是评价。本次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主城区3个空间层次。江门市域范围包含三区四市。全市陆地总面积9541平方公里。江门市区范围为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的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818平方公里。主城区范围为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的会城街行政区划范围;主城区土地面积为566平方公里,2008年末总人口为113.68万人。并用“北展南拓、东联西带、强化中心、沿江出海”概括市区空间发展策略。 《总体规划》概要显示,北展指依托滨江新区和江沙工业走廊建设拉动城市向北发展,主动接受广佛都市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区域性居住、旅游、现代制造业等产业,提升市区的服务地位和产业基础;南拓指利用市区南部银洲湖地区良好的港口条件和广阔发展空间,大力发展能源、重化工等临港产业和物流业,加强与港、澳地区的经济联系,发展外源型经济。 统筹城乡发展融入珠三角 和广佛、深莞等珠三角城市相比,江门市存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软肋”,但江门市也有强大的后发优势。借《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东风,江门提出坚持“左接广佛,右联珠中”,与广佛、珠中及港澳合作全面展开。江门主动承接广佛都市圈辐射,富华重工成为全省最大“双转移”项目。譬如,开平市和顺德区达成了合作建设翠山湖产业转移园的协议。 与此同时,江门通过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积极融入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深化与“广佛经济圈”合作的重要通道———江珠高速,广珠轻轨江门支线、江肇高速建成通车;广珠铁路、广州南沙至江门疏港铁路和广佛江珠轻轨等轨道交通,以及佛开高速扩建、江罗高速、江番及江珠北延线高速、中开高速和新会支线、崖门5000吨级航道等交通工程得以立项和建设。 截至去年年底,江门市工业规模超4000亿元,生产总值突破1500亿元,形成了以核电新能源、LED新光源、南车新装备、化纤新材料为先导,摩托车、纺织服装、造纸、造船、食品、包装材料、五金卫浴、印刷、机电等为支柱的较为完整、基础雄厚的工业体系。 如果说《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珠中江经济圈一体化不断加快推进,使江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那么,《总体规划》与大势相呼应,把握住了发展先机,正好乘势而上。 江门市政府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对南都记者坦言,目前江门市各市(区)较分散,江门市因其特殊的地理、区位因素,存在城乡差距大、发展不平衡、公共财政结构调整有待加强等问题,三区四市之间的互联互通、一体化均衡发展商还存在困难,三区(蓬江、江海、新会)明显强于四市(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大致呈“头重脚轻”之状。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江门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和主要要求。譬如,提出重视城乡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786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服务。 地理论见 对话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 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专家罗天昊 江门的清醒与雄心:由“外部突围”向“内部裂变” 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国家与城市竞争战略专家罗天昊认为,江门的城乡统筹模式,为未来主城区向小镇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通过珠三角与非珠三角之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江门未来可期。 南都:解析《江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主要亮点与突破点在哪里? 罗天昊:本次江门的《总体规划》,有两个特别之处。其一是,江门作为珠三角城市的成员之一,被赋予了城乡统筹的使命,这是比较特殊的,一般被赋予了城乡统筹的地方,其特点是既面积广大,又相对欠发达,如重庆、武汉等地。江门作为珠三角城市,在全国范围内也算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其二是,在普遍追求“以大为美”的大环境下,江门却提出要到2020年将主城区的城市人口控制在16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56平方公里以内。目前,中国有100多个城市宣布要建世界性城市,在这种大跃进的整体氛围中,江门是非常清醒的。作为发达区域的江门,将城乡统筹作为未来突破口是富有深意的。最近几年,珠三角城市的发展,普遍遇到严峻的挑战,产业升级、增长速度等,都遇到瓶颈。在广东的整体战略中,珠三角城市与非珠三角城市之间正在进行产业协同,如,现在湛江、河源、韶关都已经大规模接受来自珠三角城市的产业转移;而在各个珠三角城市内部,则将希望寄托在整个城市的均衡发展上,由“外部突围”转向“内部裂变”。 南都:本次规划对江门的定位是:珠三角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之一,你如何理解《总体规划》对这一定位的期待? 罗天昊:整个定位基于对江门未来的期待,亦表现了广东未来的变局。多年以来,广东的发达主要是“东线”。包括珠三角城市,也是如此。东线的深圳、广州、东莞,比西线的珠海、江门、肇庆等都要发达。珠三角的发展,总体而言是在承接国外和香港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完成的,东线具有先天的优势,西线的澳门,则未对珠三角的发展有特别的带动作用。而在未来,广东将出现两大变局:其一是,从以前的优先发展珠三角,到实现广东的全面发展。中国最富有的城市和最贫穷的城市,现在几乎都在广东产生,未来,通过珠三角与非珠三角之间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协同,作为珠三角西线城市,江门机会巨大。其二是,以前“西线”是交通末梢,得到的辐射不够,而未来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广东的经济地理版图将彻底改变,西线的江门、茂名、湛江等城市,将出现飞跃性发展,江门未来可期。 南都:《总体规划》概要显示,主动接受广佛都市区的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重点发展区域性居住、旅游、现代制造业等产业。在你看来,这是否出现产业同构的问题? 罗天昊:产业转移的过程,正如中世纪民族迁徙的过程,非常有趣。被中国中原政权驱逐的中亚游牧民族向西迁徙,于是驱逐欧洲东部的蛮族人,蛮族人纷纷向西迁徙,这又冲击了罗马帝国,导致欧洲秩序的大混乱,最后,孕育了新的文明。广东的产业转移,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逆向的产业迁徙,广佛曾接受香港和欧美的产业转移,成就了制造业以及其他产业的辉煌,而后,向江门等地辐射。而未来,江门的制造业等领域,将承接广佛的产业转移,等到江门发展相对饱和之后,又可以向外辐射,比如泛北部湾区。同时,江门的城乡统筹模式,亦为未来主城区向小镇发展奠定了基础。事实上,江门的发展远未饱和。江门尚未实现普遍的繁荣。而在东莞、佛山、中山等地,则出现了小镇式繁荣,形成了一镇一业的模式,最典型的是顺德,北滘的大家电,伦教的木工,龙江的家具,陈村的花卉,容桂的小家电等,每个镇都形成了产业集群。对于当地经济和居住就业,都贡献巨大,这些都是江门未来需要学习的,江门被列为城乡统筹城市,其未来期望亦在于此。 产业同构依然会存在。中国的诸侯经济发达,各个区域的产业规划,并非完全按照市场需求而来,亦并非按照产业梯度而来,江门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雄心,不见得逊于广佛,而广佛的制造业,仍然保持一定的优势,不会短期内丢掉,这样,产业同构将会出现。但是,总体而言,还是错位竞争的成色更多。 南都:重塑地方政府间竞争模式,你有哪些建议? 罗天昊:地方政府之间,本来是不存在竞争的,政府只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只是中国的官员考核模式,导致了政府成为竞争主体。张五常也说,地方政府的竞争冲动,一度导致了各地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则会出现恶性竞争。所以,未来中国的地方政府不应该作为竞争主体比经济总量、比增长速度,而应该作为一个服务主体,比制度变革的深度、良好的商业环境、竞争规则等,做好服务,远比亲自参与竞争重要。 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登录本版博客或南都电子版回应。 博客地址:http://g3.oeeee.com/41559 邮箱地址:13902225445@139.com 南都记者 龙金光 中国规划网广州5月2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