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必须善用‘城市思维’,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立足市情、因势利导、补齐短板,谋划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8月19日,江门召开全市城市工作会议,高规格谋划部署该市城镇化和城市工作。 当前,创造一流营商环境、一流创业环境、一流服务环境、一流生活环境,打造“高效率、慢生活、品文化、享安康”的一流城市,建设宜居、宜游、宜业、宜创的“四宜”侨都,已成为江门城市建设发展的美好愿景与努力方向。 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指出,江门正处在从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城市工作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江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做好城市工作既是落实中央和省的工作部署,也是保持江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江门市市长邓伟根提出,舍去“小江门”,方得“大江门”,从过去各自为政的县城格局转变提升为大城格局,才能抓住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才能应对和参与珠三角一体化激烈的城市竞争。 格局 将“大江门”建成珠西产城枢纽 “珠三角是我国吸纳外来人口就业、创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认为,高铁、城际轨道以及高速公路加快建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空间联动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新的格局下,江门作为“承珠启西”的门户地位将进一步强化。 为用好这轮基础设施大建设带来的“红利”,进一步提升江门在珠三角的战略地位,目前,江门在新会规划建设珠西综合交通枢纽,连接深茂铁路、广珠城际、广珠铁路,正在规划的深江肇高铁、广佛江珠城轨、江恩城轨,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快速路。此外,江门还正研究拓展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枢纽门户”功能,加快建设“东联西拓”的三大“黄金通道”,即北线的佛开-开阳高速、中线的深(中)江通道、南线的沿海高速,真正将“大江门”建设成为珠西产城枢纽。 江门市内则按照“东部一体、西部协同”的思路推进大城格局。东部三区一市作为主中心,以江门大道为中轴,打造“一核心两门户”(蓬江、江海是主中心的核心,是全市的政治、商贸、金融、科创和文化中心;新会是南门户,着力打造“珠西枢纽、美丽湖湾”;鹤山是北门户,着力打造“珠西制造、物联江佛”)强化中心城区带动力与辐射力,加快融入珠三角一体化。西部台开恩以台开快速路建设为突破,串联台山、开平的两个城区、两个核心园区,形成西部产城主轴,推动台开同城打造江门副中心、台开恩协同共进,打造“江门西门户,粤西桥头堡”。 传承 打造“秀美五邑天地·世遗中国侨都” 一座城市,要秀出特色、品位,才能体现个性、灵魂,才能形成独有的吸引力。 林应武表示,江门要以文旅互融为切入点,通过挖掘、塑造特色风貌,处理好历史与现代的关系,传承侨都的历史文脉,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的挖掘和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保存城市文化记忆,提升江门文化的软实力。 目前,江门立足三区四市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统筹策划蓬江“33墟街”、江海“南岸印迹”、新会“学宫文心”、鹤山“岭南鹤武”、台山“海丝游归”、开平“碉楼遗风”与恩平“恩州学泉”,聚力打造“秀美五邑天地·世遗中国侨都”这个一体化的文化旅游品牌。 为做好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江门计划在2017年底前基本建立覆盖全市范围的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并开展侨乡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街、名建筑评选工作,实行挂牌保护,为江门市侨乡文化的传承、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续提供保障。 此外,江门以打造首个中国公园城市为目标,出台了行动纲要,走出了具有江门特色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路,接下来将通过加快三区四市七大龙头公园建设,加快打造湿地公园,重点推进万亩小鸟天堂(会城榕林、礼乐田园、三江湖湾)、镇海湾红树林、开平孔雀湖、鹤山古劳水乡等湿地公园规划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场所。 改革 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要推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既要积极创造就业创业机会,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珠西战略’,完善产业平台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又要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邓伟根表示,要通过“人产城”融合,集聚更多的人,尤其是高端人才到江门。 为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江门计划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动具备条件的常住人口落户城镇,并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建立健全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为此,江门将全面开展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2017年底前完成各区(市)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编制;推动三区四市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协调、同城共建共享;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与运营;打造市、区、镇和村(居)四级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城市管理与服务体系智能化建设,实施市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建立城市网格化管理平台,推动物联网、城市大数据及网格化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