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吉林梅河口:城市建设和管理取得可喜成就

时间:2015-12-01 12:0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迎 秀海

    "十二五"期间,是梅河口市城市建设大手笔、大投入、大开发、大发展、大变化的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以中等城市建设为目标,着力深化改革,破解建设难题,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城市承载力、辐射力、吸引力不断增强,建设与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城乡建设事业取得新突破,实现新发展。
 






 

    2010年以来,我市规划区面积52.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由21.6平方公里达到30.3平方公里,城市绿化覆盖总面积由586公顷达到1024公顷,绿化覆盖率由26%到4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6.09达到12.8平方米,街路亮灯率由95%达到96%。5年来,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累计投资27.1亿元(规划、城管),先后实施了老城改造、"暖房子"改造、梅河大桥、辉发河景观带、长白山植物园等20多项重点民生工程,呈现新老城区两大板块支撑的城市建设新格局,中等城市框架基本形成。

    城乡规划水平大步提升

    一是投入大量资金,完成《梅河口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梅河口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梅河口市老城区更新概念性规划城市设计》、《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河东新区水系规划》、《工业新城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现代物流港概念规划》、《暖房子专项规划》、《梅河口市镇村体系规划》、《梅河口市农村危房改造设计图集》,进行卫星影像拍摄及90平方公里乡镇14个省级试点村地形图测绘,建设涵盖市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模型沙盘、LED演示屏等内容的城市规划展览馆。形成了较完善的城乡规划体系,为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依据.二是成立梅河口市规划委员会,由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主管副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住建局局长、国土局局长、发改局局长、环保局局长、规划及建设专家等12人组成。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决策制度,审议城镇化和城市发展战略、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涉及城市建设规划发展相关事项,确保规划严肃性和执行力。三是全面抓好规划管理工作,5年来,共核发用地规划许可证225项,面积496.6万平方米,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45项,面积489.5万平方米,完成规划设计237项。三是全面进行规划监察工作。5年来,共拆除违法建筑32.4万平方米。受理审批民宅7125户。

    重点工程项目强力推进

    累计投资27.1亿元,实施25项重点工程建设。路网工程完成天河大街、泰源街、民安路、祥民路等25条主街路、支次巷路建设改造工程,新建道路总长15.64公里。老城改造工程对城区65条主街路、支次巷路进行改造,对292个居民小区进行排水、硬化、绿化、亮化等环境改造。暖房子改造完成38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长白山植物园工程总面积约23.5公顷,园区以收集、展示长白山植物为主题,兼具科普教育、观光休闲、运动健身三大功能,共移植、栽种果树、藤本植物、中草药、乔木、水生植物、蓿根花卉380多种。园内项目有"两湖七园,一环路三栈道"。辉发河景观带工程辉发河两侧堤坝建设,景观带总长9.8公里,占地面积300万平方米。修建主要道路20.3公里,硬化花岗岩广场8个,铺装运动广场7个。内设景观桥、游船码头、叠水、仿古亭、观光廊、湖上曲桥、木栈道、沿岸水榭、汉白玉栏杆等基础设施。供水工程完成城区供水管网改造48公里,新建河东新区供水干网12公里,水表出户改造3.4万户,完成二次供水管网改造60.65公里,取缔24座多层二次供水泵房,改造36座高层供水泵房,改造水表7.38万块。供热管网工程:铺装供热管网118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38万平方米,小锅炉共撤并改造21座;铺装燃气管网92公里,新增用户3.2万户。污水改造工程续建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日处理污水能力3.5万吨,铺装污水收集管网116公里,雨污分流改造76公里,完成景阳路、辉发路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广场建设工程有文体中心广场建设、站前广场建设、北出口广场建设、全民健身广场改造、滨河北堤休闲广场改造、和平广场改造、文化广场改造、计生广场改造和铁北体育场改造工程,以及粮食局招待所及物资局招待所门前广场改造。桥梁建设工程完成梅河大桥、福民桥、启泰桥3座桥梁建设。危房改造工程改造农村危旧房屋1.3万户。街路建筑立面改造工程1.29亿元完成建国路、站前路、松江路、梅河大街和银河大街5条主干道临街建筑立面改造49万平方米,实施商业步行街23栋临街建筑和583米路面铺装工程。景区建设对五莲山、鸡冠山基础设施和景区规划进行完善,完成龙泉寺万佛塔改造工程。人民大街水系:完成人民大街水系建设工程,兼顾生态和景观两方面设计,以不规则自然河岸形式结合复层绿化,东起建国路西至景阳路,全长560米、面积2.3万平方米。玉光阁改造工程:占地面积472.4平方米,建筑面积18.05平方米,高度为38.94米,五层攒尖屋面,假六层造型装饰,外观风格属于仿明清古建筑。棚户区改造工程实施71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近28亿元,改造城市棚户区55个地块,对红梅镇、海龙镇实施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实施8个廉租房建设项目。总建设面积近99万平方米,解决2万多户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2015年,计划实施8个城市棚户区、2个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和1个公租房建设项目,面积32.16万平方米。公厕改造工程在城区主要街路节点、辉发河景观带内新建、改造高标准水洗公厕20座,公厕外观造型风格迥异,争创全国一流标准,室内设施按五星级标准配置,设置残疾人专属设施,畅通无障碍通道。垃圾处理厂工程厂区位于李炉乡连山村,距市中心约8公里,占地面积35.78万平方米,垃圾日处理能力400吨。老旧小区硬化工程完成福兴家园、天怡小区、新泰花园等50个老旧小区道路硬化铺装,面积20万平方米。人防工程"十二五"期间,投资1000万元,结建防空工程面积7375平方米,收取易地建设费6000多万元。《梅河口市人防工程专项规划》、《梅河口市地下空间与人防工程相结合规划》、《山城镇人防工程专项规划》、新开发利用早期工程3项,开发利用率达到87%,共实现产值(营业额)1.8亿元,税金700万,利润1000万元,平战结合收入300万元。开发利用人防工程,吸纳4000人次就业,为繁荣梅河口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社区建设工程对新建、扩建、改造的16个社区标准用房进行规划选址、设计、质量监督。亮化工程2010年我市路灯8254盏,2010年-2014年安装路灯4746盏,现有路灯1.3万盏,城区亮化无盲区、全覆盖,道路路灯安装率为100%,巷路路灯安装率95%以上,路灯亮灯率96%。完成辉发河景观带、长白山植物园、梅河大桥、建国桥、彩虹桥的景观灯亮化,安装射灯、LED灯3100盏,景观灯341盏。排水工程2010年我市下排水管线建成91公里,2014年达到132公里,平均每年递增7%,为满足城市排污排涝的需求,5年来疏通下排水管线4.1万延长米,维护维修排水设施1.4万处。基础设施维护工程:结合老城改造新区建设,铺设人行方砖道3.2万平方米,维修4.39万平方米,铺设大理石方砖3.2万平方米,更换维修路边石2.7万延长米,维修公共设施1.8万处。

    城区市容环境明显改观

    城市市容环境卫生面积由2010年的237万平方米,增加到320万平方米,为进一步改善城区市容环境面貌,努力构建长效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投资2600万元,购买道路清刷车、湿式水洗车、干式清扫车、密闭垃圾压缩车、清雪滚刷车、融雪剂撒布车、巡查电瓶车等各类管理车辆70多台,这些设备投入使用,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

    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树立执法队伍新形象。紧紧围绕建章立制做文章,坚持常态化管理,规范执法行为,建立健全制度管理机制。制定以城市综合管理执法规则为重点,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为核心的10多项管理制度,以完善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编制《城市管理执法手册》、《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巡查考评奖罚制度》、《执法人员百分考核制度》、《岗位监督管理制度》、《队容风纪规定》、《执法车辆管理办法》、《执法人员奖惩和责任追究制》等规定,建立层级考核督导机制,树立执法文明、廉洁、高效良好形象。明确责任,建立健全管理长效机制。实行定人、定岗、定责任、定标准、定奖惩管理模式、确立"执法中管理,管理中服务"工作理念。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积极探索有效执法管理方式。强化以民为本,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针对城区320万平方米保洁任务,在管理模式上实行"由传统型管理向科学规范化转变、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转变、由大片区管理向网格化转变"。在道路清扫保洁标准上坚持"主次干道一个样、有无检查一个样、假日和平常一个样、正街和背街一个样、早中晚一个样、晴天和雨天一个样"。实行环境卫生网格管理。严格执行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考核制度,将城区划分为六大保洁区域,将各区域细化分为201个保洁路段,每个保洁路段设保洁员2名,负责网格路段环卫作业。在重点路段设动态保洁员20名,全天候对街路造脏行为即时清理,检查网格保洁员工作质量。配备巡视督查员,定期分片对全城区保洁作业进行巡视督查,形成城区环卫作业、管理、监督一体化格局,环卫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划分道路清扫保洁等级。根据街路地段、人流等因素,划分不同等级保洁路段。核心城区为一级保洁街路,周边街路为二级保洁街路,支次巷路为三级保洁街路。三是推行街路方砖清刷机制。以"路见本色"作为街路方砖清刷清洗标准,每天对主街路采取水车将尘土垃圾冲打到两侧边石,由水扫车和干式扫路车进行收集的"一冲一收"作业模式,对人行步道方砖采取人工清运"大块"垃圾,水车冲打尘土垃圾,水扫车收纳转运,火碱拖布擦拭溶解油渍污渍。人工机械结合作业,解决了工作效率低、细致程度差等诸多问题。打造示范街发挥引领作用。组织精干力量,成立步行街清扫保洁中队,每天利用水带、水车清刷方砖街路,烟头、垃圾、杂物随脏随扫,座椅、果皮箱、景观雕塑不定时清洗擦拭,做到无灰渍、无污损,使步行街理石路面始终洁净如新。精品示范街的打造对其他街路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街路保洁标准一级参照一级,一级带动一级,保洁水平和效果不断整体提升。转变垃圾清运转运模式。在城区重点路段和公厕、垃圾桶周边建立环卫热线服务牌,打通与市民沟通反馈渠道,第一时间处理垃圾清运不到位问题,消除死角死面,工作从被动变主动。在城区人口密集区及市场周边建立可移动式垃圾中转站,解决重点区域环境脏乱差问题。在街路垃圾清运管理上建立垃圾清运稽查值班制,确保垃圾不落地。在城区主要街路、支次巷路、辉发河景观带等重点部位的水洗公厕管理上采用"服管分离"模式,聘请专业保洁公司,严格按照我市出台的《公共厕所保洁及服务标准》和"六无五净"标准保洁,实现公厕保洁服务市场化、管理专业化、标准星级化。随着水洗公厕投入使用,我市城区公厕总量达到77座,结合机关企事业单位、临街商铺免费开放的便民卫生间,为市民打造15分钟如厕圈。强化环卫基础设施管理,将保洁及维护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在常规检查同时,坚持每季度对城区所有破损垃圾箱、桶等环卫设施进行一次全面普查,及时更换补充到位。加强环卫车辆保洁,所有环卫生产车辆夏季每天清刷一次,冬季适时清刷,保证车辆整洁如新。在环卫设施布局上,本着科学合理、方便群众的原则,合理增设垃圾桶、果皮箱等设施,解决环卫设施不足问题。科学编制公厕建设规划方案,在地块开发建设时,向规划设计部门提供相应数据。我市城管工作推行各部门综合管理模式,参与城管工作常驻单位有公安、卫生、环保、工商、药监等部门,临时协助解决实际问题的单位有运管、消防、税务等部门。采取这种"联合执法"模式,城市管理效果和水平逐步提高。通过延伸管理时段,划分管理路段,强化市容市貌监管,提升管理质量。对沿街早餐经营及店外摆放进行清理,对市场周边流动商贩、占道经营进行整治,对夜间流动商贩、店外烧烤和影响市容环境卫生行为进行规范。结合我市老城区改造工程,对临街商铺统一标准更换牌匾,基本取缔彩喷布材质牌匾,向铝塑板、塑钢等钢构件材质方向发展。对影响城市容貌、阻碍城市发展的各类外封阳台、牌匾、灯箱、墙体广告牌、大型广告、LED电子显示屏下达限期拆除通知。定期清洗临街卷帘门、牌匾、门窗贴字,达到整体街面干净、整洁效果。逐年加大力度,取缔一切沿街流动商贩,统一到固定市场行经营。每年冬季,对临街搭建的防寒门斗和临时棚厦进行全面普查,下达整改通知,限期自行拆除,开展大型违法建筑拆除,整治小区违建建筑。加强临街商户店面装潢垃圾监管,所有垃圾即产即清,加设围挡施工,严防违章建筑建设。通过规范时间、规范标准,强化露天市场管理。对我市华泰路、铁五街、铁北旧货市场等露天市场规范管理标准,强化监管力度,与经营商户签订占道制约书,杜绝涨市现象。根据商户经营种类进行区域划分,将货架、遮阳伞进行统一规范,做到整齐划一,实行分类制管理有效提升执法效率和效果。合理设置停车泊位,与交警部门协作联动,强化规范车辆停放管理。针对城区机动车停放无序现象,在全市每年科学合理增设、补充停车泊位,制定《道路两侧机动车辆停放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机动车辆统一标准停放。

    房地产建筑业平稳增长

    5年来,全力搞好老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建设,推进城市重心转移,建设特色街区和标准化住宅小区,加快水岸人家、城市经典、御龙湾、欧亚商都等高标准住宅小区、商服设施建设进度。认真贯彻落实《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惩防并举"原则,着力解决城乡建设管理中规避招标监管、违法挂靠分包、恶意强行开工、建设质量低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坚持专项治理与长效机制建设相结合,规范建筑市场管理秩序,建设工程监督率、验收合格率、工程备案率达到100%。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对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作用,强化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监管,房地产市场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面积480万平方米,核发施工许可证341件,实现建筑业产值288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50亿元,带动了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