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北京未来科技城地下综合管廊正在形成

时间:2015-10-13 08:1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周頔 李卓谦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温榆河畔,有两片现代化的科技园区隔水相望。两片园区连同将他们连接起来的温榆河湿地,共同组成了一个享誉全国的名字——北京未来科技城。在科技城的下方,一条地下综合管廊正在形成……
  9月16日,秋高气爽,王丽开车驰骋在未来科技城宽阔的马路上,而她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的事业,有一部分就埋在这条路的地下。
  作为北京未来科技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7年来,王丽亲身参与了未来科技城的创立、发展与成长,也饱尝了建设施工中的困难与辛酸。
  她同时也见证了一项并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工程开发——地下综合管廊。
  未来科技城的现代化管理,并不仅仅停留在那些表面光鲜的高楼大厦上,在园区主路的正下方,还有着一条科学规划的地下综合管廊为整个园区提供着支持与保障。
    探访未来科技城
  今天,王丽此行的目的地并不是园区中的哪栋高楼大厦,也不是环境幽雅的湿地公园,而是园区中心道路旁的一栋简易活动房。这里是未来科技城地下管廊的临时监控中心。
  王丽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现在的监控中心是临时搭建的,等到未来科技城建设全部完工的时候,监控中心将会移至某个大楼的底层,到时候的管理环境要比现在更好。
  在监控中心里,由9块屏幕组成的监控器终端组合在一起足够3米多高,占满了监控中心的一整面墙。每一块屏幕的画面都会在间隔几秒后自动切换,画面中显示的就是地下管廊的实时情况。地下综合管廊内安装了140余个摄像头,坐在控制台前,就可以无死角地监控到管廊的每一个角落。
  控制台上,一台电脑正在通过软件监测着管廊中每一段的工作环境与工作状态。正在值班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某一段管线的设备出现异常,有紧急情况,监控就会报警,他们就会立即采取应急方式应对。
  “王总,管廊施工进度一切正常。”一位穿着工服戴着安全帽的工程师向王丽汇报。
  “辛苦了,注意施工安全。”王丽嘱咐道。在仔细看了一会监控器和监测电脑,确定没有异常之后,她轻车熟路地走进了地下管廊的入口。
  地下管廊的出入节点位于地下十几米深,相当于地下三四层楼的深度。在管廊节点,映入眼帘的是4个相互独立的舱室。分别是两个电力舱,一个水和电信舱和一个热力舱。
  在电力舱里,2.6米宽的管廊有将近一半被支撑电缆的钢架占据,钢架上有几根光纤和电缆,剩下的过道空间仍然可以保证一个人快速通过。在管廊每隔不远的地方,就会有一个供人前往安全出口的爬梯。
  王丽说,别看现在只是寥寥几根电缆,等到园区所有企业都入驻的时候,这些空闲的支架就会被充分利用上。在水+电信舱、热力舱也预留了热水、直饮水和压力污水管线位置,以满足远期发展需求。
  王丽告诉记者,由于电缆与热力等管线相互有所影响,所以必须分舱铺设,而且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
  相比于直埋式的铺设方式,管廊对新管线铺设提供了非常便捷的环境。为了避免重复开凿,在建设之初就已经预留了未来发展的空间。
    迎难而上
  “最初提出使用地下综合管廊是出于实际情况的考虑。”王丽说。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未来科技城综合管廊北起顺于路西延,南至七北路,全长4.91公里,纵贯南北,将科技城南区与北区连接起来,其中,就要通过百余米宽的温榆河,这是未来科技城地下管廊建设的最大难点之一。
  另外,在未来科技城园区的东南侧地下,铺设有市政供水的主要管线三根。据介绍,这三根输水管线每根直径都达2.2米,是保证北京城区用水的生命线。如何处理这一明一暗的两处水源成为了未来科技城地下管线设计的重点与难点。
  在设计期间,设计单位提出了使用综合管廊解决地下管线的设想。
  “在城市建设管网密集区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可以较好地解决敷设、维修和增设地下管线反复挖掘路面而对交通、增容造成的干扰和影响,减少道路的杆柱及各市政管线的检查井室等,保持路面的完整性和增加工程管线的耐久性,方便各种市政管线的敷设、增容、维修和管理。综合管廊内市政管线布局紧凑,节约道路下的部分原有市政空间,能更有效地实现地下空间的合理利用。”设计负责人告诉记者。设计方案于2010年12月取得批复,最终于2011年5月完成招标开始施工。
  出于时间、成本和必要性的考虑,设计工程师并没有让燃气和雨污水管道进入综合管廊。
  负责设计方案的专家告诉记者,按照规划,科技城主路下将敷设 9大类 14条市政干管,如果采取管线植埋于地下的传统方式,每条管线都需要挖1条属于自己的管沟,所有填埋管线的宽度加一起需要45米。
  然而,主干路能敷设管线的道路宽度无法满足全部管线敷设的安全间距要求,如果远期考虑再增加敷设其他管线,或对已敷设的管线维护更新或增容扩建,都将十分困难。
  与此同时,根据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工期要求,科技城主路作为南北区域联系的主要道路,也是施工建设期间的主要施工道路。这就要求路下新建的市政管线也需要与道路建设同期实施。
  再者,鉴于未来科技城开发的总体定位及入区央企的重要性质,这就要求园区市政配套设施必须具有高度的安全可靠性,能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研发做好有力保障。然而,将作为未来科技城施工建设期间施工道路使用的科技城主路,有可能在一定长的时期内,承受超过常规设计标准的负荷压力,因此,对该道路下配套建设的市政管线需要提出更高的结构安全要求。
  专家经过评议认为,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传统直埋式的管线处理方法并不可行,而选择建设地下管廊,不仅可以统一管理地下管线,缩短工期,还能大大提高市政管线设施的保障能力,是十分合理而且必要的。
    安全保障
  “这个管廊是非常安全的,因为地下管廊已经不是什么新技术了。”在被问到未来科技城管廊的安全问题时,王丽笑了笑。说,“就在北京,中关村西区建设的第一条地下管廊已经正常运转10年了,园博园、CBD等地下管廊的建设也积累了很丰富的管廊建设经验。”
  即便如此,为了保障地下管廊的绝对安全,未来科技城在第一版国家地下管廊标准出台之前,就已经在地下实践全方位的监控与应急方案了。
  综合管廊配备了各种附属系统,包括动力系统、照明系统、控制系统、消防系统、通风系统、排水系统、有害气体及环境监测系统、井盖防盗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各系统协调工作,保障管廊的安全有效运行。
  未来科技城设计单位的专家告诉记者,国家级的地下管廊设计标准是2012年出台的,但未来科技城在此之前的2009年就已经启动,当时设计标准是依照上海市的地下综合管廊标准,采取就高不就低原则设计的。2012年国家标准出台后,未来科技城的建设水平不仅完全符合,在某些方面还具有超前性。
  “在地下管廊的电力舱中,每一个管线的连接处上方,我们都安置一个应急灭火装置,上面装有温度感应器,一旦连结点的温度过高,应急装置就会自动灭火。”王丽指着电力舱中一个红色的装置说道,在它的下方,正是电缆的连接处(不是洒水灭火,是干粉灭火)。
  “我们在每个管廊中都装有多个气体探测器,主要检查氧气、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王丽说,管廊节点上的三个黑匣子,就是保障工人施工与管线维护的安全屏障。如果内部温度超过38℃,或氧气浓度过低、一氧化碳和甲烷浓度过高,设备都会自动报警,并启动通风设备,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操作。
  在这个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中,管线的维护非常方便,工人可以随时进出检查管廊。在舱道中,每隔25米,管廊上方就有1个风机,每隔约200米则有1个通风口。王丽告诉记者,这些地面的通风口是可以从内部打开的,是在紧急时刻地下工人逃生到地面的绿色通道。
  “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也模拟了所有几乎可能出现的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我们在舱道内设有排水沟槽和抽水泵,假设供水管线一旦爆裂,或者遇到大暴雨渗水,抽水泵就会自动开始工作,将舱道内的水排出去。”王丽说,“我们在管廊的部分节点设有大的设备出入口,管道的生命周期到时限或者损坏需要更换的时候,可以直接通过设备出入口更换,避免了对地面道路的破坏和影响。”
  目前,科技城的地下管廊由王丽所在的北京未来科技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运营管理。王丽告诉记者,他们成立了共计30人的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团队,进行专业运维管理。在做好管廊日常运营、管理外,他们与水、电、热、电信等各专业管线单位建立定期联络机制,实现互通共管,保障管廊安全运转、有效运行。
  从地下走到地上,也许并不会有多少人能够切实感受到这条主干路地下世界的神奇,不过王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地下管廊将成为综合解决市政管线管理的得力助手。未来科技城的管廊建设经验,将在更多地方得到推广与应用。(周頔 李卓谦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