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15年,伴随着高潮迭起的东北振兴发展的大潮,延吉市委、市政府登高望远,面对新问题,迎接新挑战,抓住新机遇,踏上新征程,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边时的谆谆嘱托、殷殷期望转化为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巨大热情,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去谋划和推动新一轮振兴发展,奏响变中求进最强音,延吉大地振兴发展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汇聚成推进延吉新一轮崛起的滚滚大潮: 签约成功中国企业联合会、世贸中心协会总投资32亿元、30万平方米高标准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安发(长白山)生物科技园落户延吉;成功实施总投资20亿元,一期投资4亿元的“国药药材” 药材精深加工、保健品和健康食品生产加工及仓储物流基地项目;总投资4.3亿元的国药(延边)林蛙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开工建设;年交易金额超3500亿元,上缴税金超5000万元吉林贵金属(延吉)交易中心交易系统试运行;今年投资2亿元 的“吉林敖东”国药基地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000万元,项目主体厂房已完工;中国·延吉——日本·大阪定期航线正式开通,延吉与环日本海国家全部通航,成功融入东北亚空中“一带一路”…… 2015年,在“四个全面”的引领下,延吉锁定“稳增长”,开启转型发展攻坚战,决战工业、主攻项目,开足马力向新一轮转型发展奋力前行,惊人的“延吉力量”打造着东北最强的延吉经济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延吉市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20强县(市)”行列,位列第16位,是东北唯一入选20强的县(市),成为东北县域经济竞争力最强县(市)。这是延吉作为吉林唯一全国百强县和综合实力最强县,实现了经济竞争力从吉林最强到东北最强的历史性跨越。 从吉林最强到东北最强,延吉经济竞争力的这一华丽裂变是延吉实施赶超发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得到的结果。 一、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奋力实现赶超发展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普遍的经济下行压力,延吉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在发展县域经济中思路明晰,措施有力,自加压力,积极主动地把全国县域经济十强县作为发展的参照榜样,县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战略取得辉煌成绩。 作为吉林省综合实力第一强县,延吉市的决策者们深知,只有把战略视野放眼全国,在全国2000多个县域经济体组成的百强发展坐标系中定位发展目标,才能全面认清自身发展的潜力和不足,进而自加压力,不断实现新的自我超越。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延吉市主动通过与发达县份发展情况的对比,更客观地衡量在县域综合发展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更加清晰地描绘今后县域科学发展的基本轨迹。面对标兵实力更强、追兵后劲更足、竞争压力更大,延吉市进一步理清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化挑战为机遇,化机遇为动力,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创造优势。 特别是,牢固树立危机意识,正确评价延吉市县域经济的总量、实力与速度,认清优势与劣势,进一步培育和弘扬敢超发展的精神,使延吉人始终保持一种不惧困难、勇立潮头的胆略,一种奋发进取、敢于胜利的气势,以敢拼敢超的作为全力以赴把发展抓得更快一些、更实一些、更好一些,促进延吉市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延吉的22项经济指标绝对额占比延边州超四成,人均GDP、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社消总额、外经外贸、科技创新等8项经济指标绝对额超过3-4个省辖市。与全国百强县相比,延吉市经济结构指标三次产业比、经济含金量指标地方级财政收入与GDP之比、城镇化指标城镇化率、经济增长速度指标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率、投资增长速度指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消费增长速度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等7项重要指标均超过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今年8月,延吉再次以吉林唯一荣膺第十五届全国百强县。如今,延吉在吉林成为唯一囊获全国百强县、全国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最具竞争力百强县、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四大“全国百强”荣誉的县市。自加压力、自我超越、赶超发展的延吉经验已经浓缩淬炼为新时期“中国县域十大发展模式”。 二、项目带动,扩量提质,全力推动加快发展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延吉保持县域经济竞争力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就是强力推进投资拉动、项目建设,优化增量,调整存量,以重大项目的强势推进,不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2015年,延吉把战略眼光放在全国乃至东北亚地区,充分利用新一轮振兴东北以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政策优势,把投资拉动作为加快发展动力,以更强的举措,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努力形成绿色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县域经济的产业竞争力。为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延吉市对已列入计划的新建项目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尽快建设;对继续推进的续建项目,按照规划好的开工时间和工程进度,加强跟踪调度,靠前服务管理,确保项目快开工、快达效。选派机关干部挂职企业抓项目。选送200余名副科级干部、后备干部、中层干部、招聘大学生,到基层项目单位一线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让机关干部在下派锻炼和提高中服务基层项目建设。实施市级领导包保成项目。市几大班子领导每位包保两个项目和两个企业,全市34名市级领导包保项目68个、帮扶企业68户,通过现场调研办公帮助解决项目建设实际困难。优化项目建设软环境保项目。举办延吉市招商引资培训班,对百余名“两区”及各招商办工作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召开全市优化软环境、治理“中梗阻”动员誓师大会,制定《延吉市“优化软环境、整治‘中梗阻’实施方案》,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中梗阻”问题,提升行政效能,优化服务软环境,为项目建设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延吉市项目建设在总体数量、单体规模和质量效益上实现新突破。今年1-8月,全市共组织实施3000万元以上项目132个,亿元以上项目92个、5亿元以上项目36个。其中,续建项目52个,新建项目80个。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3.7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6.8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06亿元,同比增长14.8%。截止6月末,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02.2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56.16%。 三、调优结构,绿色崛起,倾力实现转型发展 今年,作为吉林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板块重要组成部分,延吉市以时不我待、不进则退的紧迫感,按照《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及发展重点,排兵布阵,完善思路措施,突出转型发展这个主线,开启了绿色崛起的新征程。 全力构建绿色转型经济版图。围绕绿色转型发展战略整体思路,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绿色转型作为根本出路,把投资拉动作为重要力量,谋划、筛选25个项目成功列入《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盘子中,努力形成绿色新兴产业集群,构建具有可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绿色经济产业体系,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统一思想,理清绿色转型发展思路。作为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心城市、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城市,延吉市站在发展新起点,以更新的认识、更深的思考,盯住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的目标,确立了以“绿色化”为核心,以"绿色转型发展"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绿色经济"为重点,努力在吉林率先实现绿色转型发展的战略构想。把“着力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列入市委党代会报告和市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中,并把绿色发展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原则融入到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工作布局中,让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全市一盘棋,努力构建符合延吉市行政区划小,耕地面积少,以城市经济为主的发展实际和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周边的职能定位特点,有利于实现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相互支撑的产业体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目前,延吉市经济构成中,产业辐射范围由工业、建筑业、商贸流通业、餐饮娱乐业等传统产业向科技、物流、IT信息、现代服务业等新兴领域扩展,呈现出多元化、多行业发展的良好态势。今年上半年,延吉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0.74:64.42:64.51,优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今年8月,在第十五次全国百强县评选中,延吉市再次成功跻身44个全国绿色指数最高的绿色级百强县,并且中国社科院《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延吉市经济结构竞争力指数0.7062,跻身全国400强本县(市)经济结构竞争力第四名。 四、城乡并进、城“区”一体 ,戳力实现统筹发展 今年,延吉市以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为契机,突出统筹城乡、统筹城市与开发区、工业区,从全市发展战略的空间、项目、人力、资本布局上,科学谋划城乡、城“区”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发展良性互动,实现了延吉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的进一步深化。 突出统筹城乡,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实施了延吉至大蒲柴河高速公路延吉连接线、高铁站广场基础设施工程、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二期、朝阳川污水处理、朝阳川垃圾处理、城市新区供热管网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加速城郊与主城区融城对接,基本打通四通八达的融城对接通道,缩短了城乡距离,拉大了城市空间,提升了城市承载能力,城区面积扩展至40.6平方公里。稳步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先后制定实施《延吉市农民市民化推进办法》、《新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等政策规定,让进城农民平等享受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4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专业农场、延吉省级农产品深加工出口基地和中国朝鲜族食品生产基地健康发展。投资20余亿元开发建设的延吉万源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健康营运,加速了城乡之间的商贸流通。持续改善农村环境,完成农村集贸市场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沼气综合利用、农村厕所改造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全市4个镇全部进入省级卫生镇。大力推进开发区、工业区与城市互动发展。把“两区”的创新发展置于国家新型城镇化“新常态”时代背景下,统筹城市与“两区”发展,加快城区“退二进三”,先后将金刚山食品、春雷药业等重点企业搬迁到“两区”内,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支撑体系、改善投资环境,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发展活力持续释放,产业园区经济效益大步提升。延吉“两区”已成为先进产业集聚区、科技创新核心区和现代化新城区、城市功能提升和创新的示范区,成为展示和见证延吉工业化和城市化成就最响亮的品牌。依托“两区”的迅速发展,延吉城市角色正在由工业化基地、城镇化核心向区域创新载体提升,“两区”转型与城市创新发展相互支撑、密切联动,已成为延吉社会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报告显示,延吉市园区发展指数为0.5000,跻身全国400强本县(市)园区发展水平第三名,成为全国园区经济发展最强县(市)。目前,延吉市城镇化率已经达到87.14%,今年入围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 五、 改革创新,科技引领,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县域发展的必然要求。延吉市坚持创新驱动战略,以创新为手段,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推进各项制度的完善和创新,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全力推动科技进步、自主创新,构建创新发展体系,提升产业能级,增强经济竞争力,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创新型城市。 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县域发展,必须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如果仅仅依靠资金、项目方面的支持,仅仅是治标不治本。今年,延吉市不断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用“强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地方行政干预强,经济社会结构单一,社会活力不够等县域发展方面的问题。制定实施《延吉市全面深化改革实施规划(2015-2020)》,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领域、108项改革任务,确立改革路线图,将各项改革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把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明确时间表,有效解决制约全市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深层次矛盾和历史遗留问题,教育、司法、要素市场等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抓好科技进步,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使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力。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县域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施《关于加强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延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等,进一步形成自主创新政策环境。以产学研合作为依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清华大学、中规院、中国社科院、中国菌物学会、中国食用菌协会、吉林农大等的联系与合作,与辽宁师范大学、延边大学、延边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合作健康发展,建立科研院所60余家、技术开发服务机构近70家。清华大学国家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研究院和延边职业技术学院为我市举办的新兴工业集中区延边东北亚跨境电商总部基地专业培训班112名学员考核结业。吉大商学院举办的2015年延吉市小微企业经营管理培训班,为150名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集中培训。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品牌。目前,省级科技企业和双软认定信息产业企业超过100户,IT企业近300家,培育出“高丽村”等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平均每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超500人,位居全省县市榜首。今年1-8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162件,专利授权量达82件,均高居全省县(市)榜首,并且均超过白山、辽源等省辖市。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