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管廊实景图 ■ 编者按 国家住建部近日把三亚列入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目前已制定行动方案,明确推进的目标和时间表。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表示,要举全市之力,推进城市“双修”“双城”工作,把三亚做强、做精、做优、做美。张琦要求领导干部努力践行“三严三实”,推动“双修”“双城”早日取得成效,促进三亚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本报不定期推出《践行“三严三实”,推进“双修”“双城”》系列报道,为“双修”“双城”工作加油助威。今日推出第十三篇《 管廊建设会带来哪些便利?》,敬请读者关注。 核心提示 受三亚市政府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梳理近期有条件实施试点的道路,已明确将海榆东线道路改造工程作为试点建设综合管廊,长度约7800米。目前,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已完成了方案设计,并将管廊设计方案报中规院审核通过。 1 背景 住建部发文 支持三亚建设地下管廊 完善地下管网,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住建部提出要推动全国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尽可能减少铺设管线、电网等设施施工不同步造成的马路破坏重修。那什么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呢? 所谓地下综合管廊,就像建在地下的房子一样,是城市地下管线之家。在这个预留的地下空间里,可容纳水、电、气、通讯等各类管线,以及专门的检修口、检测系统、给排水系统、照明系统、电力系统、通信系统等,是一种现代化、集约化的城市基础设施。 据了解,当前,我国不少城市都存在新建、改扩建道路工程反复开挖、长期施工的现象,不仅给市民生活带来不便,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对此,国家住建部于去年10月表示,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为了支持这一试点工作,国家财政部于今年1月13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的通知》。 《通知》明确将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其中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城市每年4亿元,其他城市每年3亿元。试点城市由省级财政、住建部门联合申报。试点城市应在城市重点区域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将供水、热力、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燃气、排水等管线集中铺设,统一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 近年来,三亚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同管网铺设造成的重复破路施工。今年4月,国家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三亚考察期间,明确表示要把三亚列入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市。 紧随其后,国家住建部发函,原则同意将三亚列为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双修)、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城市(双城)综合试点城市。三亚同时获得三个试点,获此殊荣的,全国290多个地级市中独此三亚一家。 国家住建部文件下发后,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琦表示,三亚将在住建部的支持下,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真正做到还路于民。各区、各部门要组织学习,学深悟透,掌握精髓;市政府要尽快与国家住建部、财政部做好对接与沟通,尽量争取到更多的政府资金支持,把相关工作做好、做实,把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向前推进。 2 设计 管廊高不低于3.5米,人在内可直立行走 沿海榆东线(223国道)至海岸大道十字路口段,以此为起点,往东向藤桥方向至龙海路,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狭窄公路,地势较为平缓。记者在现场环视一圈,道路两侧空旷,绿树成荫,两边建筑物离道路还有一段距离。 据介绍,海榆东线(223国道)是省公路网三纵向国道公路的东线公路,建于建国初期,是联通海口和三亚的主动脉,军用光缆、民用光缆、电缆、燃气管、油管、供水管、原水管等管线都沿现状海榆东线敷设,现状管线为道路东侧DN400mm输配水管,电信及军用通信,路灯照明管线,现状道路西侧为路灯照明,电信、军用通讯、10kV电力电缆、DN300中压燃气管道和副高压燃气管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吉阳区、海棠区已相继对海榆东线223国道沿线部分路段进行改造。参与方案设计的相关专家认为,海榆东线改造工程对管线影响巨大,管线迁改费用不菲,花费这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在管线迁移,为什么不一次性做好,避免以后迁改、维修“拉链式”的开挖道路? 根据实施方案,三亚还将对海榆东线(藤桥西河至海岸大道路口段)进行市政化改造,改造道路总长9.52km,宽42m,包括道路、桥梁(涵)、综合管廊、交通、给排水、照明、绿化等工程,改造完成后成为海棠湾的市政主干道,道路断面宽度42米,为双向六车道,两侧各有8米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及绿化带。与此同时,在龙海路K1+746处至海岸大道路口段同步试点建设地下综合管廊,长度约7800米。 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的赵振庭说,鉴于三亚市中心城区骨干路网交通压力大,且改造难度大成本高,不建议在中心城区安排地下管廊试点项目。海榆东线龙海路K1+746处至海岸大道路口段非常适合地下管廊的铺设和安装。经过梳理,专家们也建议在此路段进行试点,初步计划在道路东侧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下建设地下综合管廊。 记者从海棠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提供的一份设计方案上看到,长约7800米的地下综合管廊投资估算为4.27亿,每公里建安工程费在5480万左右,埋设深度不小于2米,其断面尺寸为5.3m×4.4m(内尺寸4.4m×3.5m),也就是说内部净高不小于3.5米,地下综合管廊内收纳通信、电力、给水、中水等管线外,一个成年男子可以在管廊内随意行走。 赵振庭说,所谓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市政、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四个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据其介绍,地下综合管廊将电力、通讯、给排水等各种管线集于一体,以不变应万变,方便而且灵活。此外,由于管线不接触土壤和地下水,因此避免了酸碱物质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它向地下发展,不牵扯地面空间,为规划、发展需要预留了宝贵的空间。地下综合管廊是“开放的”,维护人员可以通过各种专门的通道进入管廊内,日常的检查和维修极为方便。管廊还具备先进的监控系统。可以对其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可以说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今后城市发展的方向。 3 效益 管廊建设将会让城市更美 世界第一条管廊是1833年在巴黎建设的,到现在已经运行了近200年,还在运行当中。1861年、1890年英国伦敦、德国分别开始建设管廊。迄今为止,发达国家的管廊基本建完。 作为城市设在地下的“主动脉”,地下综合管廊的逐步推广也将会影响到每个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意味着城市居民的各项市政公共服务更有保障。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王恒栋说,各种管线多了一层廊体“防护罩”,各种能源传送有可视化的红外线、摄像仪、报警仪等监控,出现问题可及时修复,困扰居民的断电、断水、断网等现象会随之大幅减少。 建设地下综合管廊,意味着城市高压线“蜘蛛网”将消失,城市会更加美观。如日本近一半的高压线“蜘蛛网”已转入地下管廊。“马路上随处可见的各种井盖会大幅减少,如果全部管线入廊,新建马路将没有井盖,不会因道路开挖阻断交通,城市开车出行更加舒适平整。”王恒栋说。 众所周知,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城市地下管线如给水、排水、电力、电信、工业等管线,就像人体内的“血管”和“神经”,日夜担负着输送物质、能量和传输信息的功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 随着区域间社会经济联系的加强、产业结构调整、都市圈建设和城市化的发展,都需要畅通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持,但是我国大约有70%的城市地下管线没有基础性城建档案资料,加上归属各部门的管线档案互不相通,除了马路经常被开挖、工程延期外,也屡屡造成建设过程中挖断管线的事故。 特别是今年是三亚推进“城市治理管理年”的攻坚之年,强化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改善市容市貌,创建精品城市,建立健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把三亚建设成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建设城市综合地下管廊已经刻不容缓。
业内人士认为,道路下管线种类较多,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海棠湾这类国家级海湾旅游度假区来说:一是顺应了国家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要求。二是能有效的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多种管线敷设于综合管廊中,节约利用道路的地下空间。据测算,综合管廊与直埋占用道路地下空间比为1:4;架空线入地平均每公里可节省用地75亩。三是对于保障城市安全、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景观具有重要意义。四是便于地下管线的统一管理。由于城市综合地下管廊是一个“开放的”管线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城市发展与市政建设之间的矛盾,避免道路多次开挖的麻烦和费用,而且为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