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一带一路”产业腹地

时间:2015-04-22 15:2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李文龙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区域周刊将陆续推出有关长江中游城市群报道,敬请关注。

  近日,《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同意。从区位优势看,这一跨区域城市群地处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地带,涵盖多个南北交通的枢纽城市,且已形成了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三个较为成熟的城市群,在规划协同发展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有望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极,在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促进中部崛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支撑长江经济带的“脊骨”

  社科院财经院经济发展战略专家吕风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结构升级的瓶颈,长期以来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过去东部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但中西部却仍有很多贫困地区,发展长江中游城市群,实际上是补强区域经济短板的内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资源和生产要素会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流入。政府近些年来一直试图通过顶层设计的方式,缩小这种地区差距,因此提出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提出后,又在此框架下谋划中游城市群规划,实际上把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的内涵融入其中。

  “长江中游像一个脊梁一样需要隆起。”吕风勇认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是中国第一大经济区长三角,这一城市群已跻身世界级,形成了竞争力非常强的产业集群。而“龙尾”是成渝城市群,经济也相对发达,如果中游能够“做活”,那么可以盘活整个长江经济带,还可以带动整个中部的崛起和发展。而且,长江中游城市群已经积累了很多后发优势,现在东部沿海劳动力、土地成本相对较高,产业出现了向中西部的阶梯式转移。同时,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从沿海、沿边向沿江内陆拓展,借助城市群的发展,武汉、长沙、南昌等内陆城市也可搭新一轮对外开放的便车,成为“一带一路”的产业腹地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

  纵深推进区域一体化

  从规划的操作性看,中游城市群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脊骨”,发挥着支撑和联系纽带的作用,在南北方位上也是重要的铁路和公路交通枢纽,长江黄金水道的建设有望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另外这一区域的内需潜力广阔,区域一体化发展带来的基建投资需求巨大。在城市群发展中需要打破行政分割,破除行政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明确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才能优化资源配置,以城市群为基础形成优势产业集群乃至产业经济带。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兰日旭对记者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相当于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细化,也使得中部崛起有了具体的抓手。这一城市群发展关键在于能够形成成熟的运行模式以及产业带,以促进国内经济结构升级。虽然长江中游地区在省内形成了城市群,但是跨省之间的协作却仍然无序,中游城市群其实借鉴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模式,可使每个地区的发展定位很明确。中央有了顶层设计后,各地区之间的协作就有了操作性。

  “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有从宏观战略上拉动实体经济的意图。”兰日旭认为,从经济增长来看,房地产市场虽然屡有新政出台,但是效果能有多大还难预料,股市虽然出现了上涨趋势,但是与实体经济有所偏离。城市群发展可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起到助推经济的作用,特别是其中的中心城市都面临经济结构升级的问题,比如中部地区的农民工之前往东部流动,现在留在当地就业的愿望增加。发展城市群形成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以及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建设,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经济效益。一些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也可在城市群内实现产业转移,并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降低城镇化的成本。

  从城镇化角度看,我国此前发展特大城市造成了交通、资源的压力,如果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辐射区,大中小城市间功能互补、统筹规划,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空间格局,那么可以化解环境污染、公共设施短缺等很多社会问题,同时也能促进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自身的发展。

  城市群建设催生“耦合效应”

  根据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打造“三角形、放射状”城际交通网络,形成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快速铁路为主通道的“三角形”城际交通网,并从三个中心放射连通鄂、湘、赣的大部分城市。加之以长江干线为骨干的长江黄金水道以及连通全国的铁路网和公路网,长江中游城市群将形成相互衔接、更为畅通的立体交通网络。

  但跨省市的城市群规划需要走更长的路,不仅需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力度,还应在产业协调、生态环保合作、对外开放路径安排上做出更多、更深层次的统筹安排。事实上,武汉城市圈等三大板块已经在板块内部实现了功能互补和产业分工,资源禀赋相近,在长期发展中也形成了竞合共存的关系,已经显示出巨大的耦合效应,在此基础上还需继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行政分割。

  地方政府已在此方面着力。2月7日,地处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的武汉、长沙、合肥、南昌四市共同签署《合肥纲要》,提出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四省会城市合作协调会”,并在基础设施互联、市场一体化、社会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开展合作。专家分析,这意味着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实施已经正式进入了轨道,如果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够深入推进,中游城市群能够借长江黄金水道对接上海自贸区以及丝绸之路经济带,那么对于我国内陆开放也将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