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定位要避免3个“误区” 市规划局局长曹光辉说,在城市性质定位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一是“贪大”,不能一味提出建国际化大都市,否则易出现城市定位名不符实;二是“求洋”,片面追求一些空泛的概念,如一些中小城市也要建金融中心、CBD,甚至是东方曼哈顿等;三是只重城市功能定位,忽视城市形态定位。 因此,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应当根据城市自身的发展潜质、自然禀赋、以及区域中承担的功能来定位。 据介绍,围绕五大功能区域战略部署,去年以来,我市完成了总体规划深化。与原城乡总体规划相比,有6个方面进行了深化和优化。 具体来说,一是突出了国家中心城市职能;二是完善了市域城镇体系;三是优化了都市区功能空间布局;四是构建了美丽山水城市空间格局;五是彰显了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六是强化了基础设施支撑。 挖掘历史遗存梳理文化脉络 “推动新型城镇化,既要编制好规划,也要注重规划的实施”,曹光辉说,目前,我市推动了城乡规划、规划管理“两个全覆盖”,涵盖了市域、主城、区县、镇乡、村庄5个层次,将用2到4年时间,构建统一衔接、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 曹光辉说,要规划“好看、耐用”的城市,让我们生活的城市显山露水,老百姓生活更方便。 目前,开展的《都市区重大功能设施预留预控规划》、《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评估及优化》两个管理办法。对2020年以后的物流贸易、科教研发、体育文化、商务金融功能,以及市政、交通重大基础设施,进行了预先选址和预控发展。避免了大量人口进入城镇后,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 而“好看”方面,针对美丽山水、历史文化作了保护规划。比如,从山系、水系、绿系三个方面来“摸清家底”,划定了蓝线、绿线和城市增长边界。让“遮山挡水”,变成“显山露水”。
城市不仅“向前看”,还要“往后看”,挖掘都市区历史遗存和有据可查的历史遗迹,梳理出清晰的历史文化脉络,划定了核心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区,留住历史文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