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的战略,不仅是化解首都城市病的需要,更是中国未来十年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是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的第三极。新型城镇的建设,北京周边城市的发展,都将为疏解首都城市压力进行资源有效地整合、配置起到非常重大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城新区的定位与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就新城新区的功能定位、布局优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新区需靠软硬环境吸引投资者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京津冀的布局是近年来我们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21万平方公里有两大都市,这本来是这个区域的优势,但是北京、天津这两个城市越来越大,一个规模2000万人,一个是1000万人,而河北的城市200万人口的都不多。 我就在分析,河北的城市,区位条件,交通设施,各方面资源禀赋都不差,气候也和北京差不多,为什么涨不起来?当然了,北京有虹吸效应,天津也有虹吸效应,大量的要素都给吸进去了,这是区域经济的一个特征,大城市确实有聚集效应,有虹吸效应。 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包括我们投资者的选择,要选择在什么地方,一定是选择在基础设施非常完善,环境非常好,交通非常便捷的地方。尤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自主选择,一定是比较良好的投资环境。 有记者问我,天津这个地方不是很先进,条件也不是那么高,一个新区怎么吸引投资者来,我说天津新区一旦环境改善了,设施完善了,你不用天津的人去招商引资,投资者也会来,投资者奔的是机遇和这个地方软硬环境。 北京应在减量规划上做出探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总规划师施卫良 现在我们正在进行2014版的城市规划修改工作,前不久跟首都规划委员会做了规划工作的汇报,这次调整,一个是要结合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大背景,第二个还要面对北京自身发展遇到的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怎么样解决城市病的问题。实际上对于北京来讲,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功能定位,中央也提出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等定位,进一步围绕强调这几个定位疏解首都的核心功能。 我们提出,针对北京目前的资源环境的条件跟解决城市病的问题,要在减量规划上进一步做出探索,就是在现有的建设用地的条件下,要缩减建设用地的规模,提升建设用地上的发展效应和质量。 另外,进一步解决城市现在发展一些地方效益、质量不够高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样使北京的城镇空间、格局,跟整个区域的空间格局更加协调,北京的生态空间,怎么样跟周围的生态体系一起融入到整个京津冀大背景当中,这也是这次总规修改当中需要考虑的,也包括环境污染,大气防治的问题。 需有前瞻性规划应对“城市病”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 和国际大都市比较,北京为什么这么早就爆发城市病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北京的城市病非常核心的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没有通过我们前瞻性的规划实现人口的均衡布局,或者在城市区域内,包括周边的区域内没有实现多中心。第二个核心原因,我们北京的交通体系没有建立起像东京一样的地铁,市郊铁路新干线所组成的具有强大承载力的交通体系。 从国外的城市来看,一个大城市和周边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个合理的设计,这个设计往往是和它的交通体系相匹配的。中心城一般要控制,不能太大,周边用绿化隔离起来,所以北京市93版的规划非常有前瞻性,当时绿化隔离,周边设定了14个卫星城,这样把城市控制住。第二个思路是要把周边联系起来,这个后来为什么没有实现呢,我总结了三条,第一个是距离,周边的卫星城和主城之间首先不能太近,一般是三十公里到七十公里,穿过绿化隔离带,有一个卫星城和主城联系。 第二个是通道,卫星城和主城之间一定是通过一站式的铁路到达,十多年前我去美国,成千上万的人从火车站涌出来,然后下了地铁,出了地铁进写字楼,下班以后就回去了,我们总结一下自己的卫星城,缺的就是一站式到达的市郊铁路。第三个是规模,不能无限地摊大饼,需要形成紧凑式的相互联系。
路网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北京市交通委规划处处长王少辉 应该说整个京津冀地区,无论是铁路网还是高速公路网在全国的水平都不低,按照铁路网百平方公里密度来讲,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6倍,而且还远高于长三角地区,高速公路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2倍,跟长三角地区基本持平,这个网络应该说足以支撑一体化的相关产业布局。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讲,并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可能需要反思一些东西,我们拿通燕高速举例来说,现在北京CBD的很多工作人员都住在燕郊,所以我们这条高速路,并没有带动远端的产业发展,无非带动了房地产的发展。 未来京津冀交通的规划,一定要在铁路网上的加密和加强,虽然我们的铁路平均密度在全国很高了,但是我们的铁路分成层级不够,货运、客运混杂,路线不清晰,容量不够,所以我们在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规划当中提出,一定要在铁路网上的加密加强。 辩证看待北京的虹吸效应 ●冀商基金董事长,河北融资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笑辉 北京的虹吸效应太强大,尤其是近二十年以来,北京利用它的优势,全国很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吸到了北京,尤其对河北的虹吸效应更严重。 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虹吸效应,导致北京吃得过多,过饱,太肥胖了,所以现在面临着减肥的问题。长远看河北能给北京瘦身,应该从投资角度来讲是一个方向。 另外我想说一下冀商,自从京津冀一体化提上高度以后,其实河北,包括全国的河北企业家都在寻找投资的机会,但是到底投资的机会在哪儿,现在也非常的迷茫。北京的产业转移也非常困难,好的产业转不过来,差的产业河北不想要,希望借助这次的京津冀一体化,通过外溢使河北成长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北京对河北这种差异化的带动。 协同发展需充分重视市场 ●利海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唐皓 利海应该说在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确实比较早,我们的理念和京津冀是非常契合的。 针对到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方面,我们觉得,小城镇特别是中心镇是非常重要的,在新型城镇化大的趋势下,必然会因为人口的双向流动带来巨大的客流,所以在协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一定要把客户作为一个先导。 此外,我们一直坚持是产业驱动性的小城镇,我们的产业和过去的招商是不太一样的。第一个方面,我们产业集群的打造是以资本为先导的,首先解决了这个方面,我们的产业聚集才有可能往前推。第二个不同,我们的产业聚集是联盟化发展的,所以利海也在和一些伙伴企业致力于将中国的新型城镇化联盟进行集合,真正地把资源做开放,真正地把我们两个平台的价值运营起来,让大家在这个环境当中真正地享受到投资所带来的实惠。 坚持生态化的发展理念 ●北京市延庆县发改工委书记、发改委主任郭永华 延庆作为北京西北郊最远的区域,按照市委市政府对延庆的定位,发展生态含氧发展区县,今后我们延庆还要这样坚持,这是京津冀发展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定位要求。在大都市里面发展,恰恰缺的就是绿色化的,生态化的,环境优良的发展。所以我们感觉延庆还是要坚持生态化,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 在京津冀产业布局,疏解城市发展方面,我们觉得延庆还是可以承接承载一部分的发展资源,疏解医疗卫生、文化体育,高端金融等产业。在这些方面,延庆还是有空间,有布局,也有规划,可以承载城市发展当中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 定位篇之主题演讲 新型城镇化应高效可持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 中国要走高效、包容、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所谓的高效,就是资源配置效率要提高,通过技术进步推进城市的发展。过去生产力的提高主要靠投入实现,以后我们更多地要靠聚集效应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 要有高效的城镇化,就要通过土地、劳动、资本更有效率的流动,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城城之间,城市内部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实现城镇化的聚集效应,以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包容的城镇化,为人们提供平等参与工业化、城镇化的机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使全体人民公平享受城镇化的成果。 怎样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有这么几个关键词,一个是有序,第二个是科学,第三个是人文,第四个是自然,最后一个是财富。有序的理解是,推进城镇化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城镇化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现有两亿多农民工,未来还有更多的农民工进城,落户城市是目标,但是不能急于求成。 科学的态度,确定城镇化目标必须实事求是,切实可行,不能靠行政命令层次加码,级级考核。要发扬积极的方面,避免负面的影响。 关于人文的理解,要使人们有更健康,更舒适的生活,城镇化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同时要注重保护村镇的原始风貌。 将来我们的城市,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让人们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关键的落脚点是要有高质量的经济活动。这个高质量的经济活动,我认为可以这么概括,一是技术密集,二是技术水平,三是职工素质,四是规模经济。虽说现在搞市场经济了,但我们对产业的发展做理性选择,还是有空间的,不能说市场选择我们就无所作为了。此外,我们还要以前瞻的眼光选择技术路线,并以科学的思维选择产业组织的模式。 村镇建设亟须提升发展动力 ●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 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目的和内涵,就是要解决这三个地区各自发展的矛盾和需求,实现均衡可持续的发展,主要的内涵是这么几个方面,产业对接、以及研发,市场一体化,交通网络化,空间优化,环境扩容。要实现这一目的和内涵,实际上村镇是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的。村镇的发展应该是协同发展的重要动力。 京津冀地区有一个特点,也是问题,这一地区的村镇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均衡协调发展,还真不能光看城市,必须是城乡一起考虑的,而且尤其要考虑我们村镇的发展。京津冀地区现在村庄住的人口和镇上住的人口占整个京津冀地区的64%,超过一半以上,这是一个最大的创造源泉,某种意义上是决定了该地区协同发展水平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京津冀地区如果要协同发展,必须要村镇具备自我成长、自我创造的能力,通过市场机制,主动地吸纳首都、天津的功能和资源,而不是等着北京分一块。比如长三角一带的小城镇,很多外商企业就愿意转到苏州下面的各个镇里面。 再来说一下怎么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我们在规划当中,应该把村镇的发展建设作为重要的目标放进去,明确目标和任务。但是光定了规划未必可以实现,关键是培养的机制。
此外,支持肯定是刺激培养机制的手段,肯定也要加以扶持。首先是要有一批重点镇、特色镇。同时对于农村地区,包括小城镇实行与城市差异化的建设,保持田园的风貌,保护传统文化,展现农村的魅力,还要防止一味的城镇化,借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体化把村庄都消灭掉,这是我们坚决要防止的错误形象。对大部分村庄来讲,我们在现有的格局的基础上做好规划,开展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