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了,水体净了,淤泥厚度下降了,黑臭现象消除了……今年6月起,泰兴市采用生物方法治理黑臭河道,水质达到景观用水标准。这是今年该市改善城区水环境又一成功做法。 泰兴市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不断加强城市水生态环境建设,通过控源截污、清淤连通、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等四大综合措施,沟通水系、提升水质、编织水网、打造水景,努力打造“水宁、水丰、水活、水净、水美”的美丽城市。 该市市区内水系丰富,河网交错,流经城区的大小河道80余条,123公里,形成“城中水,水中城”的被自然或人工河道环抱围绕的优越自然环境。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区范围和建设用地规模日渐扩大。原以农田灌溉或以农村排水为主要功能的河道,转变为以城市防洪排涝为主要功能的河道。由于原设计标准低,长期未能清淤,河床抬高,过水断面缩小,蓄排能力低,已无法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区水系不畅,断头河、死沟、盲沟、以涵代桥的现象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束水现象严重。滨水绿地建设比较缺乏。 “城”依水而建,无水而亡;“市”靠水而兴,缺水而衰。该市认真制定水环境的规划。今年,委托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修编了《泰兴市城市水环境治理规划》(2012-2020),将全市水环境治理规划面积扩大到60平方公里,分成五个片区,规划期限为近期2012年至2015年,远期2016年至2020年,以切实保护水生态,优化水资源,建设水景观,挖掘水文化,做好水文章。2012年,该市编制水环境治理规划,并开始了新一轮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工作。 在实施城市水环境治理工程计划中,该市坚持了“一个原则”,即“统一规划,分片治理,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推进”的原则。从2012年开始,用9年时间,投资约12亿元(不含污水工程),建设闸站64座,拆涵建桥7座,新开河道17公里,清淤河道180公里,河道驳岸338公里。各个片区独立建设水源调度控制系统,通过河道疏浚整治,闸站控制建设,优化水系,调水引水,形成洪能挡、涝能排、污能冲、水常流的科学调水体系,从而提高城区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区河道水环境质量。 突出解决 “三个问题”,即用3年时间,投入约6.21亿元人民币,解决“通”的问题,消除断头河、盲沟;解决“控”的问题,以片区为单位,通过新建闸、站,引水、换水、排水;解决“畅”的问题,对河道综合整治,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工程建成后,汛期城区防洪能力达50年一遇、排涝达20年一遇的标准。枯水期,通过闸站引水,使内河水位保持在合理的水位,增大河道蓄水量,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同时通过调度,引水换水,改善城区水环境质量。 目前,该市主要实施12项目城市防洪和水环境治理工程,即建成新区和老城区的3座节制闸和9条河道整治工程。明确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市财政确保当年可用财力的2%、城市维护税的15%用于城市水利建设和管理。
同时,将防洪设施当作城市基础设施来建设,将城市防洪和水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与城建、交通等工程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布置、同督查、同考核。既充分考虑满足城市防洪的要求,又尽可能优化城市的景观。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在办理土地开发项目审批、土地出让等手续时,涉及到城市防洪和水环境治理的,需和水务部门沟通,从涉水项目的审批、工程的开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时有水务部门的验收意见,否则开发项目不予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