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城市形象的工程,应寻找市政建设与市民需求的最佳契合点,不能只是“形象工程”。而只有在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更多倾听市民诉求和意见,才可能打造为真正的惠民工程。 作为建设市区江北城市中轴线的重要一步,惠州市住建局日前就城市规划展示馆、美术馆建筑设计的5套方案开始征求意见。据报道,“两馆”位于市民乐园南侧,方案敲定后拟于10月开工建设。 从公布的设计方案来看,或灵动飘逸,或端庄圆润,或抽象现代,风格各具特色。然而,醒目的外形设计固然可以获得一时关注,要想“两馆”长期发挥作用,还有更多工作要做。首要问题是如何吸引更多人进馆参观。否则,将可能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严重浪费。 利用的关键之一,是场馆功能与城市定位的相匹配。以上海城市规划馆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为例,前者依托城市在经济上的影响力,后者则更多借助厚重的历史积淀,运营比较成功,实现了建设初衷。不过,无论是经济影响力还是旅游吸引力,惠州都难以望其项背。特别是临近广州、紧挨深圳的地理位置,也决定了惠州的“两馆”很难成为外地来惠游客的主要旅游项目。因此,除“城市规划展示馆”需承担部分对外展示的功能之外,惠州市民无疑是“两馆”的主要服务群体。 顾名思义,城市规划展示馆的核心功能,是展示惠州的历史文脉和城市发展。然而这部分内容的相对固定性的“短处”在于,很难产生参观“回头客”,这在外地游客不会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将直接影响场馆价值的进一步实现。参考其他城市的经验,破解之道大约有两种。一方面,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展示方式和层次;另一方面,定期或不定期更换展示内容,并提供作为公共空间的更多功能,如市民休闲街、多媒体影厅、儿童活动区等。单一的展示功能不仅是场馆建设的严重浪费,也不符合现代公共空间发展的趋势。“两馆”应放入市民公园和江北轴线的整体环境中考虑,更多贴近市民的实际需求。 如果说对于城市规划展示馆而言,临时展览内容只是拓展功能的方式之一,其对于美术馆则是存在的重要方式。常设展览可以吸引初次参观的游客,只有不断更新的临展内容才能吸引惠州市民经常前往。 由于没有专门的展示场馆,此前在惠州举办与美术相关的临展往往放在会展中心、博物馆举行。如2010年的“雪堂余韵—饶宗颐惠州书画作品展”、2011年的中国著名书画家寒石书画展、2012年“画悟人生”梦石绘画书法精品展。更专业的场馆可以提供更好的观赏体验,也可以吸引更多更高层次的艺术品来惠。新的问题是,如何在平台增加和提升的情况下,做好文化内容的“增量”,并对现有文化场馆进行重新梳理、定位。如果展览内容和数量不变,各场馆的竞争徒然消耗内部资源。 日前有网友在本地论坛中称,希望“两馆”的建成能为惠州带来更多城市文化和艺术内涵,并建议开始考虑展馆的展出内容大纲。对此,惠州市委书记陈奕威表示,要充分考虑好“两馆”内部的设计,使其发挥内外兼优的功能。的确,文化场馆的内容建设不仅应考虑如何吸引外来展览,也应考虑为惠州特色的文化生产提供支撑和舞台,增强惠州自身在文化产品上的造血能力。文化的生命在于交流、碰撞和不断更新,促进惠州本土文化与来惠艺术展品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是包括“两馆”在内的惠州文化场馆的使命。 从“两馆”放眼江北轴线规划与建设来看,应多从最大化的高效利用考虑,从惠州市民最渴求而现有设施又无法满足的方面入手,避免重复建设,避免奢侈浪费。除了场馆,轴线规划中还包含大片绿地、大型雕塑和喷泉等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上”。改善城市形象的工程应寻找市政建设与市民需求的最佳契合点,而不能只是“形象工程”。只有在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更多倾听市民诉求和意见,才能让城市建设真正成为惠民工程,让市民的休闲、文化和精神需求从市政建设中得到充分满足。王彪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