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傍晚的沐川县城文化中心广场,总会聚集一批休闲锻炼的人群,来这里散步、聊天、跳舞早已成为沐川人茶余饭后不可缺少的生活环节。“这几年沐川变化越来越大。”每天都会带着孙子来文化中心广场散步的黄婆婆说,“我觉得沐川山好水好什么都好。”在沐川已经生活了54年的她总是对家乡赞不绝口。
沐川打造“生态养生•休闲度假”绿城
近年来,沐川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抢抓机遇,高起点搞规划,按照生态发展、绿色崛起理念,大力实施旧城改造,规划建设新城,打造好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生态养生•休闲度假”绿城。 打造绿色韵味旧城 打造点一:基础建设巩固民生 家主梨园社区的周大爷是沐川的“原住民”,由于棚户区改造,他住上了新的房子,“退回去几十年哪个敢想哦,还是党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图为沐川县城文化中心广场
近年来,沐川集中力量解决居民住房难、行路难、排水难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其中梨园街棚改一期182户棚改户喜迁新居,二期140套7000㎡廉租房建设任务已完成场地房屋拆迁;总投资900万元的96套廉租住房主体施工全部完成;城区截污干管铺设已完成3.9公里铺设任务,厂区主要构筑物主体已竣工,正在实施厂区总平和厂区内管网建设、进场道路建设;垃圾处理场已于2012年元月投入试运行,即将完成工程竣工验收和环保验收工作;完成2.7公里城市道路白加黑工程,城镇化率达28.8%。目前,县城区建成面积达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万人,城区主要道路呈“三纵四横一环线”布局,街道长约2万余米。 打造点二:休闲景观扮靓城市 在完善城市服务功能的同时,沐川结合“河、城、桥、景”四元素,加快建设生态廊桥、碧水丹霞景观工程,培育“一河映城、二水穿城、三山对峙”的新城市结构;按照川南民居特色,加快梨园街、竹林巷等旧城改造,打造风情水街、醉氧天街等特色商业街区,完善城市公园、休闲广场;实施县城绿化提升及珍稀树种保护工程,推进景观节点、绿水山体亮化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让旧城区一天天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图为沐川县城文化中心广场夜景
建设山水园林新城 建设点一:山水慢城 满城山水 在新城建设上注重统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和谐统一。通过山、水、园、林自然特色,延伸出“山为骨、水为脉、绿为魂”的建设理念,利用国道213线、国道213复线城市主干道功能和仁沐高速沐川段辐射功能,合理调整优化城市配套功能布局,实现旧城与新区互动发展;重点利用三水交汇口,打造面积约5公顷的生态湖面,完善周边公共服务设施,形成新区服务核心;利用楔入规划区内的山体,规划建设休闲公园、生态滨河路、湿地公园和城市休闲走廊,打造“绿道漫步、湿地休闲、山体健身”休闲绿核,以公共服务为核心、旅游服务为引擎、山水环境为先导、主题文化为特色的山水慢城由此而生。新区总建设用地面积430.55公顷,其中居住用地103.4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5.99公顷,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17.25公顷,道路交通与公共设施用地68.07公顷,多功能用地1.85公顷,绿地与广场用地193.68公顷。目前,已开工建设新区主干道路骨架、河堤,按规划开展征地拆迁工作。 建设点二:产业兴城 产城一体 着眼“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一体化格局,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制浆造纸、生态食品、竹木板材、磷煤硅化及鞋业五大产业集群。截止今年8月底,入园企业34户,其中23户建成投产,投资总额9.75亿元,实现主营收入18.89亿元,工业增加值4.44亿元,解决富余劳动力1.6万人。
图为沐川县体育中心全貌
按照“引进一个产业,建设一座新城”的发展理念,主动承接成都、广东鞋业、玩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以产业的迅速集聚快速催生城市发展。目前,规划投资28亿元、占地3280亩的乐山沐川鞋产业园区正加快推进,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就业6万人以上,助推新区扩张2平方公里以上,以此为基础实现“再造一座沐川”。 “我觉得沐川山好水好什么都好,以后肯定会在这边养老的。”黄婆婆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做做“宣传”,对家乡的热爱溢于言表。沐川,一座寄山水之情、享桃源生活的生态之城,正撩开她的面纱,向世人呈现她更加美丽动人的容颜。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