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鄂南巨变,感悟时代发展,凝聚奋进力量。 为迎接党的十八大,本报今起开设“科学发展 成就辉煌”专栏,集中报道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市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 岁月如歌,硕果永存。浓墨重彩之间,我们珍藏一段难忘的记忆,更寄托一份由衷的祝福:早日实现绿色崛起、建设鄂南强市、打造香城泉都、构建“中三角”重要枢纽城市,开创咸宁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香城泉都”名副其实。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咸宁的城市建设由小变大,由旧变新,按照“精心规划城市、精美建设城市、精细管理城市”理念,体现了敢为人先的气魄和胆识。 新区建设老城改造不断推进 “市区变化太大了……”9月21日,在市人民广场,参观完第四届旅游节花卉展的市民黄婷感叹不已。 黄婷家住咸安区温泉办事处白茶黄巷,与人民广场仅一街之隔。她回忆说,十年前这里也有很多花草树木,不过都是荒山野草,泥巴土路,那时候花开的季节就会与伙伴一起去淦河边摘野花。如今,荒野之地变成了美丽的广场花园,附近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道路四通八达…… 这些年来,新城区建设和老城区改造,让香城泉都插上双翼,振翅高飞。 咸宁大道新城区已成规模。全市按照“高起点、大气魄、超常规建设”的思路,基本实现了“一年一小变,三年大变样”的目标。近5年来,新城区建设共投资30多亿元,建成大楼30余栋,建筑面积25万多平方米。综合管线沟、电力电信、广场、公园、绿化带、人行道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形成了具有现代气息的中心城区。 工业园区建设全面铺开。近5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咸宁经济开发区建设力度,建设呈快进之势,一期12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全面完成,二期1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和市政工程快速推进,三期 20平方公里已经启动。如今,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不足30平方公里拓展到5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由26万人扩大到40多万人。 老城区改造不断深入。在加快新城区建设的同时,市区通过招商引资,完成了明珠广场、温泉商业步行街、潜山路步行街、瑞荣国际广场等老城区改造项目建设。市中心医院已经整体搬迁,温泉宾馆变身咸宁购物公园。概括起来说就是:老街换新颜,旧城展新姿。 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白天,一片绿海。晚上,灯火通明。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不断发力,就是要把市区建设成为具有山水园林特色的绿色生态宜居城市。 据了解,近5年来,我市实施的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功能完善项目达123个,计划总投资达30多亿元。 在城市道路建设上发力。近几年,市区高标准配套和改造咸宁大道、淦河大道和巨宁大道等城市主干道,新建了十六潭路、青龙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全市城市道路伸展长度达到172公里,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市区城市道路建设网已经形成。 在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上发力。2010年4月咸宁市水质检测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全市城市供水系统上了一个新台阶。投资1800万元,改建了水质检测中心和营业大厅,新增供水能力31.5万吨每日,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 在城市公交改革上发力。根据市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从今年起将再开通6至8条线路,重点是城周实现乡乡通公交。另外,公交线网新增里程达到130公路,公交覆盖率达100%。公交车总数达到480标台,万人拥有公交车达到10标台以上,努力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元”的一体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在城市管道燃气项目建设上发力。咸宁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完成了城市燃气专项规划编订工作,耗资1.63亿元的武咸长输管线建成使用。 城市人居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跟着提高。为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市委市政府正在不遗余力地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 咸宁以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为契机,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市,正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打造城市品牌。近5年,市区房地产业坚持走集中开发,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健康型小区开发道路,累计销售商品房面积300多万平方米。香泉花园、御龙花园、福星城等房地产开发项目都充分考虑小区综合功能、环境保护和建筑节能等因素,堪称全市优秀示范小区。 深化城管环卫部门改革,扮靓城市形象。市环卫部门推行了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和主街道作业“两班制”改革,主要街道实行全天候保洁,垃圾日产日清。城管部门通过实行路长责任制改革和取消主干道收费,强化责任,有效遏制了生活中的“八乱”行为。目前,市区城市管理逐步走向社会化、规范化,市容市貌清洁亮丽,秩序井然。 狠抓市容整治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全市从净化、美化、亮化、绿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改进、更新。以咸宁大道为例,基本实现了建一处,绿一处、成一处景观的目标。我市还投资10亿多元,实施淦河生态恢复整治工程,使一条普通的小河变为十里画廊,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记者 黄柱 通讯员 汪海 陈隽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