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探析

时间:2012-08-13 14:45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为之

    依靠创新驱动 推进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跨越
    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 李朝兴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创新是文明进步的不竭动力。从以蒸汽机发明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以电发明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再到以能源、空间和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无一不是以创新为驱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如果说,我们过去走过的路深深地烙下了创新的印迹,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国国力竞争的今天,抢占制高点将更多依靠创新驱动,那么未来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更需要靠创新来引领。
    与传统意义的要素驱动、效率驱动不同,创新驱动有着巨大的推动力。一般投资拉动型经济投入产出比只有1∶2左右,而创新驱动可以实现惊人的1∶50以上。经济学家这样比喻:如果说经济发展是一艘航行的大船,投资拉动就好比是人力拉纤,而创新驱动则好比给大船装上了发动机。当前,天津正处在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增长,实现可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途径,坚持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道路,推动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努力推进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转移,从创新主体缺位向企业主体到位转化,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最终实现由天津制造向天津创造转变。
    一、转移由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仍然不是制造业强国,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我国生产的DVD,在美国售价不到30美元,交给别人的专利费近10美元,生产企业最终只有1美元。每个售价20美元的芭比娃娃,只有约35美分留在中国,仅占整体售价的1.75%。
    这种产业链的“一九现象”,根源就在于缺乏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因此,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核心战略,不断增强技术进步的引领效应,形成高端高质高新化的产业结构。一是推进产业链向高端转移。加快构筑高端产业高地,发展壮大一批高端产业,培育一批高端产品,突破一批高端技术,打造一批高端品牌,用高端产业支撑高地建设。二是加速产业水平向高质转化。大力实施专利、品牌、标准三大战略,打造百亿品牌、培育千亿品牌,努力实现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品牌全球化。三是实现产业结构向高新转变。大力发展优势支柱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实现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
    二、转化由创新主体缺位向企业主体到位
    企业强则国家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基础,实现重大领域自主创新突破是核心,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支撑,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机制是保障。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3/4没有研发机构,研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由于科技投入少,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因此,要紧紧抓住体系、人才、机制三个环节,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中心,鼓励创新人才、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能力的源泉和核心。
    一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是新技术的主要投资者、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孕育者和推动者。着眼于提升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产业研发平台和国家级、市级、企业级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国家队,壮大地方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要达到5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500家。进一步加快吸引国家级大院大所落户天津的步伐,显著提升企业研发中心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利用和转化科技成果的能力。二是面向全球吸引和聚集一批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依托大企业、大项目,坚持用产业凝聚人才,用项目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引进更多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团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三是加快推进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结合。坚持“产”为主导,建立创新风险分担机制,制定和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新、激励成功、善待挫折、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创优氛围。
    三、转型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
    变要素驱动为创新驱动,是提升产业水平,体现集约效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工业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左右,而美国、日本、芬兰等创新型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要坚持创新驱动理念,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一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要显著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大幅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大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产品的自主攻关,在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和催生新产业的重大产品创新上取得新突破。二是全力开展管理创新。企业掌握了核心技术,并不等于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必须通过管理创新,才能为企业技术能力发挥提供保障。要积极在企业中推广清洁生产、精益生产、卓越管理等先进生产方式,提升数字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能力,开展虚拟设计、创意设计、品牌设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是积极推广商业模式创新。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发展,制造服务化、商务平台化、流程智能化已经变得很容易实现。苹果公司的APPLE STORE、亚马逊的书店,不仅卖商品,同时可以卖知识、卖服务,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创新、创业、创造价值的平台,是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史无前例的挑战。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营销管理创新,使企业效益最大化。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设创新型城市
    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赵海山
    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强调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奋斗目标。这次大会必将成为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使我国科技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为全国范围内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推动和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靠人才、靠企业、靠政策、靠平台,组织分散的科技资源,挖掘闲置的科技要素,整合分散的资金,推动科技进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不断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综合科技进步水平连续十年保持全国前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32%,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3万家,科技创新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天津正在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国家高水平研发转化高地,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实力雄厚、研发转化能力强和比邻北京科技资源聚集等特点,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在未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核心,建成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加强,科技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市发展定位还不相适应。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确保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水平和科技研发新高地建设取得更大成效。
    我市科技体制改革要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大力实施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势战略,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以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一是着力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开发创新体制机制,支持企业建立重点实验室和技术中心,大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具备条件的行业骨干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建设一批以行业领军企业为龙头、产业基地和集群为依托,产学研用有机结合、利益分配机制完善的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带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着力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增强科技服务能力提升。建立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开放科研设施合理运行机制,加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共享共用平台建设。大力推动创新体系协调发展,统筹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根据自身特色和优势,探索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加快建立完善重点实验室、市级高新区、孵化转化产业化一体化载体、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载体服务体系,增强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着力开放创新,增强科技资源聚集发展能力。充分发挥天津的区位优势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引进海外人才、技术、外资研发机构等高端科技资源;加强技术引进和合作,支持国际学术机构、跨国公司来津设立研发机构,搭建本地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外高端研发机构合作的联合研究平台,促进在津企业技术溢出和研发本地化。
    四是着力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落实重大人才工程和重大人才政策,建设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教育培养体系;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在创新实践中发现和培养人才,建立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机制,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五是着力科技管理改革,增强科技资源宏观协调能力。围绕聚集整合分散的科技资源,形成科技创新的合力,探索推动驻津中央院所、市属院所的归口统一管理机制,有效配置科技机构和人才资源;完善科技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实现财政科技资金的统筹管理,建立面向产业创新和企业发展、产学研合作的科技计划导向;深化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改革,积极推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考核评估制度改革,营造全社会尊重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六是着力多方联动机制建设,增强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强大合力。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不断深化部市、院市合作,加强北京科技资源的引进和聚集,加快建设“京津科技新干线”,打造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加强与市各部门协同的机制,围绕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整合调动市级层面科技资源,形成各部门协同促进科技发展的局面;加强与市区(县)联动发展,围绕大项目、大平台、科技招商、创新载体等重点工作,共同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和区县科技进步水平提升,形成国家、市、区(县)科技资源统筹配置,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统筹发展,全社会共同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强大合力。


    创新体制机制 大力推进开放创新
    天津市科学学研究所所长 李春成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在科技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必须打开全球视野,抓住国际科技资源加快流动和重组的重要机遇,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国际科技合作,提高我国科技发展国际化水平,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天津作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开放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将开放创新纳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扩大科技开放范围,提升开放创新水平,使我市在科技发展国际化、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中走在全国前列。
    一、深刻认识开放创新的重要意义
    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全球知识生产总量呈现出指数式加速增长。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关起门来搞创新是行不通的。建设创新型城市,必须利用好我市对外开放的条件和政策优势,在开放创新上有更大的作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
    科技体制改革与对内对外开放始终是相伴相生、互促互动的两大科技创新动力。通过科技体制改革,改善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状况,解放了科技生产力,使制度变革成为创新的根本源泉。而一个地区扩大科技开放意味着外部创新要素的大量进入,一方面壮大了本地区创新资源和创新实力,另一方面,带来了更多新的理念和技术,也促进了原有体制机制的革新。
    多年来,特别是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开放创新,市科委将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聚集国内外资源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开放创新对天津科技发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智,引进聚集了一大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聚集了近百家外资研发机构,新增20多家国家级大院大所落户,还与美国亚历山大公司共建了3万平方米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与意大利国家高等卫生研究院等共同建成中意中医药联合研究实验室,显著增强了科技整体实力和创新活力。
    实践表明,要实现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天津城市功能定位,就必须进一步扩大科技开放,并作为科技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幅度、快速提高科技综合实力,有效缓解了科技自身资源不足的矛盾。必须继续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吸纳利用国内特别是海外的科技资源,发挥后发优势,走出跨越式发展道路;也只有通过开放和合作,才能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与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及创新团队,才能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与技术成果。
    二、全方位多途径推进开放创新
    国内外可以利用的研发机构资源、国际科技专业组织与机构、可产业化的科技成果资源、丰富的专利资源及科技人才资源等,十分丰富。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文献部已收集全世界170多个国家,4000多万件专利文献,每年还以150万件的速度递增。这些资源,都可以全方位、多途径、多方式加以利用。
    一是引进聚集科技企业与研发机构。重点选择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典、以色列、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围绕八大优势产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大力开展科技招商,引进优秀科技企业、科研机构落户天津。通过制定、完善鼓励外资研发机构聚集的政策措施,重点推动世界500强、1000强跨国公司和世界知名研发机构在津设立研发中心,或与天津本地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与研发中心。
    二是引进聚集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采用全球招聘的方式搜罗全球顶尖人才,引进科技帅才、领军人物、拔尖人才及人才团队,积极鼓励海外华人和留学人才以多种方式来津创新创业。
    三是引进聚集海内外可转化的科技成果。加强与国际技术转移组织合作,与欧盟创新驿站开展对接。加强国际发明专利信息收集与整理,支持开发到期专利药品等,鼓励科技型企业承接国际技术转移成果。
    四是开展多层次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政府间科技合作与交流,支持友好城市之间、各类园区开发区、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开展对口交流与合作。
    五是大力引进国际标准组织、国际学术组织、产业组织和公益组织来津建立分支机构,发挥其桥梁作用,探索国际合作的新模式。
    六是积极推动科技走出去。发挥天津科技优势,推动天津市有实力的领军型科技企业“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有效地共享和利用全球的科技成果、市场、资金和人才资源。制定国际化人才培养路线图,重点培养精通国际法律、熟知国际规则、掌握国际管理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三、建立完善开放创新的体制机制
    加强开放创新,要求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招法,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发展要素为我所用创造更好的制度条件。
    一是发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建立完善开放创新的政策体系。建议将已在本市投资的三资企业内设研发机构、独立外资研发中心等,作为区域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分层次、有重点地向外资研发机构开放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计划项目。制定出台并落实好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科技型企业、科技成果、国际科技组织的扶持政策。
    二是围绕引进来和走出去,构建开放创新工作推动平台。依托市级以上高新区、孵化转化一体化载体等,建立国际技术成果产业化平台,推动招商引智;构建协同创新和研发转化平台,聚集世界高端科技资源;构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在全球引进聚集人才;构建全球资源共享平台,支持天津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走出去。
    三是重点建设一批开放创新的聚集区或示范基地。加快建设天津未来科技城,引进聚集国内外研发与设计机构。加快建设滨海新区国家863计划产业化伙伴城区,聚集可转化产业化的成果资源。推动一批专业化国际联合研发中心和国际合作基地的建设,利用海外高端科技资源,发挥放大和示范效应。办好国际生物经济大会、多边或双边科技合作交易会等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活动。
    四是建立完善京津冀区域合作创新机制。建设“京津科技新干线”,探索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的新路径、新模式。建立多层面合作互动机制,探索促进区域间科技要素流动、进行区域间合作开发的利益分享等方面的新机制。


    实施五个创新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天津市人力社保局党组书记、局长 孔长起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做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加快创新人才运行机制,保障人才优先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作为承担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职能的人力社保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紧紧围绕天津城市定位,创新人才运行机制,实施“四个优先”:一是实施人才优先开发,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发展最优先的位置;二是实施人才优先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使人才结构能够适应和引领天津科技创新;三是实施人才优先积累,以延揽首都人才为核心,以全球纳贤为重点,大力集聚国际国内人才;四是实施人才优先创新,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优先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形成我市吸纳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优势。
    二、加快创新人才配置机制,统筹人才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实现天津定位的需要,优化人才专业、产业、区域、城乡等结构,促进人才资源与我市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着力构建人才特区。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围绕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布局,在未来科技城、于家堡金融区等产业聚集区中建设人才特区。推动16个区县建设一批符合各自区域定位、产业特点的人才小特区,在特定的区域、实施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形成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导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聚集人才的新优势。
    着力引进国际著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天津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一批科技、金融、管理、法律、培训、猎头、人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公司,为人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服务。扶持一批本土知名人才服务机构,推出一批优秀服务产品,形成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服务品牌。
    着力建设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力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人才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注册、办公场所租赁、市场营销服务,促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群。
    三、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围绕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两百工程”。
    实施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131”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才的专业特点,采取量身定制的方法,实施个性化培养。开展高端化培训,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两院院士、著名专家、海外学者来津做培训导师;有针对性地选派人才,到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专业研修或项目合作。依托重大项目、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支持人才直接参与技术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项目合作开发。
    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建设50个技师工作(流动)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术能手和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采取校企合作、名师带徒等形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实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搭建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与世界顶尖高技能人才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升我市技能人才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带头人制度,在实施精品工程、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中培养高技能人才,努力造就百万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创新技能人才队伍。
    四、加快创新引才引智机制,推动人才持续发展
    着眼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以延揽首都人才为核心,以全球纳贤为重点,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高层次创新人才。
    实施“延揽首都人才”计划。一是紧盯央企、重要院所、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选择百家重点企业,设立院士、大师假日工作室,采取项目合作、讲学指导、战略咨询、带培博士后等方式,帮助我市企业创新研发,形成一批重大科技专利和成果。二是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所的合作,每年邀请100名著名专家、100名中科院外籍专家、特聘研究员和青年科学家、100名博士、博士后来津交流合作。三是利用京津冀、环渤海人才一体化协议,支持和鼓励我市人才服务机构在北京中关村等人才集中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搭建北京人才与天津项目对接常规渠道,实现京津两地人才“同城化”。
    开展“全球纳贤”行动。一是调整海外人才工作站布局。在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和“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再建一批工作站,帮助我市发现人才、发布信息、对接项目。二是聘请100名在津外国专家、“千人计划”人选、知名华侨华人为“天津招才引智大使”,借助师生、同学、同事、合作伙伴等关系“以才引才”。三是深化与中科院引智引才合作。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签署《天津市与中科院院市引智引才合作协议书》,从中科院二次引进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学科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急需紧缺外国专家,支持中科院“千人计划”人选来天津领衔创办高科技企业或承担研发项目。力争5年内引进留学人员10000人,外国专家10万人次。
    五、加快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创新发展
    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干事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和水平,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良好氛围,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创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人才创业初期在启动资金、创业场所、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入驻企业借助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和高校共建“孵化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设备、经费、配套技术等支持。三是扩大创业项目存量,出台创业培训补贴、孵化园补贴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四是以企业为主体,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平台,加速实现成果转化。
    加快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和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开放、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二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制定高层次人才住房综合资助政策,根据人才实际需要,分别提供住房补贴、租房补贴、免费租住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公寓建设。三是深化引进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企业培训一批熟悉行业、熟悉人才、熟悉政策的人才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环境。一是制定政府考核系统行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考核所属单位的分级考核办法,推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加强人才工作。二是将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工作领域由人才引进前的审批服务为主向引进后的全方位服务延伸,提供引进高层次人才资金资助、海外人才津门绿卡、引进人才创业融资等服务。三是设立人才工作周转资金,对已确定的“千人计划”、“三年引进千人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人选,快速支付资助资金,及时兑现有关政策。四是设立“创业奖”,评选表彰成功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天津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