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武汉建国家中心城市看北京 走向世界城市

时间:2012-06-13 14:04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柯立

    7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马可·波罗来到遥远的东方,北京,在那部引起西方人轰动的游记中,描绘了这座元朝都城的壮丽与繁华。

21世纪之初,凭借主办奥运会的东风,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取得巨大进步,城市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后奥运时代,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冲击取得初步成功后,北京承接了和中国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站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北京,将发展定位瞄准了建设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世界城市;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作为其十二五时期具体发展规划,更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三大动力引擎。
【观点】
文化立市
创造空间
北京这几年竞争“世界城市”,以巴黎、伦敦、东京、纽约为参照系。这四大世界城市,都已经进入文化城市形态。北京正处于从商务城市向文化城市过渡的阶段,科技创新是武汉当今正在努力的,文化创新将是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另一有效路径。
商务城市·文化城市
纵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的初级阶段是商业城市,是商品的集散地和交易中心;第二个阶段是工业城市;城市发展到第三阶段,就走向商务城市,标志是服务业占GDP比重突破70%。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东京第三产业在GDP占比超过90%,北京是75.7%,在全国最高。武汉目前处于从工业城市向商务城市过渡的阶段。
但商务城市并不是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城市发展的最新形态,是走向文化城市,标志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第三产业中占比超过70%。
创造空间·经营空间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打造文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现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是在传统的空间中生产,而是生产空间。由北京几个大学生开发的开心农场偷菜游戏,已经风靡全球,去年销售收入5亿美元。
第二是经营空间。北京798艺术区就是老厂房经过腾笼换鸟,变成艺术品交易中心,变成设计中心。过去的东西迁走了,空间重新经营后创造的价值,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化品牌·文化形象
武汉要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塑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树立好城市的文化形象,要把当代武汉的魅力展现出来。北京、东京等地都鼓励剧组以这些城市为背景拍戏,台湾专门成立了外景服务办公室,杭州政府专门有政策,奖励剧组在杭州取景。
随着湖北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可以通过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前进入文化城市阶段。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梅松)
2009年底,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召开,市委书记刘淇明确指出:要把北京建设成一座世界城市。他进而撰文:“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的高端形态,是聚集世界高端企业总部和高端人才的城市,是国际活动的聚集地,是对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
2010年,北京成立了世界城市研究基地,从金融、贸易、投资、旅游、航空、互联网、国际组织、跨国公司、文化品牌、知识产权等各方面,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提供“智库”服务。
著名城市学专家、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说:从伦敦、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看,世界城市往往产生于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心区域。北京要抓住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特别是和中国加速崛起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当前国内各省市区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北京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继续领跑全国,就必须找准定位,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建设世界城市,正是北京为赢得发展主动权苦苦寻找的“精准定位”。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黄艳告诉记者,目前发展中国家尚无建设世界城市的成功先例,北京建设国际一流水平的世界城市需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超常规发展道路。北京城市规划的变迁,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奠定了基础。
北京最初的规划是以莫斯科为蓝本,呈“单中心”、“同心圆”式向外扩展,它以天安门为中心,逐步建设二环、三环……目前六环已经建成。被誉为“摊大饼”式的建设格局。
城市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大城市病”日益彰显。这迫使人们反思北京“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于2004年重新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提出“两轴两带多中心”的空间发展战略,开启北京发展的全新纪元。
新规划中的“两轴”是指传统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构成的十字轴,“两带”是指在郊区县构建“东部发展带”和“西部生态带”,在“两带”上建设若干新城,以吸纳城市新的产业和人口,分流中心区的压力,创建宜居城市的生态屏障;“多中心”,是指建立CBD、中关村、金融街等不同的功能区,提高城市的服务效率和分散交通压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院长张强认为:建设世界城市,北京不宜“孤军奋战”,不能走城市功能高度集中这条老路,一定要联合发展环渤海、京津冀地区,依托天津、唐山等周边城市分散世界城市所要求的各项功能,以京津唐城市群或城市圈的形式共同迈入世界城市之列。北京城市周围存在的“环北京贫困带”客观上也决定了北京不能独自建成“世界城市”,必须走区域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北京四环路的西北角,一幢体量巨大的展览馆式建筑吸引南来北往的人流瞩目。这就是新落成的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5月29日,本报记者走进这一尚未正式对外开放的场馆。
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电子一条街,到2009年国务院批复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历经30年跨越式发展。展示中心的巨幕电影开宗明义:中关村要建设全球创新中心。占地面积约5.9万平方米的展馆,集中展示了中关村200多家重点企业的1000多项自主创新成果:坐在客厅里享受4D电影、数字手术室、从鸡蛋里提取禽流感疫苗、高仿真体验“驾驶”高铁……生动有趣的互动体验,让观者大呼过瘾。
但比互动体验更令人兴奋的是中关村速度:
2011年,中关村企业专利申请量1.9万件,增长超过30%;技术合同成交额达1890亿元,同比增长20%;
一年新增上市公司26家,上市公司总数目前已达到207家,IPO融资总额近1900亿元,创业板上已形成“中关村板块”……
这不可思议的速度动力何在?中关村管委会专职委员张茂盛的回答很简洁:“1+6”。2010年底,国务院同意支持中关村实施“1+6”先行先试系列新政策,助力中关村进一步跨越式发展。
“1+6”的“1”,是搭建中关村创新平台。"6"是六项新政策: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中央单位股权激励审批方案,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制,统一监管下的全国场外交易市场,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新政平实的文字后面,是让科研人员们激动的利好。比如新政规定,对于评估价值800万元以下的单位科技成果,可由中央级事业单位自主处置。以往,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如果需要转让一项成果,需要报教育部、财政部等审批,流程复杂,挫伤了高校积极性。“1+6”新政彻底扭转了这一局面。
此外,在大企业、大公司轰轰烈烈的创新运动之下,草根创业也呈现燎原之势。去年以来,车库咖啡、3W咖啡、贝塔咖啡等创业咖啡馆在中关村蓬勃兴起。
记者慕名走进车库咖啡,在这里,创业者只需要点一杯咖啡,就可以享用一天的免费开放式办公环境,这里还有很多找到合作伙伴和投资人的机会。
在创业者眼里,这些咖啡馆更像一个创业孵化器。而在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眼里,“创业服务业”的兴起,已成为推动中关村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
5月31日,北京市首只戏剧产业投资基金——北京东方国际戏剧产业基金正式设立。该基金由多家公司共同投资4000万元设立,将通过扶持孵化优秀戏剧项目、投资剧场建设和优质戏剧企业股权等业务,推进北京市戏剧产业发展。
同一天,北京文化硅谷等18个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举办签约仪式,签约总额达160亿元。
梅松,是这批文化产业大单的幕后主要策划和推手之一。现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主任的他,曾为武汉东湖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签约仪式前夕,梅松应邀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他笑着说:“也是赶巧,北京文化产业经济总量排第一的朝阳区、海淀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主任都是湖北人,798艺术区、北京国际时装周,主要负责人也都是武汉人。”
梅松提及的798艺术区,是原国营电子工业798厂的老厂区,从2001年开始,一些当代艺术家开始在此集聚,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如今这里是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在海外的中国导游手册中,798与长城、故宫等名列为北京必去的景点之一。
北京市798艺术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勇利也是武汉人,他告诉本报记者:“目前798艺术区的租金,只有周边同等区域租金一半左右。政府每年为园区里的文化企业,提供600多万元的租金补贴。”
798艺术区已经成为中国当前最大的艺术品交易中心,相关部门还筹划在这里开办艺术品交易市场,开展艺术品博览会,使艺术品的交易更加公开、诚信。
梅松说:“像798这样的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北京有30多家,此外还有70多家区域集聚区、近百家民间的自发集聚区。比如目前正在建设的天坛演艺集聚区,投资300多亿,在天坛、天桥一带建大小70多个剧场,未来要跟美国百老汇媲美。”
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分为九大行业,包括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动漫游戏、设计服务等。去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总体收入突破900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20%,占全市GDP比重为12.1%,已经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对北京经济的贡献率位居第二,仅次于金融业。
5月31日,在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京交会”)上,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喜迎七个项目落户,总投资146亿元,涉及飞机租赁、葡萄酒进口、物流、对外文化贸易、云计算等领域。
天竺综保区位于首都国际机场西北两侧,本报记者上周来到保税区内,眼前各色满载的大货车往来穿梭。在天竺海关的大厅里,索尼爱立信公司的报关主管说:以往公司的库存要拿到深圳等地运作,至少需要7天;现在进入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可将处理时间缩短到24小时以内。
综保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天竺综合保税区最大的特点就是“快”。现在这里采取了全国首创的“F+Z”通关模式,货物刚下飞机就可以立即入库,然后再办理报关手续,这样货物从落地到入库的时间一般2到4小时就可以完成。
天竺综保区于2008年7月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家依托机场口岸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总体规划面积5.944平方公里。
目前,天竺综保区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为北京市三大国家级的经济功能区。它不仅是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包含机场的货运口岸,更是北京市当前唯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综保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闫立刚用“飞速”来形象综保区这三年的发展:2011年实现进出口总值693.5亿美元,各种税收348.4亿元,企业资产总计210亿元,企业营业收入180亿元,高端产业加速集聚,航空、医药、文化等特色主导产业逐渐形成规模。
北京社科院中国总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赵燕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天竺综保区除了带来税收和就业等方面直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外,更促进了所在区域的经济腾飞。由于综保区的土地容量有限,不少企业注册地在综保区内,但厂房等固定投资设在周边区域。综保区所在的顺义区,依托首都机场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形成电子通信、汽车等现代制造业的产业集群,建设世界级的空港城市。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