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星光公园里,小朋友们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偶像”。
即使是“真身”林子祥来了,也会有趣地打量着“自己”的胡须。
每一个来来往往的游客,都会感叹侨乡人才辈出的魅力。
当然,大家最爱做的还是模仿明星们的动作和神韵。
文化氛围是一座城市精神的高度体现,文化设施建设是承载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一座城市的文化品味,不在于有多少高耸奇特的建筑,而在于触目可及的地方,有一处公共文化设施可供人们随时享用。近年来,江门加快公益性文化设施的建设步伐,为建设文化名市夯实物质基础,而不断建设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成效显著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管理,也体现了侨乡人民对文化的尊敬与追求。 以五邑华侨广场、江门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星光公园为代表的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顺利建成,这些崭新的、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化场馆拔地而起,为展现侨乡文化风韵搭起时代的舞台;以镇村小广场、文化室为主的基层文化设施,扎根百姓生活社区,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保障;各级政府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全市已逐步建立起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为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群众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设施建设没有终点,文化惠民工程还将持续深入推进。至2013年,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将实现全覆盖。那时的江门,将向世界打开更多了解侨乡的窗口,也让生活在这里的群众享受更多文化惠民的成果。 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日趋完善 来到江门,想让客人们对中国第一侨乡加深印象,江门人一定会强烈推荐去五邑华侨广场及周边走一走,那里有华博馆、星光公园、江门美术馆。其中,2010年顺利建成的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星光公园等,已成为我市一张闪亮的城市文化名片和重要旅游参观点。 从华博馆管窥江门的历史,通过这个窗口,触摸百年华侨史的沧桑,感受这座城市的厚重。这座展馆里,馆藏文物为全国同类博物馆之冠,利用声光电和场景展示等现代手段,再现遍布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先辈留下的光辉足迹。华博冠的布展和设计达到一流水平,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称赞为“同类博物馆中建得最好的。” 在华博馆附近,坐落着我国第一个以歌影视明星为主题的江门市星光公园,这里汇聚海内外120多位江门五邑籍明星,以塑像、浮雕、手印等形式展示侨乡人文鼎盛和明星艺术成就。来这里看明星雕塑,游客感叹侨乡人才辈出的魅力。 市委书记刘海在市文广新局调研时曾指出:“文化不但要搞阳春白雪,更要关注下里巴人,文化部门要集中精力抓好基层文化建设。”近年来,除了城市地标性文化场馆的顺利建成,我市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也不断拓展。 据统计,近几年,各市、区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新建和改造一批基层文化设施。蓬江区2009年按一级馆标准改造建成环市街道文化站,并大力兴建文体小广场、公园,该区建成的文体小广场达20个,为社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江海区建成3万多平方米的江南文化广场,新建14个文体小广场;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新会区文化馆于2007年正式投入使用,改写了新会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馆不达标的历史。此外,2011年,各市、区积极推进一批重点文化工程建设,新会林缉光艺术博物馆、开平市艺术院、恩平文化馆曲艺中心等已完成主体建设,新会景堂图书馆扩容工程、台山台风博物馆筹建等工程进展顺利。 人们走进展馆参观、在文化馆高声歌唱、在广场上纵情歌舞……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设施,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物质保障。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依托日臻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各级公共文化单位增强文化设施的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同时也为提高公民文化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2009年起,全市博物馆按规定实行免费开放,2011年起,实现各级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为了更好地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从2009年始,五邑图书馆充分利用市区社区闲置资源和本馆图书资源,在蓬江、江海两区共设立社区图书馆22个,积极为社区群众的流动图书借阅服务,实现三区镇街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当年统计数据显示,五邑图书馆当年进馆人次达101万,借阅人次70万,举办各类展览30场,各类读者活动50场,新增图书25000册。同时,作为社区图书馆有益补充,五邑图书馆还在一些厂企、军营、偏僻农村等单位建立了22个流动送书点,更于2011年首创图书流动点设在外资企业。 市文化馆创新服务方式,在三区四市设立24个流动基层文化艺术辅导点,派出艺术干部对基层文化单位进行艺术辅导,提升基层文化活动水平。市美术馆积极开拓收藏业务,各级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通过举办公益展览、公益讲座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据统计,仅东湖广场,去年文艺演出75场,演出节目933个,观众20多万人次。来自四川的周文随女儿在江门安家已有4年多时间,每当节假日的时候,东湖广场艺术舞台上演的节目总是能吸引她的关注:“听听悠扬的粤曲,感到很有本地特色,我从这里体会广东人的文化味道。” 此外,遍布镇街的基层文化站和文化室也积极发挥阵地设施的功能作用,有力推动了基层文化发展。据统计,2011年全年送戏下乡、进社区就超过2000场。 新建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文化基础就是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文化从本质上讲还是一项民生工程,没有这个基础,就无从谈文化。”市文广新局局长廖振明如是说。为了进一步加大文化名市建设、加快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建设步伐,我市将在“十二五”期间,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 在此期间,我市将集中力量建设一批现代化、高品位的重点文化设施,着力完善城市文化功能,提升城市品味。力争到2015年建成新的市体育中心、图书馆、文化馆、科学馆、大剧院、报业大厦、购书中心等;加快建设星光公园二期、迎宾广场、江门演艺中心、动漫主题公园等。各市、区也要加快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文化设施。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眼睛向下、着眼基层,重点推动基层群众性文体活动,积极搭建群众文体活动平台。至2015年,建成城市“十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各项指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全市80%镇(街)综合文化站达到国家一级站标准;全市全部行政村和社区文化室实现“五个有”标准(即有一个综合活动室、有一个综合文体小广场、有一个文化宣传橱窗、有一批书报刊、有一批文体器材设备)。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不含室外文化活动设施)1200平方米以上。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全面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网点和“农家书屋”覆盖到每个行政村。 在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着力提高公共文化设施服务能力。增加各级图书馆藏书量,到2015年人均公共藏书达到1.2册以上,目前我市总藏书量达到160多万册;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年内全市镇(街)、基层服务点覆盖率达到100%;通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加快特色地方文献的数字化和侨乡特色数据库建设,建立完善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和网上剧场。 在创新公共文化投入机制方面,文化部门将大力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文化,依托社区文化广场,计划在蓬江、江海、新会三区逐步实施社区文化广场LED显示屏建设工程,无偿开展公共文化宣传、电影放映等服务,为社区提供便民利民的文化服务。 (编辑:刘堃茹)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