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潮揭文化同城化 打造文化整体软实力
时间:2012-05-29 08:08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隗芾
|
|
李俊伟 摄
潮汕三市本是一家人,文化自然本是同宗同源,可是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潮州揭阳单独建市后,潮汕文化有意无意中产生了条块分隔。潮州功夫茶、潮州菜、潮州木雕、潮剧、潮州话,这些潮汕文化的经典,有时也会因为地区分隔的原因,民间约定俗成的称呼,被换成别的名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要求大力推进汕揭潮同城化,那么汕揭潮文化则需要推进一体化,共同打造潮汕三市的整体文化软实力,建设幸福广东。
去年我到广州,不止一位文化人问我:你们潮汕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怎么既有“汕头潮剧”,又有“揭阳潮剧”;既有“潮州剪纸”,又有“潮阳剪纸”,它们有什么不同吗?我只好调侃地回答说:“汕头潮剧是在汕头演的,揭阳潮剧是在揭阳演的。当然不同啦!”我同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以掩饰我的尴尬。因为大家都明白,“汕头潮剧”与“揭阳潮剧”在本质上绝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法定文件中却就这样明明白白地写着。这就是大潮汕分开后所造成的尴尬,类似的事情还不少。
潮汕文化是个特殊的整体
潮汕文化是一个特殊的整体,以其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的高度结合而独立于中华民族大文化中,并且明显区别于其它文化类型。以地域文化而言,除了与闽南文化有些共通之处外,其它再无类似;以群体文化而言,除了与客家文化有些相近外,也完全不同于世界各类群体文化。在潮汕文化内部,可能会有某些微小的差异,那只是个性的差异,而不是本质的区别。例如潮阳英歌与普宁英歌,在脸谱与舞步上各有特色,但在外人看来,其叱咤风云的气势是一样的。正如京剧中的不同流派,太极拳中的不同套路,不能说成是两种艺术形式。
潮汕文化是个整体。首先,基于共同世界观所形成的民俗是一致的,比如:有共同的方言,有共同的民俗节日,有共同的崇拜对象。时年八节的礼数、拜老爷的仪式、游神的程序、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都是一致的。这在中国多彩的文化组成中是不多见的。在草原上,百里不同风;在云贵高原上,隔山不同俗;甚至近在咫尺的八闽大地,也存在着隔河不同音的现象。这些差异和区别,很容易酿成矛盾,甚至战争,也成为历史上统一的最大障碍。相比之下,潮汕始终是一块整体。
第二,各种文化艺术形态在潮汕是普遍适用的。各地的潮剧团、木偶戏可以在潮汕大地上不分地界地到处演出;猜谜的行家,到处都可以夺魁,而外地谜家面对潮汕的“射虎”,可能完全无能为力,反之,当然也不行;建筑祠堂、寺庙的设计家、建筑家,可以在潮汕各地揽活,因为大家的风水观念,建筑理念,甚至所用的鲁班尺等工具都是一致的,没有区别。许多文化人的师承关系,更是相互交错,多缘杂交。惟其如此,方可人才辈出,佳作不断。
第三,潮汕人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男人头脑里都装有两套思维方式。对家庭、家族、社区等内部,运用大陆文化的伦理道德、忠孝节义这一套;一旦对外贸易,或进入市场经济,即运用特有的海洋文化市场经济思维方式。如此,才使其成为所谓的“东方犹太人”被世人所敬仰。在二千多年的历史上,潮汕大地的行政区划多次变动,从揭阳开县,到潮州开府,直至汕头经济特区的成立,千变万化不离其宗潮汕。这是韩江把大陆向大海的延伸,是土地与财富的凝聚,更是潮人文化的凝聚。时至今日,一些早已离开潮汕行政区的地方:丰顺、大埔、蕉岭等,说起文化根源,还是常常语不离潮。
三市文化人心理和行动没有分开
文化是隔离不断的。所以我说,汕潮揭一体化的基础就是文化。
事实也证明,自最近一次区划变动以来,汕潮揭三市的文化人不仅在心理上没有分开,在活动上仍然一如既往,始终以大潮汕为背景。纪念韩愈的活动一定是在潮州韩文公祠,纪念唐伯元是在潮州牌坊一条街;设在汕头的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服务的目标仍然是大潮汕,潮州与揭阳的诗人仍然要出席汕头岭海诗社的活动;前年又成立了包含三市作家的潮汕文学院,首次韩江诗歌节就是在韩山师院举办的;汕头举办了多次韩江步行节,都是远至留隍桥头的潮州路段。揭阳的玉文化节,嘉宾中就有许多汕头与潮州的。诸如此类。更有饶宗颐为潮人所共仰,汕头大学为学子所共羡,潮汕机场为潮人所共用。
历史与现实都证明:大潮汕是个整体,合者三利,离者三伤。希望再也不要出现“汕头潮剧”与“揭阳潮剧”这样的历史笑话了。
文化,是潮人的共同语言。所以文化不仅是汕潮揭一体化的基础,也应该以此先行。先以文化沟通,障碍最少。因为其中牵涉的利益关系最少。如果大家都有一体化的愿望,那么,我建议,三个市,搞什么文化活动,都能尽量以大潮汕为对象,邀请大家共同参与。不仅剧团可以在大潮汕到处走动演出,美术也可以搞联展、巡回展;学术会、纪念会等,有条件的应该尽量在大潮汕举办。
如此,庶几可以带动其他领域的合作,促进大潮汕的共同繁荣。 (隗芾)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