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杭州4月27日电 2012年4月19日,是宁波市鄞州区撤县设区十周年的重要日子。虽然短短十年,对于鄞州2200多年的历史长河只是白驹过隙的瞬间,但置于时代大发展、大创新坐标上的鄞州人民,却在这苍穹历史的一个小小节点上生动演绎了“敢为、求实、争先”的鄞州精神,书写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惊讶的发展奇迹。 十年跨越,十年蝶变,现在,当让我们面对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的时候,记得—— 中国,向东看。 去年,鄞州区生产总值和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950亿元、213.6亿元,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16亿元,综合实力始终在浙江全省保持领先; 去年,鄞州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实现浙江省“四连冠”,率先进入全面融合阶段; 去年,鄞州继续深入全面实施“幸福民生40条”,财政投向民生领域的支出达245亿元,占可用财力的69% …… 将成绩投影在2002年到如今的3650多个日夜,鄞州创造了一种撤县设区科学发展的“经典模式”。 在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鄞州人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努力,但同时面对高基数、高速度的增长,区域发展的压力正在不断增加,企业的经营压力和社会转型发展带来的社会管理压力也在加大,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鄞州未来发展的空间需要新的突破和新的引领。 鄞州新城区全景 “鄞州发展的出路只有一条、选项只有一个,那就是靠质量。”在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陈伟俊的心里,鄞州未来发展的方向早已明晰,他说,“鄞州尽管发展基础好、规模大、有潜力,但也面临着种种问题,只有彻底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全面提升整体发展质量,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发展。”鄞州区将在未来5年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建设质量、文化质量、生活质量和生态质量,着力打造“质量新鄞州”。 经济转型 质量为先 所谓质量新鄞州,就是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多的效益产出,传统产业的升级转型,成为追求质量发展的第一步。 近几年,鄞州一直在逐渐淘汰资源消耗大,产能落后的企业,为此鄞州区每年将减少数十亿元的工业产值。“过程很痛苦,但再痛苦也要转!”回首往事,鄞州区相关领导坦陈,“鄞州经济发展必须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鄞州的发展才会有质量可谈。” 最近,鄞州区“八方集团”做出决定:关闭旗下一家造纸厂,上马效益更好又环保的项目。今年,鄞州区还将淘汰611台高能耗变压器。鄞州拿出“壮士断腕”般的勇气以质量论英雄,去年,鄞州每度电创造的工业产值高达到50.3元,每度电的GDP产出是13.63元,两项数据均排在浙江省20强县(市、区)第一。 在“质量为先”的引导下,目前鄞州区工业经济已经形成“5+5”发展模式,即在保持发展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配件、金属制品、文教文具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大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博数码生产车间 博格华纳公司车间 除了淘汰落后产业,鄞州区还加快由原来传统的“鄞州制造”,向以科技为内核的“鄞州智造”转变。 去年,鄞州专利申请和授权双双“破万”,财政的科技专项经费达1.83亿元,带动社会投入36.56亿元。 企业创新发展,成为打造质量新鄞州的新“引擎”。雅戈尔开发“汉麻”这种新面料的基础上,通过与国内外20多个纺织科研机构合作,成功开发全亚麻柔软免烫面料等附加值较高的17项国家火炬和重点新产品项目。 近日,宁波菲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一款医疗扩张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企业负责人何定浦高兴的说,“受益于这些发明专利,今年前两个月,我们50多名科研人员,总创利超过2500万元,人均创利达到50多万元。” 目前,鄞州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95家,总数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强,形成了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先进制造三大超百亿高新产业集群。截止去年年底,鄞州区共有上市企业13家,总融资金额达到86亿元。 “对新兴产业,我们格外‘宠爱’,给政策更给空间,给空间更给时间,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产业氛围,允许失败,耐心等待。”鄞州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国军如是说。 今年初,宁波华缘集团通过对原有轨道交通配套产品生产设备投入20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至今新产品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短时间大产出,增加了我们技改大投入的信心。”集团负责人说。如今这个项目已通过2012年国家工业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专项立项,年内有望为企业新增销售额6000万元。不多要一亩土地,却能增加千万销售额。华缘集团“零土地技改”的举措目前正成为鄞州民营企业技改的新主流。 去年,鄞州区完成技改项目618项,其中“零土地技改”项目占60%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79.67亿元,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26.22%。 作为新型都市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以及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都市产业,也是当下鄞州实现“有质量的增长”的重要“策源地”。据了解在鄞州区,仅南部商务区一期,就有29幢楼宇总部,今年已投入使用25幢,入驻企业500多家。穿行其间,一幢幢造型别致的摩天大楼,在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更让人们看到鄞州发展的新气象。 城乡融合 幸福民生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多年探索,一条适合鄞州的“三农”发展思路逐渐变得清晰,那就是必须实施城乡统筹发展的方略,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最大的“民心工程”,成为与构建和谐社会相辅相成的一项长期性社会建设工程。 去年,鄞州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31元,同比增长11.1%,已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远低于全省和全国的比例;全区城乡统筹水平超过90%,连续4年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并率先进入城乡全面融合阶段。 鄞州古林镇葑水港村村民厉先生今年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小区,他高兴地说:“这里有城市的便捷和农村的田园风光,连城里人也羡慕我们。”5年来,古林镇投入40多亿元打造“和美家园”,通过城乡基础设施对接、城乡公共服务共享,使全镇4万农民的生活进入了“就地城市化”时代。 目前,鄞州区已成为浙江省新村建设中首个建设面积超千万平方米、投资超百亿元的县(市、区)。去年,鄞州区用于新村建设的资金达到20亿元,比上年增长20%。鄞州区“尊重民意,依靠民资,强化民管,维护民利”的探索为全国新村建设提供了经典范例。 鄞州加强城乡融合,加快新农村建设。 从传统村落到新村社区,越来越多农民的生活方式已悄然改变。农民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或转岗就业培训,开始从事二、三产业,和城里人一样上下班,每个月拿薪水。 除此之外,农民还可以从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中获得不菲的收益,目前,鄞州区有62个村(社区)推行了经济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革,使总收入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去年,鄞州区村级集体光物业租赁收入就超6亿元,全区农户人均股息红利收入4047元,同比增加16.6%,农民的钱包越来越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鄞州率先进入城乡融合阶段,农民收入越来越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和美生活 人人享有 2003年,住在鄞州下应团桥村的罗佳欣随父母迁入了东兴社区的新居。如今,她已是下应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在佳欣眼里,搬入新居后母亲符淑贞比过去更活跃了,不但爱上了跳广场舞,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电脑、化妆、烹饪等培训班。佳欣说:“妈妈的衣服越穿越漂亮,菜也越做越好吃。” 自全面实施幸福民生40条以来,鄞州大力促进创业和扩大就业,建设城乡共享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改善了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大幅度提升了民生服务水平。 去年,鄞州财政投向民生领域的支出达245亿元,占可用财力的69%,广大群众普遍共享发展成果。鄞州一改传统的“人均”概念,强调“人人享有”,让每个城乡居民都进一步提升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 2008年,鄞州区率先实施十二年免费教育。 去年,鄞州区成为全国首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之一。 教育方面,鄞州区率先实现十二年免费教育;卫生方面,在建成运行三大区级医院的基础上,加快推进新一轮农村(社区)卫生事业改革,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比重达到76%。 就业方面,五年开发就业岗位10.8万个,安排失业职工再就业2.8万人次;社会保障方面,鄞州率先实现城乡养老和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 文化方面,鄞州区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大文化设施建成使用。“天天演”已经对鄞州区22个乡镇(街道),实现100%覆盖,成为鄞州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截至去年10月中旬,已累计演出2000余场。同时,鄞州又将“天天演”延伸到了“天天看”、“天天学”、“天天读”、“天天乐”和“天天练”,形成了一套国内鲜有的、完整的公共文化惠民体系。 为了进一步保障居民幸福生活,缓解居民矛盾,去年初,鄞州首创了“老娘舅+律师+专家”的调解新模式,即在村(社区)层面建立“老娘舅”调解室,保证“一村一调解员”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农村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兼职人民调解员参与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近3年来,全区每年4万起矛盾纠纷,有99.97%都能化干戈为玉帛,成功率常年“千足金”。 “天天演”实现乡镇100%覆盖,成为鄞州文化惠民的重要举措。 生态建设,发展绿色经济 城在绿中,绿在城中。鄞州在高速发展经济建设、文化民生的同时,生态建设也得到重点投入和重视。 目前,鄞州区森林总蓄积达到19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4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3平方米,城区、城镇、乡村“三大绿色体系”初步形成。2010年鄞州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鄞州专项,累计募得各类社会资金近5000万元,成为全国首个设立碳汇专项基金的县(市、区)。去年,鄞州区通过省级“森林城市”验收,荣获全国首批“生态中国城市奖”。 除了在环境方面提出生态建设之外,鄞州还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引入生态经济效率的理念,倡导循环经济,通过发展生态产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和建设绿色农业,构建清洁环保的生态经济体系。最终把鄞州建设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人居、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城区。 质量代表着对于品质的追求,把“质量”作为一个地区的发展定位,更能让人体会鄞州区对于理解一个区域未来的深度和广度。宁波市委常委、鄞州区委书记陈伟俊称,“质量新鄞州”涵盖了经济、城建、文化、民生、环境等方面,明确了发展目标,树立起整体的统筹观,使鄞州的发展既看GDP等“硬指标”,更关注民生改善等“软指标”,由此打造一个五位一体、科学发展的“新鄞州”。 今天的鄞州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鄞州区将以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的雄心壮志,向着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区的目标前进。 解读“质量新鄞州”: ——发展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经济转型、质量为上”的理念,坚持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互动路径,以做大主业经济、做强实体经济、做优新型城市经济“三大经济”为重点,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力度,完善科技人才和区域创新体系,深化改革开放与机制创新,加快建设战略性大产业、总部型大平台、集群式大基地和优质化大项目,使产业层次更高、质量效益更好、创新能力更强、内生动力更足,全面增强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城乡统筹、融合为重”的理念,坚持城市化主导与城乡一体化互动路径,以区与市、城与乡、城乡基础设施“三大融合”为关键,扎实推进区域之间、组团之间、功能区块之间的有机互动和错位发展,联动建设品质新城区、特色小城镇和美丽新农村,使城市功能更完善、城乡形态更协调、公共服务更均衡、基础设施更完备,全面增强城乡一体的支撑力。 ——文化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文化建设、引领为先”的理念,坚持弘扬历史文化与提升现代文明互动路径,抓牢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这一契机,以公共文化、精品文化、文化产业“三大品牌”为依托,高起点高水平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使社会更文明、文化活动更丰富、文化特色更鲜明、文化体制更具活力,全面增强发展的软实力。 ——生活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幸福生活、民生为本”的理念,坚持兴区强区与惠民富民互动路径,以工作好、生活好、环境好“三个好”为目标,完善就业创业体系,优化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建设,使广大群众对发展更认同、生活更幸福、归属更强烈、感觉更自豪,全面增强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协同力。 ——生态质量提升战略。牢固确立“持续发展、生态为基”的理念,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互动路径,以省级生态区、森林鄞州、重点生态工程“三大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使发展更低碳、生态更优美、资源利用更高效、人与自然更和谐,全面增强区域发展的可持续力。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