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首个城南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磊透露,截至目前,城南行动计划已经完成总量的72%,超过原定70%的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市区两级政府以500亿元的投资,带动城南地区社会总投资2900亿元,在投资强有力的拉动下,从2008年到2011年城南地区经济总量与城北地区差距缩小了2.5个百分点。 北京南北区域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新南城”正从图景变为现实。
“我的家20多年没有变化”
6年前,刘娟一家三口住在南三环刘家窑桥南。这里胡同密布,房屋横七竖八挤成一片,凌乱拥挤。赶上下雨天,房屋之间狭窄的走道上,污水汇成一股股“小溪”。
“我从小就住在这里,20多年来一直没什么变化。”在刘娟的记忆中,虽然胡同几十米外就是三环路,但这里的环境与东三环、北三环相比,“都感觉不像同一个城市”。
横贯东西的长安街,把北京分成南北两部分。城南与城北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由来已久。
统计数据直观地说明了南北城差距:2008年城南五区GDP总量为城北五区的五分之一;人均GDP、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相当于城北五区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城北五区的四分之一;地均GDP仅为城北五区的六分之一。
与城北相比,城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功能实在落后太多。
为什么城南地区发展缓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首先是历史原因。北京背依燕山,面向中原的地形结构,使北京主要对外的通道基本都在南部。新中国成立前,北京老城对外的封闭性,使城南成为外来人口集聚区,人口的流动直接影响到这一区域的发展;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北部和东部地区是农业用地,可以成片开发,而城南则被划分为工业区域,种种原因导致外来投资积极性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大量的建设就向北和向东移动;
此外,在北京大规模的建设阶段,一些政府的投资项目,如亚运村、奥运村等大都落户在城北,不断提升城北区域的美誉度,也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如果南、北城的发展仅仅置于市场机制之中,区域差异便会愈发明显,城南与城北的分化也愈发严重。”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杨开忠教授说,这时,需要政府进行科学引导,发挥主动调控作用,扭转这一将南北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惯性。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