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花海景观图
绿色发展是沈北新区的立区之本、发展之源。
“推动绿色发展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沈北新区区委主要领导表示,今后五年,新区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立区,以生态文明推动新区绿色发展,使新区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要切实抓好环境生态,加快建设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的长效机制,着力打造“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的“生态田园新都市”;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建立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节约增长方式,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鼓励和引导新区群众自觉参与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合力,为全区人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实现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总体目标:到2015年末,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任务,各项基本条件和考核指标均达到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考核标准,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力争成为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第一个生态文明示范区,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将新区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完善体制机制 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体制机制科学、有效,决定着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成效。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沈北新区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区委、政府齐抓共管,人大、政协监督推动的领导体制,实行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制度考核督办到位、重点工程资金保障、建设任务部门共担、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发动群众共建共享的建设工作机制。 建立城乡环境监管体制。在各街道办事处组建环保所,进一步延伸环境监管触角,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 建立健全污染物总量减排奖惩机制。按照多减排多奖励的原则,设立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用于减排工作;同时,加快《沈北新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标是到2014年末,基本完成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再通过一年的深化和完善,到2015年末,全面完成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并通过国家考核验收。 严格环境准入 建立生态发展长效机制 今后五年,沈北新区将把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生态发展评价的重要依据,严把产业准入门槛,加大污染防治和环保力度,建立生态发展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环境准入和清洁发展机制。严格环境准入,建立审批电子档案库和环境监测“数字化”管理长效机制;健全污染物总量减排奖惩机制,完善节能减排、节水减排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三高一低”企业退出机制;健全水资源网络化管理平台,加大地表水生态治理力度,全面启动“引辽入蒲”工程建设,构建水资源联调体系;建立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参与、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实现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数字化”。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和GPS定位技术,实现城市环境卫生监管现代化和专业化,形成对人员、车辆以及区域的考核与评价。到2015年从根本上建立环境卫生管理的长效机制。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城市化”。全面完善村屯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建设,实现户集、村收、街道倒运、区处置,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运行机制,逐步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处理工作纳入城市卫生管理体系,彻底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这一顽症。到今年年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使农村环境质量与农民收入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相适应。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生态水系建设 加强水系生态建设、改善水系生态环境,对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五年,沈北新区将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水系生态建设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强化考核监督,全面开展生态水系修复工程建设,推动全区水系生态建设顺利开展。 创新蒲河生态廊道现代环境监管机制。充分利用蒲河廊道管理调度中心现有资源,依靠现代化信息平台,采用现代自动监测设备,实行蒲河全流域水质自动监测,为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到今年6月末,完成项目论证、设计,到2013年6月末,蒲河自动监测系统投入运行。同时,进一步完善蒲河廊道基础设施及文化建设,完成万泉河湿地生态岛绿化、七星山橡胶坝周边景观及绿化等辽河保护区建设。 实施长河、左小河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完成长河、左小河生态修复方案的修改与完善,今年重点完成长河、左小河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完成新城子街城市排水管网改造,实现左小河污水截流;全面完成清水、创业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到2014年,完成清水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正式运行,实现长河、左小河全段水质达到水功能区Ⅳ类水体标准,使长河、左小河成为集景观、休闲、净化功能于一体的人工湿地。 完善节水工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水田渠道衬砌、旱田发展喷灌和滴灌等现代技术,今年全区18万亩水田的各级渠道全部完成衬砌,实现每年节水3000万立方米;全区5万亩旱田全面实施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后,实现每年节水1500万立方米。加大工业企业节水设备和技术投入,到2015年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降至4.85立方米,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5%以上。(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策划 撰稿赵国清 宋军君 摄影李浩)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