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北新区实现全域城市化 建设旅游观光风情村镇
时间:2012-04-18 16:05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为之
|
|
中国规划网沈阳4月18日电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伴随着“改革创新年”的深入实施,沈北新区提出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在沈阳经济区率先实现全域城市化。
“统筹城乡发展,是具体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是从根本上解决新阶段“三农”问题、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客观要求。抓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也为新形势下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沈北新区区长李鹏宇表示,新区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目标,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紧密衔接,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为路径,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沈阳经济区率先实现全域城镇化,为推进沈阳经济区统筹城乡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总体目标:全面建立完善的统筹城乡发展长效体制机制,大幅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沈北新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收入均等化,城乡生活条件同质化,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把沈北新区建设成为辽宁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先行样板、构建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市新都心和生态田园新都市”,到2015年,全面完成先导区统筹城乡改革任务,建成沈阳经济区城乡统筹样板区。
具体指标:十二五期间,沈北城镇化率达90%以上,成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的城乡统筹样板区;成为集科研、生产、展示、观光于一体的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农业科技研发基地和中国种业基地的现代农业示范区;成为城镇常住人口突破90万人,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7%以上,大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的生态宜居新城区;消除二元结构和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形成新区南北、城乡均衡发展,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和“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创新全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完成《沈北新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明晰新区“九大经济区”的基本定位、发展重点、空间布局以及资金、土地、人口、环境保护等要素的分配和平衡,形成统一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的战略性、基础性、约束性规划,建立引导和推动适合“九大经济区”实现科学发展的的区域考核和评价机制;进一步创新财政投入机制,加大公共财政转移力度,推进全域金融要素合理分配,加强新区财政支出和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向北部的倾斜力度;推进土地资源合理分配,新区每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全部用于南部地区,北部地区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村屯拆迁改造、“增减挂钩”等方式获得的土地资源,主要用于北部城镇和产业园区建设。
创新土地交易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村地籍调查,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制确权登记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推进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工作机制。建立土地分类经营机制,完善国有建设用地、集体建设用地等交易制度,细化商业用地分类,创新土地定价机制;探索民间资金参与土地开发新模式,创建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模式。
创新土地管理体制机制。积极向国家、省、市争取下放土地管理权限,探索推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由新区自主修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城乡布局;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新机制,对拆旧村屯的土地要先期征为国有,为土地复垦后发展现代农业及融资奠定基础;探索改革征地管理制度,实现征管分离;探索存量土地盘活机制,建立集约利用土地新机制。探索土地综合整治新机制,实现土地管理的网络检测实现土地管理的网络监测。
加快推进北部区域城镇化进程。以构建功能布局合理、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公共资源丰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节约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现代城镇体系为目标,完成道树子、七家子、新南等17个村(自然村)整体拆迁,完成清水新城煤矿棚户区3300户居民住房改造、回迁工程,完成1420户新南回迁小区一期建设工程,完成265套廉租住房实物配租;认真落实市政府计划安排,做好在道义地区建设保障性安居住房工作。根据城乡发展规划,逐步对保留村镇进行开发,建成各具特色、风貌突出的沈北旅游观光风情村镇。在辽河沿岸地区重点围绕七星山等自然资源,打造欧陆文化风情小镇;在兴隆地区重点围绕锡伯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居住区域,打造民族特色文化风情小镇;在清水地区重点围绕怪坡、梨花湖等自然资源,打造“奥地利哈尔施塔特”风情小镇;在马刚地区,重点围绕关东生活风俗及农耕文化打造关东特色风情小镇。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大路网体系。加快完善全域城乡建设控详规划,实施盛京大街、怒江街贯通等工程,完成七星大道、旅游大道建设,启动107省道改造工程;完成沈铁2号线一级路建设方案;完成明沈线、十大线、新建董苇、道四等县、乡、村级公路的新建和整修工作;力争将“新城子至世博园”、“新城子至清水台”等客运班线转为公交线路;开设四条以道义为始发站的旅游客运直达班线。同时,启动沈北新区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系统建设的规划论证工作。
建立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以绿色水稻生产基地、生态林果基地、设施蔬菜花卉基地、规模养殖基地等项目为载体,引导科技资源和要素向农业农村转移,加快提升农业设施水平;引导鼓励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着力推进“土地变股份、农民变股民”,有效实现“劳力去打工、土地拿分红”增收模式,进一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同时,还要加速推进七星旅游带发展,构建城乡互动的工业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现代服务业均衡发展。
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全力改善民生,完善社保、户籍、就业、住房、养老等制度体系,推进农民就业方式由务农向务工转变、农民居住方式由分散的平房向集中的楼房转变、农民保障方式由新农保和新农合向城市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转变。2012年,实现农民工转户进城2万人以上,户籍城镇化达到1万户以上。到2015年,成为沈阳经济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示范区,基本实现城市户籍转移率达90%以上。(沈北新区区委宣传部策划)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