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邓杭)记者昨天从市交通委获悉,为解决居住区停车难问题,2013年底前,本市四环路以内居住区新建机动车停车位11万个以上,2015年底前城六区居住区新建停车位20万个以上。 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500万辆,但全市停车位只有248万个,车辆与停车位比例是2比1,相当于“两车一位”。其中,城六区居住车位111.1万个,出行车位66.2万个,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求,居民区停车难问题尤为突出。 为了实现“以静制动缓解交通拥堵”,市交通委全面统筹、协调财政、质监、城六区交通委等部门,推进城六区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建设工作。未来,将通过在居住区新建一批机动车停车设施,规范居住区周边占道停车秩序,改善城市交通运营环境,进一步缓解城六区居住区停车难问题。 关于具体实施步骤,市政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城六区居住区机动车停车设施新建工作的通知》指出,本市增加停车位将分“两步走、两阶段”,2013年底前四环路以内居住区新建机动车停车位11万个以上,2015年底前城六区居住区新建停车位20万个以上。 今年,根据《缓解北京市区交通拥堵第九阶段(2012年)工作方案》,本市将加大居住区特别是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居住区周边1.5万个以上临时占道停车位施划和3000个车位以上规模的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建设。 □措施一 停车设施“平改立” 将采取“平面、立体”相结合的措施,利用居住区待建土地、临时空闲场地、绿化用地等因地制宜施划停车位或设置绿荫停车场;利用居住区既有平面机动车停车设施,实行“平改立”改造,设置立体停车设备;利用居住区待建土地、临时空闲场地或综合利用绿化用地,设置立体停车设备。 >>解读 “停车有位”须因地制宜 交通专家表示,要做到“停车有位”,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角空地等。日本在停车问题进入严重时期后,就采取了立体化的方式建设停车楼,包括利用楼边、空地以及地下空间。目前,北京也在做这样的尝试。同时,交通部门也协调各个方面,尽可能建设更多停车位。 □措施二 一停车泊位一编号 依据“摸清底数、动态管理”的统计调查原则,城六区按照“全区一图一表、一停车泊位一编号”建立数据管理系统,做好动态维护。 >>解读 车位数据有助科学管理 市交通部门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本市有经营和非经营的各类机动车停车场2.1万个,停车位248万。其中经营性停车位133万个;非经营停车位115万个。 交通专家认为,一停车泊位一编号,是一种细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借助统一的信息管理和发布系统,交通部门将能动态监测、管理、维护停车位,实时公布使用情况,为市民科学选择出行方式、快速寻找停车位提供指南。 □措施三 简化建设工作程序 本市将实行“申请、统筹、认定、实施”的简易工作程序,新建居住区停车设施由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或建设单位申请。 >>解读 程序简化就是降低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人尤其是社会力量都有涉足停车场建设的热情,但因建设用地、相关手续审批等原因,操作难度较大,客观上阻碍了这部分力量涉足停车场产业。本市实行简易工作程序后,有助于进一步加快停车场建设的审批速度,降低投资者因程序原因造成的时间、资金等机会成本,有助于吸纳社会力量进入,为停车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措施四 新增一车位奖两千 明确“区配市奖”的资金支持政策,在申请人自筹和区级配套的基础上,由市财政对审核合格项目按照每新增一个停车位2000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解读 区配市奖利于吸引资金 交通专家表示,造成北京如此大的停车缺口,一方面是因为缺地,还有一方面是因为缺资金。“区配市奖”“以奖代补”的形式,有助于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加入停车场建设。 专家分析,虽然停车场的建设费用较高,但政府出台相关鼓励措施,如在土地利用出让、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或在建设方面给予一定补贴或奖励,应该说还是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对停车位投资者来说是长期利好。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