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建筑社Desitecture为委内瑞拉设计了一座“垂直城市”。这个设计入围“世界建筑日”的未来实验性项目类奖项。(资料图片) 在美国电影《盗梦空间》中,我们惊喜地看到一座城市在我们面前“竖”了起来,而在现实中,“垂直城市”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构想: 一栋高楼就是一座竖起来的城市,无需步出楼门踏足大地,即可满足一切需要。上班、回家、逛街、看病、上学、社交、娱乐休闲……你能想到的一切皆可在此实现。这意味着你将不需要日复一日地挤地铁、拼公交。此外,如此集约地使用土地将使城市留出大量空间作为绿地之用,供应源源不断的新鲜空气…… 然而,倘若真的生活在这样的“垂直城市”,我们会比今天更幸福吗? 策划:赵洁 采写:许珍 现实样本:迪拜塔、新加坡Scotts大厦 “垂直城市”很好理解,它指的是在城市土地日益有限、人口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开发城市的“上半身”和“下半身”,也就是把住宅、办公、商业、餐饮、影剧院、学校、医院等城市功能区统统纵向装进一个超大超高的建筑里,使人们所有的日常活动都可以在“空中”完成。一栋建筑,相当于一座竖起的城市。 随着亚洲各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垂直城市”的话题进入人们的视野。去年,在新加坡就举办了首届“亚洲垂直城市”竞赛,目的在于探索新的城市规划模式。竞赛邀请了10所大学的建筑系及有关学系的学生参赛,参赛者需在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为10万人口进行规划设计。最终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作品《城》获得冠军。 从竞赛转向现实,由荷兰著名建筑师事务所UNsudio创作的新加坡Scotts大厦设计方案就是基于这种理念设计的现实版本。这是一个旨在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垂直集成了多种居住功能的城市模式。该大楼将坐落于新加坡的黄金地段,共有31层231个单元,同时拥有广阔的花园、空中露台、复式天台花园和各种休闲设施。设计师Ben van Berkel说:“我们创造出一个在天空之中的街区,一个每个区域都有着其独特功效的垂直城市。” 在Scotts大厦之前,世界第一高楼、总高828米的迪拜“哈利法塔”集酒店、豪华公寓、餐馆、购物中心、办公区域等于一身,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垂直城市”。该塔设计者、美国人艾夫斯塔修承认,该塔的设计体现了完美的“垂直城市”概念,住户足不出塔可解决一切生活需要。 抛开设计理想和居住现实,在很多电影中也不乏对“垂直城市”天马行空的想象。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的规划师吴丹和记者分享说,好莱坞经典科幻电影《第五元素》中展现的就是典型的“垂直城市”,人们生活在胶囊一般的居所中,以飞行器作为交通工具。谁也无法预料,那是否就是我们的未来。 “垂直城市” 利弊相交 在袁奇峰教授看来,垂直城市的设想是有意义的,尤其对技术的探索而言。畅想未来,如果人类失守地球,需要在外太空其他星球建造城市,可采取这种方式。“在太空中,没有地球引力,具有复合功能的垂直城市最为适用,每个方向的集约效率最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政府规划编制部副总工程师易晓峰说。从这个角度来说,人类对垂直城市的探索为将来建造宇宙人造环境积累了技术储备。 “垂直城市的设想是利弊相交的。”袁教授同时表示。所谓“利”,体现在“垂直城市”的构想会推进城市的现代化转型,将现代先进科技引进城市。但如果只用单一的理念进行规划,建设出来的城市可能将面临枯燥乏味的局面。袁教授解释,城市建设有两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技术解决尖锐的现实问题,在人口剧增、土地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住房。二是要考虑人们的情感需求,需要通过场所的保护和创造将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毕竟城市是为有情感的人建造的,不是机器。显然,“垂直城市”只考虑了技术的层面。 以人的情感需求出发“拷问”垂直城市,会发现诸多问题。例如美轮美奂的空中花园能替代真正的花园吗?虽然“垂直城市”在理论上能实现种种功能,但是人的选择却单一了。 在中国仍是“奢侈品” “垂直城市”的实践面临诸多制约。赖寿华总工介绍,如果从建筑物的垂直程度而论,我国无疑是“垂直城市”的践行者,在全球拥有最多的高楼。但是,相较于“垂直城市”的初衷,中国恐怕是“有垂直,无城市。” 在他看来,要建真正意义上的“垂直城市”,首先要解决垂直交通问题。“电梯可以解决垂直移动,但目前的技术还无法实现空中水平移动,水平移动还需在地面解决,这就会遇到很大限制。”除非像电影中所描绘的那般,在未来的城市中人们的高空水平移动可借助小飞行器得以解决。其次要解决安全问题,目前的救灾设备及技术还无法完全应对火灾、地震等灾害。另一方面,从设计理念而言,“垂直城市”作为一个集合体,人们在其中不仅仅要解决居住、工作问题,还应包含医院、学校、花园等公共设施,同时又能满足交通集散的要求。然而就现实而言,规划和开发水平比起理想的“垂直城市”模式尚有很大差距。很多高层建筑垂直分工不理想,交通集散的要求也难以满足。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市政专业总工程师杨玉奎表示,迪拜塔是“垂直城市”的缩影,但全面复制的可能性不高。“技术可实现,但安全风险很大。”借用规划师吴丹的话说,对于中国而言,垂直城市还是个奢侈品,我国的城市发展还处在“光明城市”的阶段。 未来:或不会成为城市建设主流 多位资深城市规划师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垂直城市”作为一种探索,只是未来多元城市文化中的一元。袁教授认为,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不仅仅是科学加艺术这么简单,还应加入人文、情感、道德、文化等维度。“一个城市没高层建筑是不可理解的,但只有高层建筑是不可思议的。这是个复合、多元的时代,传承、创新两种力量都是积极的。一风吹,最可怕。”“垂直城市”作为一种理念值得去探索,但绝不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在他看来,应该在鼓励创新的同时注重保护历史,通过保护历史街区、历史文化名城保留我们的“来路”。否则,我们就会成为一群流离失所、来路不明的“孩子”。 如果单单着眼于解决土地紧缺、人口膨胀等尖锐现实问题,“垂直城市”是不是必然趋势?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很多所谓的问题也许只是假想敌。袁教授说,虽然如今高层建筑大部分集中在中国,但这个进程并不会无休止地延续下去,到2030年左右,中国会完成城市化,即7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城市,我国人口总量也将达到峰值,人口会逐渐减少,目前这种对高层建筑的需求会在不久的将来终结。而且,从长远来看,土地并不是真的如此紧缺。因为“土地问题其实只是个相对问题”。 城市规划师们一致认为,“垂直城市”的理念还在探索阶段,50年内不会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也不是居住的主体形式。“世博会的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在我看来不对,应该是‘同一个世界,七彩的梦想’。”袁教授顽皮地笑着说。 溯源:“光明城市”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总工程师赖寿华表示,“垂直城市”是城市规划学科中类似乌托邦的理想,从现代城市规划历史上可以看到这种设想形成的脉络。早在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E.霍华德就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概念,希望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到了20世纪30年代,钢铁生产和建造技术的发展允许建筑更高的房子,城市人口日趋密集,世界著名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就提出了城市竖向发展的理念,即将建筑物变高,扩大容量,将地面解放出来,用作人们享受阳光和自然的绿地,在满足城市居者有其屋的同时提高生活品质。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导袁奇峰教授在接受专访时称,这种期许中的竖向发展的城市被柯布西耶冠以美好的名称――阳光城市,是和邪恶、肮脏城市相对立的美好居所。1952年在法国建成的“马赛公寓”,就是柯布西耶按“光明城市”理念建造的“小城”。在这里,“一栋楼就是一个社区,一个城市”。 新加坡Scotts大厦效果图。该大厦建筑面积将达到1.85万平方米,就设计理念而言,包含了“城市”、“邻里”、“家”三个概念,并用“天空框架”和“垂直框架”把它们组合到一起。垂直框架是搭建核心,汇聚了四个不同的街区主题。天空框架则是大楼内的休憩空间和绿化地带。退台式屋顶花园及板块式绿化都是重要的设计元素。(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