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上海苏河湾十年招标终定案

时间:2012-03-19 09:07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瑾
苏河湾十年招标终定案

 

  叶格(Gregory A. Yager)在中国生活已有十几年,他知道南昌路有上海最好的旗袍店;他了解即便都是上海话,在闵行区和卢湾区也有所不同;他也熟知北京的城市机理是横平竖直,不能随意打破。正是这些了解让这位美国著名建筑、规划设计公司RTKL的资深副总裁和他的团队能够拿下上海闸北区苏河湾整体规划项目。不得不提的是,该项目自2000年就开始招标,到最终定案经历了超过十年的时间。

  三颗种子打动政府

  苏河湾项目位于河南北路以西、上海火车站以东以南、北苏州河路以北的3.19平方公里范围,是上海CBD核心经济圈内最后一片有待再开发与升级的黄金地段。

  如此热辣的地块,又是在目前国内城市建设“快”字当先的大环境下,10年设计招标都未能启动该项目,实在有些匪夷所思。而在2010年RTKL参与苏河湾项目新一轮竞标的时候也并不知道这10年中不同事物所给出的设计方案究竟有什么问题。

  “(政府)不会这么说为什么,只是说希望再一轮国际竞赛,得到好的一些点子,帮助推动旧城改造。”RTKL的设计总监魏力表示,“我们之所以胜出是因为方案操作性很强,是实实在在地帮助当地政府怎么推动这个项目进行启动。因为10年做了那么多方案,都没有成功启动这个项目进行旧城改造。”

  RTKL说的操作性,具体到方案来说就是种子计划。叶格告诉我们:“第一个是绿色的种子,第二个是文化,第三个是休闲。每个种子撒下去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接下去种子能够发芽,然后全面开花。通过这个理念可以打动业主,确实可以帮助他推动项目的进展。”这三颗种子简言之便是将整个区域分为东、西、中三块,并分别以“绿色开放空间”、“文化建筑”和“休闲商业”为主题。

  其中,中心地带的“文化种子”,RTKL希望能够以竞赛等形式邀请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共同参与这部分的建筑设计。其理念则是借鉴了西班牙毕尔巴鄂的经验。这座西班牙工业城市因为美国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而声名大噪,也吸引了大批观光和投资人士前往。

  只是目前相对于其他东、西两部分,中心地带的进程略显缓慢。“政府要逐步推进,首先是解决拆迁的问题,所以还需要一些时间。”

  城市规划不再是“墙上挂挂”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设计规划行业都有着一个不太光彩的游戏规则:所谓的城市规划图只是一个摆设,简报的时候展示一下了事,无论是业主还是设计单位都知道并不会真的实施,所以才会有一套规划图出现在多个不同项目中的行业丑态。

  当记者说到这种行业状况时,叶格频频点头。从1993年来到北京参与RTKL的规划项目,到RTKL上海分公司建立并长期居住在上海,叶格目睹了这些年中国城市规划方面的发展变化。

  而他的同事魏力作为本土设计师给出的回答则更为直接,她将之前的城市规划设计的状况称为“图纸在墙上挂挂就完了”。

  但是到了苏河湾的项目上,局面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不仅设计图能够得以实现,还将以导则的形式来加以实施。“导则可以用一些法律文件来推动这个城市的发展。每一个地块的建筑退回多少,整个城市的天际线都要做的非常明确。”魏力表示,“我们很欣悦的看到一个城市形象的塑造、开放空间都将严格按照导则来做。”

  “陆家嘴是八十年代的设计”

  在进入中国的近20年里,始终有一种声音让RTKL的设计师们感到困惑。“在国内有很多的地方都想成为小浦东、小上海,但这是不是适合?每个地方的特色不一样,有很多时候大家都急于去发展了。”

  叶格告诉我们,也曾经有业主提出希望他们能够参考上海的陆家嘴来设计,但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陆家嘴的发展是八十年代人们对城市发展的理念。是以交通为主导的单一功能的规划设计,并没有考虑到整体社区的、多功能化的设计理念。现在的城市规划都强调复合功能,陆家嘴的模式对于目前的中国城市来说并不适合。”即便如此,也并非所有业主都能认识和理解这一点。与开发商和政府的合作,RTKL还是讲求双赢的策略。这个双赢并不是业主与设计公司的双赢,而是业主与城市、市民之间的双赢。

  “我们做(苏河湾)项目的时候其实遇到了一个挑战,跟政府之间有很多的合作,政府方面可能会有自己很多的想法,还有一些规划,但是要真正落实这些想法,或者说你的某些想法得到政府批准是有一定难度的。”不过在苏河湾项目中,闸北区政府却非常支持RTKL的设计理念,使得他们的方案可以顺利进行。“我们觉得在项目的执行当中政府的领导力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叶格补充道。

  别人太慢,我们太快

  这些年随着国人眼界的开阔,在旧城改造方面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为什么罗马、威尼斯可以一百年不变样,国内城市就一定要“加快现代化进程”;为什么斯德哥尔摩市民不允许建筑师改变市中心一丝一毫,国内城市却花大钱请人来把充满回忆的老城推倒重建?

  RTKL的设计师们认为,相对于欧洲城市,中国其实跟美国更像,都是从农业基础的大国发展到以城市化为主体的国家。而目前来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基本上只有50%。“不过速度要比美国快很多,美国200年达到的进程,中国应该50年就可以实现。”

  说到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之快,则又是另外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很多在中国工作多年的外籍建筑师对此始终都无法适应。

  对于这个话题,叶格总喜欢举出他早年在曼彻斯特的经历为例。“当时是一个技术园区的规划,面积是一平方公里(这是当时全欧洲最大的规划项目),但要花7年的时间获得审批,即便通过审批,这个方案过了7年也就过时了。但是类似的项目在中国就完全不一样,如果是一个技术园区的话,可能是5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甚至是20平方公里,项目也能够得到很快批准。”

  但同时叶格也坦言:“中国现在一切都是向前迈进,当然有时候也觉得这种迈进的速度太快了一些。”如果能够放慢脚步,注重建设质量,对于城市来说会更为有益。中国规划网上海3月1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