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2012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50%,意味着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这被认为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来看,高城市化率仅仅是表面现象。 一方面,中国城市化只集中在以北上广深为首的十多个特大城市,资源的高度集中让这些大城市成为人们移居首选。资源分配的不均,让所有人都往大城市迁移。 以中国500强企业为例,在2002-2011年间曾进过500强企业数量的分布中,北京市有183家,上海市有94家,深圳市有52家,分列前三名。紧随其后的是杭州41家,天津40家,南京37家以及广州32家。中心大城市由于人才、信息和生活便利等优势,一直是大企业青睐的区域。和大学生毕业选择工作地一样,最吸引中国500强企业的大城市都是在综合环境好的大城市。据《2010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发展与数据分析报告》统计显示,中国企业数量最多的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武汉、西安、大连和广州。换言之,由于大企业大公司都在这些大城市,所以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大公司工作,你必须移居大城市。 在教育与医疗资源分配上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统计,全国100所211工程重点院校分布中,北京独占23所,上海9所,湖北7所,四川6所。而事实上,大部分省份的主要重点高校又多集中在武汉、成都、广州等省会大城市。对于云南、内蒙等省份和自治区,偌大的地方却只有一所211高校。要读书,要受到好的教育,只能去大城市。而看病难也是中国突出的城市化问题之一。就全国三甲医院的分布来看,北京、上海、广州分别有53、38和35所,加上中国80%以上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这些大城市的大医院里,造成全国需要就医的人们都会往大城市跑。因此,大医院里常常人满为患,而基层社区尤其是偏远农村的医疗机构冷冷清清就不足为怪了。总之,不管你是否愿意,大城市对教育资源与医疗资源的垄断让人们不得不都往大城市迁移。 另一方面,大量人口的涌入,也让这些本来就已经是庞然巨物的大城市加重了“肥胖症”。北京2000年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356.9万,到了2010年人口膨胀为1961.2万,十年人口以44.5%的惊人速率增长。人口的膨胀又必然造成交通拥堵、汽车保有量增加。北京5年间汽车保有量增加200万辆,达到500万辆之多,而若非摇号上牌政策的限制,北京目前的汽车保有量估计已突破600万辆。即使是四通八达的北京地铁,日均客流量也从2007年的157万人次增加至2011年的598万人次,增长之快让人无法想象。而汽车增多带来的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人口的爆炸推动房租节节上升,又使大城市的城市症结越来越严重。 资料显示,虽然30年来中国县级行政区总数变化不大,但市辖区(县级)数量增长了一倍,县级市则增长了三倍。“中国式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只不过是“换户口”,开放城市户籍限制也只是“顺水人情”:让中小城市数量上迅速增加,真正的城市化和人口膨胀仍集中在大城市。这种速度喜人但深度不足的“城市化”,只会中小城市户口的“贬值”,大城市的“肥胖症”更加积重难返。中国规划网北京3月13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