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滇池时代” 昆明将建设环滇池文化旅游圈

时间:2011-12-30 12:24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杨理锐

 

  随着滇池沿线公路等配套设施得到不断完善,昆明人与“滇池时代”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陈昱州 摄

  “闭起眼睛想一想,围着滇池走一圈,多少人文自然景观,风光无限。”昆明市旅游界人士,热盼昆明文化旅游从翠湖“一湖时代”,向翠湖与滇池“两湖同时提升”时代迈进,这一愿景将得到落实。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在12月14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昆明将打造环滇池文化圈、生态圈、旅游圈,强化滇池治理,狠抓生态建设。

  张田欣还要求,昆明市应提升绿化水准和档次,做强春城品牌。他说:“春城是昆明最独特、最有影响的品牌,享誉全国、享誉世界,绝对不能丢。”同时,要通过规划和建设,保护好、开发好、管理好昆明的历史文化遗存。

  规划设计 一看就要知道城市的未来

  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投入使用,目前飞机仍在频繁起降的巫家坝机场即将退役。按照规划,未来的巫家坝片区,将成为昆明南市区的商业次中心。

  不过,截至目前,未来的巫家坝如何布局仍是个谜,它神秘的面纱期待揭开。

  原来数千米的机场跑道、宽阔的停机坪停用后,将如何来建设?曾指挥和导航飞虎战机以及驼峰航线运输机的巫家坝机场航站楼,是否将作为历史文物予以保留?改建商业次中心后,将带来什么样的福祉?

  张田欣在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昆明市的规划要“加快城镇化进程,高起点、大手笔、高品位、准定位、高质量、前瞻性地做好城市规划和形象设计。对照现代新昆明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标准,昆明市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都还远远不够。不能满足于有个规划图,有个一般的平面展板。要用三维、四维的技术,直观地描绘城市规划设计的效果,让人们一看就清清楚楚地知道我们的城市未来是什么样子。”

  昆明位于亚洲地理中心,5小时航空圈可覆盖亚洲主要地区和城市。新机场的建设,将使昆明作为国际航空港的功能更加完善。新机场设计规模为年旅客吞吐量6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30万吨。

  昆明市14项重点规划中明确,昆明同时处于滇中城市群的核心。昆明、曲靖、玉溪、楚雄等滇中城市群,中远期预计人口规模将达到1000万人,其中昆明都市区将承载人口规模700-800万人,其他三个城市承载100-200万人。昆明都市区承载的七八百万人口,将集中分布在“一湖四片”,即以滇池为中心的主城区、呈贡、晋宁、昆阳海口,“四个辅城”都市区包括嵩明、宜良、安宁、富民。

  近年来,昆明市一直在促进符合条件的农村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吸纳有条件的农民工转化为城镇居民,全市城镇化率达64%。未来10年内,要确保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每年不低于12万人,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70%以上,到2020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城市建设 超前建设地下管网

  昆明市2011年9月30日前,已完成全域城镇化规划编制工作。

  昆明市村庄布点规划保留6694个村庄,其中90%以上的村庄规划已覆盖。

  构建了“中心城市—二级城市—三级城镇(市)—重点镇—一般镇”五级配置的市域城镇体系。

  第一级是中心城区规划编制。完成了《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此外,中心城区的《昆明市中心城区排水规划》、《昆明城市绿化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完成超过23项,完成率超过56%。

  第二级是各县(市)区、管委会政府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

  第三级是乡镇总体规划。昆明全市原有81个乡镇,其中8个乡镇总体规划合并或改街道办事处,剩余73个乡镇,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覆盖率为100%。

  第四级规划是村庄布点,规划已完成。

  第五级规划是村庄规划,全市原有10249个村庄,其中1313个行政村、8936个自然村,通过城中村改造、新型社区建设、迁村并点等布点规划,全市保留6694个村庄,其中行政村899个、自然村5795个,已完成规划编制的村庄有6067个,村庄规划覆盖率超过90%。

  张田欣要求,对新城区,要加快建设、拓展、扩张,特别是要加快市政交通道路建设。要全面提升城市的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以及服务水平,体现现代都市气息和生态文化。对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通盘考虑地面地下,特别是地下管网、管道,要统筹谋划、长远考虑,不能搞今天建、明天挖。要学习借鉴上海等发达城市的经验,超前谋划、超前建设地下管网、地下工程,做到50年、100年不过时。打造富强昆明、活力昆明、文化昆明、和谐昆明,就是要干实事,就是要一件件地落实。

  昆明市已明确,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涉及的自来水、煤气、电力、排水、消防、环卫等有关单位,要依据城市道路建设计划提前进行计划安排,确保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如不同步修建,5年内不得开挖。同时,对同步建设的管网给予相应的补助政策。

  历史文化 要成为闪亮的名片

  张田欣说:“下一步考虑,对老城区,要全面改造、包装和提升,体现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质,改变拥挤不堪、脏乱差的现状。我们一定要反思一下,昆明作为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现在还有多少历史存在?还有多少历史文化保存下来?我们怎么来保护好、开发好、管理好?所以,一定要在老城区的改造、包装和提升上下功夫。”

  刚刚完成的昆明市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登录全市134个乡镇1560个村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2421项,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1912项。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同时,昆明市还加大了对文物的合理利用。目前,全市博物馆已从2007年的19个增加到105个。“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将努力实现全市博物馆保有量达到130个以上的目标。

  通过新一轮文物普查发现的名人故(旧)居有60个,其中32个已被政府定为保护对象,并出台《昆明市名人故(旧)居保护暂行办法》。

  《昆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损毁历史文物行为给予最严厉的处罚。同时,条例规定建立保护目录制度。

  昆明市部分人大代表组成的专题视察组提出,昆明市对文物的保护比较侧重于文物的“点”上,按照受保护的文物周边退让距离30米的规定,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这些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历史文物很快就会被高楼大厦掩盖。因此,视察组建议:对于文物的保护,规划部门要将其放到整个片区中来统筹规划,开发商要像小区建设必须配建幼儿园、小学一样,将片区内的名人故(旧)居融入开发建设中,使其成为片区内的耀眼之星和闪亮的名片。

  昆明市旅游局培训中心主任贾云辉认为,昆明历史文化的开发,要有新载体。在昆明历史上做出贡献的人物,如“护国三杰”蔡锷、唐继尧、李烈钧,所留下的印痕非常少,连唐继尧原来在大观楼的骑马铜像都丢失了。如果有一个雕塑群、一个大的护国广场,昆明这段光辉的历史就有了载体,就在历史沉淀的基础上,有了外显的内容,就能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昆明的旅游才会充满魅力。

  绿化美化 搞一条成一条

  张田欣提出,主城四个区和呈贡区,包括高新、经开、度假区,就是要拿出街道绿化亮化美化净化的规划、计划,一年实施那么几条,下定决心,一步一个脚印,搞一条成一条。只要这样坚持三五年,昆明城市一定会大变样。监督管理不能只搞临时突击,一定要建立长效机制,实现彻底的提升。

  昆明市曾发动市民,评选最喜爱的绿地、最喜爱的街道、最喜爱的树种,引发了市民参与热。近几年来,昆明市的街道其实不断发生变迁,曾经拔掉大树铲去绿化带拓宽道路,也曾经忍痛割爱把金碧路的梧桐树移走拓展CBD;当昆明发现,不能丢掉绿色,不能失去春意,又回过头来把水泥预制块和人行道上的砖块撬起来,挖出一个个坑塘,栽下一棵棵树苗。

  每年种树80万棵,连续坚持3年,昆明市拿到了国家园林城市桂冠。昆明市正在修订《昆明城镇绿化条例》,拟规定,新建居住用地的绿地率不低于45%,主城中心城区禁砍胸径大于30厘米树木,如果需要砍伐3株(含3株)以上须报市人民政府批准,擅自砍伐或移植导致古树名木死亡一棵罚款20万元。

  市民仍嫌树不够多、不够大,城市不够绿、春意不够浓。

  市民张女士说,绿化规划不要总是给人感觉昆明的树不是高就是矮,冬天不是干枝丫就是枯叶,昆明四季如春,在昆明要看桂花、要看樱花,没有花的时候要看绿叶,没有必要每年的3月上万人同时挤到圆通山为的就是看那点点花。既然叫“春城”,就要让外地游客在昆明的每个地方都能够感受到“春”的美好,花的风情,绿的遐想。

  其实,云南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省份,绿化美化树种资源丰富。昆明市除拟定市花为山茶,市树为滇润楠、滇朴外,还在《昆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提出了昆明的13个基调树种和25个骨干树种。

  曾有3万市民参与,选出了10种昆明人最喜爱的绿化树种,包括银杏、滇朴、梧桐、云南樱花、云南山茶、 滇润楠、樟树、桂花、枫香、天竺桂等。

  文化旅游 春城品牌决不能丢

  “三分春之妙,两分在昆明”。在“一句话赞美昆明大赛”中,市民这句言简意赅的精彩短信,以极简单质朴的语言,极巧地概括了昆明四季如春这一最吸引人的特质。

  昆明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和世界旅游目的地。每年旅游的黄金期,看统计昆明不错,但过路、中转、过境的居多,留在这里的人少。昆明有石林、西山、金殿等旅游景点,气候四季如春,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

  来昆明,要与春同住;来昆明,要看花。

  “春城”是昆明最独特、最有影响的品牌,享誉全国、享誉世界,绝对不能丢。广西叫做“绿城”,“绿城”只是绿,“春城”一个“春”字,生动、活泼、灵动、灵感尽在其中。

  张田欣提出,提升昆明旅游,关键是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开发一批有吸引力、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文化项目,打造昆明旅游的新亮点。要充分挖掘昆明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现代时尚文化,把这些特色做特、品质做优,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他还说:“要打造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环湖截污到位,确保无污染,引进一批高品质的娱乐、休闲、旅游文化项目,把昆明打造成全国旅游目的地、世界旅游目的地,建成最具魅力、最具归属感、幸福感的魅力春城。”

  同时,强化滇池治理,狠抓生态环境建设。近年来,滇池治理力度很大、成效明显、大有希望。我们要在坚持已有成功做法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推进。关于“四退三环一护”,要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各方支持,在加强生态修复的同时,可以考虑建设环滇池生态圈、文化圈、旅游圈,把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与强化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减轻资金压力。要切实加强昆明主城、滇池流域和其他县城、集镇面山治理,实行辖区负责,采取植树造林、工程治理等方式,做到任何面山都不能裸露,决不能因为项目建设、眼前利益破坏山体环境。

  昆明市旅游局培训中心主任贾云辉,就热切期待着昆明的旅游从翠湖“一湖时代”,进入翠湖和滇池“两湖时代”,他认为基础已具备,亟待进一步提升。

  贾云辉说:“闭起眼睛想一想,围着滇池走一圈,多少人文自然景观,风光无限:滇池旅游度假区往西是民族村,接下来是‘爱情长堤’——草海长堤,拥有天下第一长联的大观楼,西山森林公园,白鱼口公园,海口螳螂川、晋城古镇、石寨山古滇文化博物馆、盘龙寺、大渔村现代休闲民族旅游综合体、滇池高尔夫等,还有串珠一样的滇池湿地、35条入滇河道生态绿廊。

  普洱茶、珠宝玉石、休闲酒吧,能否融入翠湖周边浓郁的文化中,让游客夜晚有去处?结合周边的昆明老街项目,构成昆明的慵懒时光?

  翠湖充满了昆明的人文情调,这里有袁嘉谷旧居、卢汉公馆、翠湖宾馆、讲武堂;有翠湖的阮堤、唐堤,有市民文化生活,有冬日的人鸥相乐。但同样,这些人文旅游资源,也陷入各种建筑的包围之中,还没有形成较有规模的人文旅游。

  旅游产业链是最长的,带动能力非常强。昆明每年有3000万国内游客、70万境外游客,直接从事旅游产业的有15万人,带动的旅游人口就更多。而这些,城市文化是魂,城市文明是魄。我们期待区域性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给昆明市的旅游带来新的突围。(杨理锐)  中国规划网昆明12月3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