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东莞是个未成熟城市”

时间:2011-12-19 11: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宁

 

  12月16日,市城乡规划局举办了主题为“建设宜居理想城市、打造和谐幸福东莞”的座谈会。座谈会邀请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两位专家作政策解读。

  ■专家观点

  城市建设要树立“城市细胞”概念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马向明:

  严格来说,东莞还是一个未成熟的城市,早期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没有得到重视,地下管网还没铺好,就在道路上铺了一层水泥开始往上建,从外观看起来确实是很漂亮的。

  在我看来,东莞需要首先重视基础设施完善的问题,并在未来的城市建设树立“城市细胞”的概念,即利用道路快线把片区内的交通压力快速分解,划分成一个个十平方公里大小的细胞单元,再用这些城市细胞组建城市。

  除此之外,东莞要注意保留和打造地方情趣、历史街区、水岸开发和交通“快—慢”体系。东莞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是一个高密度人口和建筑的城市,这样高密度的城市应该怎么走?我觉得可以借鉴香港的“3D”规划理念。10月份去香港参加一个会议,香港的同行就跟我说,有人帮香港总结了一个“3D”理念,即高密度建筑、土地的高密度应用和很好的设计,使得很多好的微观设计和好东西都密集地安放在了香港,人们生活得依然很舒适。

  城市建设须以生活为导向

  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

  可能外人对东莞存在误解,认为东莞的人居环境一塌糊涂,而中山、珠海给人的感觉是人居环境特别好,其实他们错了,东莞在保持经济活力的基础上,这些年很重视人居环境的建设,我曾带北方的老专家来看东莞,他说这个是东莞吗,东莞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东莞以前城市建设是以工厂、公路为导向,未来东莞的城市建设要以生活为导向,要和轨道交通紧密相连,空间组织上从公路城市转换为轨道城市,改变空间模式。

  东莞是一个赚钱的城市,或者讲得文雅一点东莞是创造财富的城市,如何让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城市的发展成果?提升更多人的幸福感?我认为不仅要多点包容,还要体现公平和共享。

  针对东莞,我特别感兴趣的一个问题就是本地的农村城市化人口的生产方式,不少东莞本土市民的生产方式是收租,这与其他城市人上班、创业的生产方式不同。但这种生产方式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将来东莞要引导改变本地这部分人口转换生产方式。

  ■链接 东莞城市建设进入英国杂志视野

  评选“世界宜居城市”是英国《Monocle》杂志每年的重头戏,《Monocle》也关注了中国的三个城市,分别是香港和杭州、东莞。香港排名18位,杭州和东莞没有入围25名宜居城市名录,但作为案例进行了分析。

  《Monocle》分析认为,东莞交通方面是一个恼人的公共交通系统,迅速增长的私家车,缺乏轨道系统连接各个镇街,让东莞缺乏一个整体城市的感觉,有点像洛杉矶;经济结构方面,过分依赖制造业的经济;城市规划方面有大的广场设计与城市设计,但缺乏人性空间,镇区零乱;城市精神方面没有社区意识和场所感,城市缺乏凝聚力,没有充分激发草根阶层的动力,社会治安令人担忧。

  但《Monocle》杂志也坦言,东莞正在悄然转变,正在修建的地铁系统将有效加强周边城市和内部镇街的连接,并正在改善慢行系统,城市绿化和环境也越来越好。

  ■声音

  东莞到底需要多少停车位?

  绿道办主任黄宇东:“东莞到底需要多少停车位”本身是一个错误命题,如果没有统筹全局的规划,多少车位也不够用。同时,他认为东莞应在改善人行和骑行环境方面多下功夫。

  让你的城市非常适合人行,让你的城市非常适合骑行,这是城市建设的一个主流趋势,越发达的城市,人们就会更多地选择步行和骑自行车。

  “东莞的人行环境真的比较差,我自己就有体验,在东莞骑单车很受气,没骑两步就要停下来,这给我们现在的绿道建设提了个醒。”

  黄宇东表示,绿道不能光在风景区和生态绿地建设,绿道也不能仅仅限于去健身、去旅游、去休闲,“绿道要跟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使用。”

  他表示,绿道规划要向这个方向转型,让东莞更适合骑行。

  东莞只有小区没有社区

  规划科科员:我们目前的工作应该抓社区化建设,我感觉东莞是个只有小区没有社区的地方。我的同行都觉得东莞的小区是做得比较好的,多个方面都是国内一流的,但是,东莞成熟的社区似乎没有,因为各个小区之间缺乏联系。

  比如说我们东城的世博广场,东莞人经常去那一带消费,商业其实是非常好的,但没有形成一个整体,这些商业都是孤立的,你去了世博不会想通过步行去其他的商业体,而这本应该将它们连成一片,它应该是一个商业群。

  从居住区来讲,像东泰花园,你可以在这个小区里活动,但是你不会走出去,因为东泰花园周边环境不像一个社区,人的活动还是受到很大限制的,所以我觉得下一步要去抓步行社区和慢行社区的建设,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人行走,而不是留给汽车。

  东莞跟广州、香港比,我们的容积率低,绿地率高,我们的建筑高度也是比较矮的,从这些指标来看我们的居住环境应该比广州、香港好,但是实际来看却不是这样,就是因为留给人行走的空间没有设计和管理好。

  行政中心广场空间利用不足

  规划科科员:宜居是为了谁?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宜居是为了人。东莞在过去10年可以说做了很多工作,应该是感觉到东莞规划的形象是有很大提升的,但要是在国际视野的《Monocle》(见链接)杂志来看,我们还有很多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做一些规划建设的过程中缺乏人的参与和对人的关怀。

  比如说行政中心广场,这个空间是留出来了,场所也有了,但是缺乏市民活动的一些内容,节假日还挺热闹,但是平时人气是非常少的。在《Monocle》看来,东莞有了这个场所,但是这个空间还是没有最大限度地利用起来,所以我们在规划设计里要增加人文气息,要更注重市场的需要、人的需求。

  “三旧”改造不能一股脑改成地产项目

  规划科科员:从产业升级来说,“三旧”改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制定细则时,就提出了”拆三留一”的目标,为城市的未来预留公共配套、道路、绿地等用地。

  但目前东莞还存在三旧改造过度关注竖起脊梁,而缺乏关注改造品质的问题。目前我们把工业一股脑都改成商业房地产项目,是否就是我们三旧改造的目的?

  其实在具体的改造项目上应该更加注重环境的优化、配套的完善、容积率的控制。容积率太高,对人居环境肯定是得不到相对的改善,现进行的居住改造项目,由于拆迁成本很高,需要很高的容积率才可以平衡这个拆迁成本,往往难以营造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

  如果在人居环境方面不能得到大的改善,是不是该把改造步伐放缓,让它在市场动力更充足的时候再进行改造呢?

  记者 王宁  中国规划网广州12月19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