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广州铁腕拆违建 提“新广州人”平鸿沟

时间:2011-12-18 11:0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 陈伟东 黄澄锋

 

张广宁与万庆良握手“交棒”。 广州日报记者 陈伟东 黄澄锋 摄

  主政广州1年8个月,万庆良从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提任为广州市委书记。到广州就任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万庆良给广州市民留下了精力充沛、年轻有为的深刻印象。与他共事的一些领导评价他的工作状态:他充满工作激情,每天工作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可以连续“作战”一整天,但思路依然清晰,工作有条不紊。万庆良上任以来,各项措施狠抓落实,尤其是大家对他的铁腕拆违依然记忆犹新。

  铁腕拆违树威望

  2010年广州的拆违事件,让刚担任广州市长才两个月的万庆良成为舆论的焦点。一句“违法建设是城市的毒瘤,是城管的耻辱”掷地有声。随即,广州市开始了两个月的查处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打响了查控违法建设攻坚战。万庆良表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要理直气壮!谁软,谁就不是依法行政,谁就不是人民的好公仆!”

  面对以二沙岛违法建设为典型的部分违建当事人拖延时间、阳奉阴违,在查控违法建设千人大会上,万庆良表示“三震”:“令人震撼、令人震惊、令人震动。”他撂下狠话,“二沙岛都搞违章建筑,那广州还用管吗?”随后,二沙岛大部分违法建设开始自拆,而对号称价值上亿的“最牛违建别墅”的强拆,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蔓延的势头。

  今年3月一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万庆良再次表态:“对于违章建筑,我们的态度是:重拳出击,坚决打击,绝不手软!这不是浪费的问题,是法律的尊严问题。”他要求,城管部门尽快制定出台查控违法建设管理办法。6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强化查控违法建设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要求从源头上遏制违法建设的滋生和蔓延,努力减少农用地和未利用地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问题,实施正义之举,顺应民心所向。 11月16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了《广州市违法建设查处条例(修订草案)》。

  提“新广州人”平鸿沟

  如今,网络以及广州街头多了一个新名词:新广州人,其创始人就是万庆良。“新广州人”的称谓一经提出,“打工仔”、“打工妹”、“农民工”和“外来人员”等名词便成为了过去式。

  “我们要直面现实,是继续当他们是外地人,还是当他们是‘新广州人’?”在今年7月19日的广州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第6小组讨论会上,万庆良以委员的身份提出“新广州人”的概念,建议改变对广州外来人员的称呼,并逐步提高对他们的市民待遇和服务管理水平,并赋予“新广州人”这个新称呼五大内涵:新身份、新服务、新地位、新认同和新家园。“一个‘外’字,在外来务工人员和广州这座城市之间,划出了一道深深的鸿沟。”

  万庆良建议,在探讨“新广州人”的身份认证上走出一条新路径,研究考虑制定“新广州人”服务证,将暂住证、羊城通的功能集为一体,并包含持卡人计生、劳动、社保等信息,“凭卡不仅可以享受相应的公共服务,也可以自豪地说我是广州人”。他还建议,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新广州人”纳入到广州市的公共服务体系,让“新广州人”享有越来越多的市民待遇和公共服务。

  精力充沛孜孜不倦

  去年就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时,万庆良才46岁,精力充沛的他令身边的工作人员心生佩服。8月底“新广州 新商机”系列活动中,万庆良带队赴西部招商,5天跑了成都、重庆、西安3市,除推介,还要考察兄弟城市在城市管理、城乡统筹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2010年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和首届亚残运会,让广州名扬海外。提到筹备亚运会的压力,万庆良曾表示:“事情杂,头绪多,丝丝入微,环环相扣,让人坐不住,停不下。在广宁书记的带领下,广州的干部现在都是‘5+2’,‘白加黑’、‘夜总会’(夜晚总有会)、‘开舞会’(中午也开会)。大家闻鸡起舞,披星戴月,早上班、晚加班、周末不休班。”

  去年4月12日,刚到广州不久的万庆良就明确表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当年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广州成功进入全国文明城市候选名列,并且通过了公示,13年的创文之路,终于有望拿牌。

  万庆良简历

  万庆良,男,1964年2月生,广东五华人,汉族,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历中央党校研究生(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1984年7月后,广东省嘉应师专中文系团总支书记;

  1985年12月后,梅县地委讲师团教员;

  1986年11月后,梅县地委宣传部宣传科干事、副科长(其间:1989年3月至1991年1月挂职任平远县石正镇党委副书记);

  1991年2月后,梅州市文明办主任;

  1992年8月后,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

  1993年6月后,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1994年8月后,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团长(其间,1994年9月至1997年1月在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1995年10月至1997年12月挂职任蕉岭县委副书记);

  1996年9月后,梅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蕉岭县委副书记;

  1997年12月后,梅州市蕉岭县委副书记(主持工作);

  1998年3月后,梅州市蕉岭县委书记;

  1998年8月后,梅州市委常委、蕉岭县委书记;

  2000年2月后,共青团广东省委书记、省青联主席、团中央常委;

  2003年3月后,揭阳市委副书记、代市长;2003年6月后,揭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4年9月后,揭阳市委书记;

  2005年3月后,揭阳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其间:2002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学习);

  2008年1月后,广东省副省长;

  2010年4月后,广东省副省长,广州市委副书记,广州市市长;

  2010年7月后,任广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2011年12月16日,任广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