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为幸福六安集聚现代化城镇元素

时间:2011-12-15 11:12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王艳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生产力诸要素的磁场,是一定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最精彩的平台。近年来,古城六安以神奇的速度演绎跨越式发展,作为大别山区域中心新型中等城市的地位在创造中奠定,迈向现代化的城市活力和魅力日益彰显。
  撤地设市后,六安中心城市建设开启新篇章,启动老城区改造工程、实施了淠河总干渠(新淠河)和淠河综合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中心城市建设进入最好最快的黄金时期,完善和创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古城六安以神奇的速度演绎跨越式发展:城市规模快速扩展、功能逐步完善、品位明显提升。一坝两桥、一岛两岸为主要内容的景观建设如组画系列展开。六安母亲河——淠河成为六安新的发展轴、生态轴、景观轴,滨水、绿色、文化三大城市特点日益彰显。“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安徽省园林城市”等殊荣实至名归。今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专家现场考核,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赞许有加。
  由小城市迅速成长为中等城市,六安立足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定位,不断提高城市的生态发展水平,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明显提升了城市的产业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到2015年形成80平方公里框架,人口达80万人,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米,基本实现常住人口户均拥有或租住一套住房,基本解决“双困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中心城市将建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城市。
  依法平稳征迁 民生工程至上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中心城市和重点工程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特色、构建幸福六安”为主题,力求真正把六安打造成“绿”为特色、“水”为灵魂、“文”为根系的生态园林城市。各项工程推进又好又快,城市建设迈出日新月异的崭新步伐:加快建设东部新城、拓展西部新区、凸现中部新貌。
  征迁是城市建设第一道工序。我市中心城市征迁工作形成了市区同心、上下联动、全力推进的态势。截至11月20日,全市(四区)已完成拆迁面积84万平方米,拆迁户数4929户,征地15670亩,圆满实现了依法、平稳征迁的目标。安置补偿阳光操作,切实维护了广大群众合法利益。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最高圭臬,凡涉及民生的重点工程优先安排,务求落实。苏大堰水系治理使多年来沿岸住户“每逢雨季、必遭内涝”的状况得到改善,赢得群众赞誉。在五县四区,重点集镇建设精彩纷呈,农村危房改造及清洁工程持续推进,积极争取我市计划任务达1.39万户,获国家和省户均补助资金9000元,在25个乡镇(居全省第二)实施。竟标设计压缩式中转站,已全面开工建设,大多数乡镇基本完成设备安装任务,即将全面完成农村清洁工程。
  规划建设并重 阳光服务管理
  为加速推进六安融入合肥经济圈,依据合肥经济圈规划和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合六南通道的两套线型和道路断面设计方案;全年共安排23项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六安市城市社区布点专项规划(2011-2030)》和《六安市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2010—2030)》等10项城市专项规划编制;配合集中区管委完成了《六安市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正在进行河西新区、中心城区重点地块控规修订工作。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高水平设计机构,开展东部新城和西部新区、火车站站前区、淠河沿岸等城市重要区域地块以及城市绿地公园、河流道路、配套公建等城市重点工程的规划设计,高水平、精细性的总规、专规、控规、详规,立体保证了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的科学与时尚,精心打造一批城市名片型的亮点街区和地标型的标志性单体建筑。
  以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全面发展,并带动中心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在重点工程建设中,突出民生工程项目安排,强化重点工程的项目管理,实行市领导联系重点工程项目责任人等制度;通过各种形式的科学调度和密集督查,多措并举促进了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和进度加快。截至11月10日,重点工程社会总投资达195亿元,其中完成政府性投资22亿元,占计划的107.3%。完成或基本完成经三路改造、长安南路改造和南屏苑安置小区等44项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梅山北路延伸段、示范园区道路系统和安置房建设等14项重点工程正在有序建设中。
  今年以来,创园工作力度空前、成绩斐然。编制了城市绿地系统、城市防灾避险绿地等6项专业规划,制定了绿线、蓝线图册,并向社会公布。承担了12项园林绿化项目的设计任务、19项绿化工程监管工作、18项绿化工程建设任务,组织实施了国庆期间的立体花卉布展工作。高质量完成了31条道路、10个公园的维修整治任务。大规模开展绿化建设,特别是全民义务植树,推广城市立体绿化和节约型绿地建设,公园广场道路景观显著提升。目前,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6.6%,绿化覆盖率达40.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2平方米,满城氤氲着绿色盎然的韵味。
  为提高政府投资效益,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科学、择优的原则,在3000万元以上招标项目中,注意引进大型、优秀、诚信企业为我市重点工程建设服务。同时,相关部门规范招标程序,防止围标、串标。市监察局、市重点办、市招管局、市城投公司等单位加强标后监管,成立监管小组,对不能履行招投标承诺的坚决处理到位。同时,切实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突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全面落实住宅工程“样板引路”工程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合力根除了质量通病。
  推广绿色建筑 培育支柱产业
  以天成建设集团为旗帜的我市建安企业集群力创产值超百亿元,税收贡献率提升,吸纳劳动力就业社会效益显著。在建材领域,我市加快预拌混凝土和新型墙体材料产业的调整升级,落实“禁粘”工作,完善了建筑节能技术标准和规划,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和建筑节能的示范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创造绿色建筑,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全年规模以上建材企业实现产值4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7%。
  以实现“住有所居”为目标,积极开展集体土地上房屋登记工作,实现全系统内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力推住房保障工作。 2011年,省下达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为25980套(户)。截至10月底,全市完成29140套(户),占目标任务112%。其中:全市廉租房建设已开工2998套,开工率116%;公租房建设已有5724套开工,开工率115%;已开工建设棚户区改造安置房17481套,占103%;全市完成新增补贴发放2937户,完成率210%。物业管理扎实有为,着力推进街道办事处履行物业管理职责,通过三级考核、以奖代补的办法,使区、街、社区物业管理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物业管理面积达2100万平方米,住宅物业管理覆盖率达77.6%。
  中心城市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建筑业、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近年来,市本级地方税收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增幅40%以上,2010年市本级建筑业、房地产业合计提供地方税收4亿多元,同比增收近1.5亿元,增长58%,占总量的68%、增量的107%。今年1-10月份,全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合计提供税收15.5亿元,占市本级当期税收总量的49%,支撑着地税收入的“半壁江山”。建筑、建材和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贡献率稳步上升。中国规划网合肥12月15日电 记者王艳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