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焦点 > 城市建设 >

赣州接续“宋城”文脉 演绎千年“穿越”

时间:2011-11-10 08:3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林艳兴

    中国规划网南昌11月10日电(记者林艳兴)一年一度的赣州福寿沟清疏维护工作接近尾声。与过去的九百多年一样,这个堪称城市建筑史上奇迹的地下排水系统依旧完好。赣州人的坚守与传承正在打造一座古城保护和建设相结合崭新路子。

    近年来各地接二连三发生城市内涝后,江西赣州老城区因有福寿沟“护佑”、千年不涝而“浮出水面”。如今,人们或许知道赣州有个宋代遗存福寿沟,却不一定知道,这座专家学者眼中的“江南宋城博物馆”里,还有古城墙、古浮桥、古瓷窑等一大批宋城文物与市民朝夕相伴。

    清晨,赣州东郊的农民卖菜,要走过宋浮桥,穿过宋城墙,来到仿宋建筑风格的建春门农贸市场摆摊。而此刻,宋城公园、龟角尾公园、郁孤台公园里,市民在音乐声中晨练,跳舞,打太极。夜晚,贡江沿岸的古城墙、八境台、涌金门等名胜古迹里,市民们翩翩起舞,散步纳凉。上班族可以乘车从老城区到新城区,也可以徒步走一座新建的仿宋新浮桥,躲过车水马龙的繁华。

    这种时下电视、小说里时兴的“穿越”场景,每天都在赣州上演。这是赣州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传承历史文脉,对老城区实行保护性、优化性改造的结果。连续30多年清理和维修福寿沟的养护工人宋治干说,正因为有了一代代人的保护,历经900多年的福寿沟才能保持畅通完好,继续为赣州古城居民服务。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没有充分意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性,像全国许多城市一样,赣州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拆旧城建新城”,导致不少古城墙和历史街区等文物古迹遭受破坏。改革开放后,逐渐认识到祖宗“遗产”重要性的赣州人开始保护古城。

    早在1982年,当时还是县级市的赣州市就制定了《赣州市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公布了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确立了一批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进入新世纪以来,赣州又编制了《赣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赣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赣州市古城墙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赣州市古城墙文物保护规划》,以及灶儿巷、南市街、郁孤台、姚衙前、八境台、七里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等。

    今年,赣州又启动了福寿沟和七里窑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结合棚户区改造工程对历史城区进行普查。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文物古迹。”赣州市文广局局长钟家伟说,赣州人民和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保护文物古迹和历史街区,近年来已投入数亿元进行修缮和整治。投入9000多万元对古城墙及其周边地区整治创建的宋城历史公园,已被原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如今,赣州城的保护已取得成效。数据显示,赣州古城旅游正在升温,2010年接待游客302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5亿元。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