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城市规划图与遥感现状图的比对,自动标出违法建筑,进行统计分析,并调取有关资料;通过“智慧交通”服务,市民可以用手机随时随地查看重要路口及路段的交通流量实时视频,获得清晰直观的路况参考信息,来合理选择行车线路……日前于天津召开的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之中国智慧城市论坛上,与会专家描绘了这样一幅未来智慧生活图景。 城市有多“聪明” 究竟什么是智慧城市? 2009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 “智慧城市”的概念即脱胎于“智慧地球”。 在两院院士李德仁看来,数字城市加上物联网可走向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支持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的参与和沟通,提供面向IP的灵性服务。他进一步做了形象的说明:“Do Everything On Web(一切都可能在网路上实现)”。 工信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金江军认为,智慧城市具有感知、自动反应、主动服务、辅助决策等特征。“在智慧城市中,政府管理的物体(包括自然物、人工物)能够感知环境并自动做出相应动作,或将采集的信息发送到处理中心。例如,森林火灾探测器一旦探测到火情,就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启动指挥中心的警报。此外,智慧城市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并将数据转化为信息、知识。” 描绘的智慧城市图景虽各有侧重,但参加论坛的专家一致认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促进产业链升级,催生出智慧交通、智慧医疗等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直接拉动作用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 各地刮起“智慧”风 智慧城市建设并不仅仅停留在专家的畅想和讨论中。上海市政府日前公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未来3年内,上海规划基本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人们将拥有电子健康档案、享受数字教育资源、吃到在“智能化”监管体系下生产的各种食品等;江苏扬州已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目标,出台了“智慧扬州行动计划”……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80%以上城市将物联网列为主导产业。 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日前也表示,今年工信部制定的与智慧城市相关的规划超过10个,包括“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信息安全规划,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业、通信业规划,物联网规划;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规划等。这些规划将在年底前陆续颁布实施。 避免“新瓶装旧酒” “发展智慧城市,是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内涵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这已成社会共识。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在全国的兴起,如何将智慧城市建设好成为各方在未来需关注的重点。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理事长高新民在上海通信发展2011年会上发言时指出,现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做好规划,把推进路径选好:“打造智慧城市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由于当前技术、体制、模式等方面还存在困惑和不确定性,因此在推进中应该更加强调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在总体目标和原则指引下分阶段实施,有实效推进。” 在他看来,智慧城市的目标和重点任务要根据不同时期城市发展战略、技术演进趋势、社会民生需求等不断调整与优化。 高新民还强调,在目前的规划和感知阶段,要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智慧城市仅仅是个“帽子”,内涵与一般数字城市基本一样,这样就降低了智慧城市的水平和标准,变成了“新瓶装老酒”。二是订立的目标过高,没有充分考虑现在的基础条件,这样容易导致智慧城市目标和任务不易实现,变成“纸上谈兵”。(赵晓霞) 中国规划网北京10月30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