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宋笛 时隔两个月,发改委再一次强调了要稳定有效投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力度的重要性,并且提出“金融机构加大对在建项目合理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 今日(9月18日),发改委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其主题为“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稳定有效投资”,在这次会议中,发改委投资司副巡视员刘世虎表示做好稳投资工作,在当前形势下,对于稳定经济增长、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提升长期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类似的表态出现在2018年7月16日的发改委新闻会议中,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严鹏程在当天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中表示 “下半年将以补短板为重点,适度扩大有效投资”。 促使发改委就投资不断表态的原因是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出现的增速下滑。 2018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但增速逐月放缓,1-7月增长5.5%,比1-6月下降0.5个百分点;1-8月增长5.3%,比1-7月下降0.2个百分点 。刘世虎从数据分析,认为固定资产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回落:1-8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2%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5.6个百分点。 如何实现“稳定有效投资”的政策愿景? 刘世虎表示将会加大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的力度,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大项目储备力度,重点在补短板、强弱项、优化结构等方面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开工建设,压缩工程报建时间,加快前期工作,指导地方加大征地拆迁、市政配套、水电接入以及资金落实等推进力度;三是保障在建项目后续融资,在1.35万亿的专项债以外,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在建项目合理融资的支持力度,按照市场化原则,保障融资平台公司合理融资需求,防止盲目抽贷、压贷和停贷;四是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 在此次发布会中提及的基础设施建设短板领域覆盖乡村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水利设施三个大领域。 在乡村建设方面,推进包括重大水利工程,灾后水利薄弱环节补短板,抗旱应急,农村饮水安全,生态化、节水化灌溉区等项目。到2022年,推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亿亩。同时,结合农业产业的发展,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监管和考核机制。 交通基础设施领域则要将一批已批准各类规划中并符合“三个突出”——突出骨干通道的建设,突出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突出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项目纳入拟推进的重大项目。 一方面,加快今年新开工项目的进度。加快推进包头至银川、和田至若羌、湖州至苏州至上海等铁路项目建设;启动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实施武汉至安庆6米水深航道等航道整治工程;力争实施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工程、韶关机场军民合用工程以及新建菏泽、丽水机场等重大工程。 另外一方面,开展储备项目的前期工作, 推进高速铁路“八纵八横”主通道项目建设,拓展区域铁路连接线,研究推动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城际铁路,在中心城市周边规划发展市域(郊)铁路。 在公路水运方面,储备一批国家高速公路网待贯通路段,启动长江干线剩余航道整治工程,同步推动一批水运支线航道整治工程。在民用机场方面,加快推进深圳、西安等枢纽机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支持地方加快推进安阳、昭苏等一批中西部支线前期工作。 在水利工程方面,一是要加快在建项目的建设力度——目前172项重大水利工程已累计开工130项,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超过1万亿元;二是要分类做好重大项目的储备。根据相关规划和发展战略的要求,区分近期、中期、长期三类情况,做好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水利项目储备工作;三是积极扩大利用外资和民间投资。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