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讯 2009年底,武汉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年)修编通过了国务院部际联席会审查,即将由国务院批准,并获得了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ISOCARP)颁发的“全球杰出贡献奖”。按照《城乡规划法》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组织开展了近期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为集思广益、开拓思路,1月9日,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举办了“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全国专家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邹德慈院士、武汉市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主席张庭伟教授等来自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共聚江城,为未来五年武汉城市建设发展畅言方略、建言献策。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新一版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定位武汉为“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但武汉目前存在“中心不明显、形象不突出”的问题,专家们对此热议。
邹德慈院士认为,武汉今后五年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十分必要的。但应根据市场需求,把握各个中心片区的建设时机,树立精明的建设理念。
张庭伟教授认为,在中心位置的选择上既要依靠政府的意志力,也不能忽视市场的作用,应加强市场需求分析,如果市场需求不足,政府应强化政策导向、行政导向和规划指导,项目集中投放,以此加快中心区的建设和发展。张教授指出,武汉在近期建设规划中运用GIS手段,对武汉中心区发展从人口与经济活动分布、交通条件、景观显著度、基础设施投入和土地开发成本等方面进行多因素叠加分析,手段是先进的,对王家墩、武昌滨江和老汉口等地区作为武汉中心区建设的优劣势分析也比较准确。他对此进行了深入阐述,认为王家墩地区具有空间拓展优势和一定的商贸基础,武昌临江地区具有三至五年内集中建设塑造较好滨江景观形象的条件。同时,建议加强对老汉口地区建设的控制,及时启动改造,加强对南岸嘴地区的研究,建设“城市舞台”,带动临江地区发展,促进“两江四岸”滨江核心风貌区的建设形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陈秉钊认为,武汉的中心不仅仅是单一功能的金融中心,而应该是综合性中心,具有休闲、娱乐、居住、购物、商务办公等功能。城市总体规划战略研究中提出建设大中心区即中央活动区(CAZ)的思路是符合武汉实际的。国外优秀城市经验表明,城市中心滨水建设对于形成城市形象作用不小,但武汉近期中心建设,应综合各种因素尽早确定,近期建设的轨道、道路、对外交通设施和安排的重大项目,都要聚焦未来的新中心,集中这几年抓紧建设,应该会做出成果。
武汉市政府国际咨询顾问团主席、美国国际中国规划学会主席、伊利诺斯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张庭伟认为,武汉近几年对外大交通建设较快,但是主城区特别是老城区道路交通建设相对滞后,应该在强化过江交通和加快快速路网建设的同时,完善支路网建设,解决好市民交通出行难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学院教授马鹤龄认为,交通发展战略应凸显总体规划的意图,以多元化、立体式的交通体系适应交通主体多样化的需求。在交通需求分析上,既要超前预测到机动化所带来小汽车出行总量增长,也要看到随着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城市交通结构会发生较为明显的良性变化,武汉交通拥堵问题有望缓解。他还指出,武汉市近期建设规划初步方案提出的交通建设与城市集中建设区启动时序相结合是正确的选择,过江通道除桥、隧外也要合理发挥轮渡、汽渡等水面交通作用,彰显武汉交通特色。杨保军则建议,今后五年武汉要注重逐步建立慢行道等绿色交通网络。
杨保军、伍新木等专家还提出武汉要更加提高对高铁效应的重视,在交通系统建设和片区开发中对接高铁时代的到来。
中国工程院邹德慈院士说,芝加哥有个百年规划,是世界典范,武汉城市总体规划获得国际大奖也是很不容易的。他希望武汉要坚持总体规划,并适时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回顾与检讨,及时进行系统维护,发挥其战略导向作用。同时,近期建设规划要切实发挥好其统筹作用,把总体规划的蓝图落到实处,给市民一个惊喜。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认为,武汉提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同步,制定近期建设规划,形成统筹城市发展的“双平台”,具有重要的学术与实践创新价值。
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吴建平说,近期建设规划是落实总体规划的行动性规划,是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国务院和建设部的高度重视,《城乡规划法》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武汉要把近期建设规划作为十分重要的公共政策平台,保障城市建设行动步调一致,形成全市建设合力。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占世良认为,武汉城市总体规划即将获批,“十二五”规划也在积极谋划和酝酿中,在此阶段推出近期建设规划时机很好。这是规划实施机制的创新,在全省有示范作用。
“武汉是百湖之城,其他城市没有这个条件,杭州一个西湖就世界闻名了,武汉除了东湖还有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湖泊,将来把百湖之城做好是不得了的。”杨保军副院长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并建议借鉴广东经验,加强生态绿网与廊道建设,真正做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对此,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石楠还指出近期建设当中要注意对水资源、能源、环境和市场等承载力进行动态性预测,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
武汉大学商学院教授伍新木也建议,武汉要突出滨江特色,建设世界级滨江主题公园。
石楠认为,武汉位于京广轴和长江经济带交叉点上,两头四端都是国家战略城市。武汉的发展应提升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承担更多的国家战略责任,应该围绕“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示范区建设,重新整合“1十8”城市圈资源,真正把城市的长远目标和近期行动规划很好地进行衔接。
吴建平指出,武汉在城市圈中具有较高的首位度,建议武汉近期建设规划要超脱体制上的限制,在区域城市功能、产业经济选择和交通设施建设上统筹考虑。
杨保军说,武汉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优势全国少有。随着国家战略由外向发展到内外结合的转变,武汉迎来了复兴的机遇,未来的发展必将像温总理所说“前程似锦”。
武汉的城市中心应该建在哪里?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黄亚平认为,武汉近期建设规划的空间布局总体上是合理的。目前,武汉处于加速发展时期,城市空间拓展上呈现内聚型区域化态势。一方面区域的资源要素向武汉集中,另一方面武汉内部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但由于山水资源的分隔、各区域开发动力的分散和缺乏重大事件的带动,使武汉难以形成一个主导发展方向,因此,武汉宜在都市发展区内保持相对均衡的组群式发展,在组群内部提倡相对集中,形成节约紧凑的都市空间。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杨保军说,判断城市空间的集中与分散,要研究不同尺度下的经济要素集散规律。由于武汉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等各种原因,导致了武汉既是一个特大城市,又三镇鼎立,所以未来五年要研究各种城市功能要素在哪个尺度下集中,在哪个尺度下分散。武汉城市空间发展应该
针对规划与项目关系,杨保军指出,武汉要避免其它城市的深刻教训,发挥规划引导项目的作用,武汉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阶段需要,先期规划和策划项目,用规划引导项目策划。对项目要分类引导,符合市政府要求和近期建设规划要运用政府的财力和政策大力支持;违背城市整体规划目标和环境要求的坚决控制;其它项目可以重在引导。
陈秉钊教授也指出,策划关键项目尤为重要,抓关键重点比面面俱到更有效,近期建设规划要作为今后五年的纲领性文件,建立和完善项目库。
(责任编辑:玮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