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发展 >

百年规划印证南京前世今生

时间:2013-11-01 17:43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唐 悦 汪晓霞 陈新宇

 

  10月31日,南京市城建档案馆“城市的记忆(民国部分)”首次展出珍贵馆藏,解密南京城市规划近百年的变迁。

  “今天展出的档案,几乎都是首次公开亮相。”副馆长周健民讲解说,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1929年,我国近代第一部由政府编制的城市规划——《首都计划》发布,这是近代中国城市规划的开篇巨作,奠定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功能分区和道路系统。

  80多年前,吕彦直、范文照、杨廷宝等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大师云集南京,探索在新建筑中融汇传统的民族形式,规划设计了一批优秀建筑,成为南京城市“民国风”的奠基人。吴良镛因此认为,“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大规模城市规划是从南京开始的”。

  此次展览,该馆遴选了《首都计划》和沿中山大道的经典民国建筑档案,向公众展示。记者在现场看到,84年前南京城就按照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划,这成为目前区划的蓝本。当时最突出的规划是中山门紫金山麓为“中央政治区”,类似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会山设计。工业区规划在长江两岸,江南片计划发展不含毒、危害小的工业,江北片发展污染性工业基地。商业区设在明故宫,文化区在鼓楼和五台山一带。此外,还有市政道路、铁路港口和机场位置等28项内容。后来虽因战乱很多计划未能实施,但现今的南京城布局,却与之一脉相承。在铁路规划中,当时就有“过江隧道”的设计,还有城市水系和排污管网的整体设计,完全契合现代城市发展理念。

  最难得的规划,是对明城墙的保护。《首都计划》聘请了当时美国知名建筑设计师墨菲作为顾问。1928年,国民政府批准时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介石的请求,拆除南京神策门至太平门段的城墙,将所获城砖助建学校讲堂。墨菲认为这是拆掉“中国的象征”,要求保留城墙并列入规划中。墨菲与孙科向国民政府呈文,呈请勒令南京市政府停止拆城,态度强硬的蒋介石也立即呈文辩驳。此事不仅在政界产生影响,也引起文化界的哗然,各界人士纷纷表达了对拆墙的不满,画家徐悲鸿撰文直斥对南京城墙的破坏是西湖雷峰塔被毁的“续貂之举”。最后,国民政府下文驳回蒋介石的请求。如今,南京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全长约25公里,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古代城墙。

  最吸引人的规划,当属新街口广场的起源和变迁。此次展览首次展出了新街口广场设计方案手绘图纸,包括孙中山先生铜像设计图。根据规划,1930年南京开始兴建新街口广场,1931年完工,广场主体为直径16米的圆形草地,向外依次为停车场、沥青车行道和混凝土人行道等。这是南京第一个广场,故称第一广场。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规划,是确定中山路Z字形干道为南京主城的骨架。中山大道的修建,不仅是为了孙中山先生的奉安大典,也是为了“建设首都”、“整顿交通”。中山大道修建完成之后,南京市的中心地带由原来的城南转移到了新街口地区,这一变化彻底改变了南京城的格局。如今,中山路和沿路的梧桐树以及民国建筑群,成了南京城市建设最重要的符号。

  记者有幸进入库房,亲眼看到了“镇馆之宝”——褐色羊皮封面的英文版《首都计划》,据说全球仅此一本。卷宗中有2.4米长的中山大道蓝图,真正的蓝底白线条,规划了人行道、慢行道和快车道;还有中山陵、音乐台、国民政府外交部(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地)等知名民国建筑的手绘原图。

  “我们馆藏有140多项民国建筑档案,400多卷民国城市规划方案,目前正在对珍贵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研究。”周健民说,除《首都计划》外,从1929年到1999年的70年间,南京经过了十几轮城市整体规划,档案馆已将其一一扫描后信息化保存并展出,以见证南京城的历史变迁。

  前来观展的民建南京市委秘书长胡乐涛感慨道,应该跳出档案看档案,南京城近百年的规划沿革和变迁有规可循,后来者应以史为鉴。“特别是新城建设,不能成为老城的简单复制。在一张白纸上规划的新城区,应对平交、立交、雨污分流等地上地下进行一体化统筹,再也不能重复开挖建设。避免规划失误带来的浪费,应该是建立城建档案馆、保留近百年规划图的最终意义。”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