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发展 >

城市精神引领青岛实现蓝色跨越

时间:2012-05-31 10:34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王溱 徐万珉 赵立波

    编者按: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的高潮,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和市社科联等联合举办了山东省暨青岛市第九届社会科学普及周,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为主题,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本版《专家笔谈》文章是众多活动的其中之一,旨在更好地弘扬蓝色主旋律,为青岛的率先科学发展加大舆论引导和提供智力支持。

  积极培育塑造新时期青岛城市精神
  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提供精神动力
  当前,青岛正处于在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基础上向更高水平小康社会迈进,进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市第十一次党代会鲜明地提出了“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宏伟目标。要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不仅需要大力加强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还需要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培育塑造新时期城市精神,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统一全市人民思想,凝聚全市人民力量。
  一、城市精神是引领城市前进的精神旗帜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被广大市民充分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是一种源于历史、基于现实、紧跟时代、引领发展和独具特质的城市核心理念。当今社会,城市化迅猛发展,城市竞争已经挥别过去单纯拼规模、求速度的初中级阶段,转而向比内涵、比底蕴、比文化、比精神的阶段迈进。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一座城市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更取决于城市精神的支撑。正如一个国家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一样,一个城市同样要有自己不可或缺的城市精神。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加快做大做强步伐的同时,纷纷将目光转向城市精神的塑造,以此凝心聚气,引领新一轮城市发展潮流。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精神已成为一座城市新时期发展的鲜明标签。相对基础设施建设“千城一面”,城市精神就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展示城市形象、引领城市发展的一面鲜艳旗帜。一座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灵魂,就没有准确的核心理念定位,就难有奋勇争先的精神动力源泉。青岛要想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积极培育塑造新时期城市精神,对外树立形象,对内凝聚人心,使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凝心聚力,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
  二、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城市精神内在驱动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青岛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处于重要转折时期。抢抓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机遇,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目标的提出,表明青岛正勇敢地承担起作为山东东部沿海城市的使命和责任,展示了青岛在科学发展上领全国全省之先的雄心和豪气。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迫切需要通过城市精神产生内在驱动力,激发起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开拓进取、努力进位争先的激情和勇气。因此,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积极塑造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凸显时代要求、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时期城市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热爱青岛、建设青岛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人文环境和道德支撑。要发扬激流勇进、海纳百川、争创一流的蓝色文化精神,培育蓝色文化品牌;营造鼓励创新创造,支持开拓进取,营造鼓励成功、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蓝色文化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精神动力。要着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形成开放包容、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提升文明水平,构筑道德高地,全面提升城市的精气神。
  三、让城市精神融入广大市民的心灵
  城市精神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要真正发挥引领城市发展的作用,不能仅仅表现为抽象的存在,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过培育塑造、提炼升华、完善提高,形成大家能感受到的具体表述,最终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遵循。一方面,要大张旗鼓地培育提炼城市精神。新时期青岛城市精神或许目前很难简单地用一个提法或一句口号来概括。实际上,城市精神最后的表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讨论城市精神的过程。要通过全市范围的大讨论和全民征集活动,提炼形成能为全市人民接受的城市精神。特别是要将城市精神征集活动变成一次“精神唤起与张扬”的过程,让每个市民在讨论过程中发现城市的伟大之处,自觉提升城市的精神高度,促进文明崛起,使城市未来的发展更具有方向。另一方面,要让城市精神融入广大市民的心灵深处。缺乏行动的城市精神,难免沦为一场口号秀。塑造城市精神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主义,应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让城市精神更加深入地融入城市生活和市民心灵,成为青岛显著而独特的城市标志。要通过广大市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每个市民都成为城市精神的践行者、守望者,从而使城市精神转化为全体市民的高度自觉,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提升整个城市的人文气质和文化内涵。
  打造三大平台服务蓝色跨越
  随着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以及 “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我市迈入了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新阶段。市社科联、社科院作为市委、市政府重要思想库和智囊团,作为党委政府联系广大社科界干部群众的桥梁纽带,要在全面落实市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中走在前列,为社科界做好表率。
  一、打造学习宣传平台,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奠定重要基础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将社科界干部群众的思想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宏伟目标上来,是我们社科部门的首要任务。一是搭建深入学习平台。广泛采取集中学习、自学、学习辅导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和社科界骨干力量原原本本学习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学习深入领会我市主要领导同志在市委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和我市党政考察团赴苏浙学习考察总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大家的思想凝聚到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各项战略部署上来。二是搭建交流研讨平台。通过举办学术月谈会、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组织我市社科专家学者结合当前形势开展研讨,邀请省内外专家来青岛作报告,深化思想认识,增强学习效果。三是贴近基层和群众开展宣传活动。将学习宣传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全市宣传文化系统“三个一切”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社科部门的作用,建立联系点,创新社科服务载体,深入基层开展“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专题理论宣讲和理论普及活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努力使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打造研究平台,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提供智力支持
  一要抓好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究机制,深化建设好 “三刊”、“三书”、“一网”、“双百调研工程”、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双十”重点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等。通过以上载体,提供深度研究报告和可靠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做好参谋,为社会各界参政议政提供依据。二要建好人才高地。要在以往实施的人才引进工程基础上,探索实施“人才兴院(联)”战略,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的各项举措,优化人才梯队结构,打造人才高地。三要培育精品力作。瞄准国家级、省级的大研究项目,紧密联系我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做好结合的文章。努力在争取国家和省级社科研究项目、在国家级大报大刊发表文章上,有新的突破。当前重点做好与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核心区规划发展的对接,开展专题调研,推出精品力作,促进城市布局和产业调整。
  三、打造服务平台,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营造浓厚氛围
  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主题,普及社科知识,为贯彻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十二五”规划战略部署营造浓厚氛围。一是办好山东省暨青岛市第九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本次活动以“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为主题,于5月18日至6月1日举行。期间开展主题报告会、理论研讨会、专家笔谈、网上交流和社会科学普及五大板块480多场活动。二是广泛开展全市群众性社科普及活动。以办好“社会科学普及周”为龙头,年内组织开展十项重点科普活动,发挥社科联各学会、协会、研究会的作用,深入基层开展群众性社科普及活动,使社会科学更加紧密地走进基层群众。三是发挥社科普及教育示范基地作用。继续深化社科普及教育基地建设,发挥好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营造浓厚氛围,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新贡献。
  突出蓝色主题建设文化名城
  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文化强市建设目标,即“努力把青岛建设成为文化品位高雅、文化底蕴丰厚、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现代海洋文化名城这一目标定位突出青岛蓝色文化特色,彰显蓝色跨越主题,体现文化青岛建设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同频共振要求。笔者认为,加快现代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应突出蓝色主题,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蓝色文化精神为基础塑造城市精神
  城市精神是城市“精气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人心、展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载体。塑造青岛城市精神要体现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凸显时代要求、引领未来发展、展示城市文明素质与精神追求的要求;在发展蓝色经济、实现蓝色跨越的今天,尤其要立足青岛依海而生、因海而兴城市特色,与海洋文化发达优势,依据“关于推进文化青岛建设打造文化强市的意见”提出的激流勇进、海纳百川、争创一流的蓝色文化精神为基础,通过集思广益,不断充实,形成共识,塑造青岛城市精神。一是对蓝色文化精神进行具体阐释。蓝色文化精神12个字概括言简意赅,需要多层面、多角度丰富其内涵、阐释其要求:如将积极、进取、勇敢、百折不回等作为激流勇进基本内涵,将博大、平等、宽容、有容乃大等作为海纳百川基本内涵,将竞争、创新、卓越、目标高远等作为争创一流基本内涵。二是对蓝色文化精神进行提炼、概括,将其有机融入青岛城市精神之中,使蓝色文化精神成为城市精神的底色与重要内容。三是落实激流勇进、海纳百川、争创一流要求,努力形成崇尚创新创造,支持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营造鼓励成功、包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使蓝色文化精神成为实现蓝色跨越的精神动力。
  二、构建彰显蓝色文化特质城市文化符号体系
  文化符号是经过长期积淀凝结成的精华,是意义与理念的载体。品位高雅、底蕴丰厚、事业繁荣、产业发达的现代海洋文化名城是由一系列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形象生动的文化符号映衬、彰显的。构建城市文化符号体系应立足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突出蓝色文化特质,有规划、有重点、分层次打造。一是在价值层面注意挖掘历史的、社会的、思想的文化内涵,特别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与城市的精气神,使之具有崇高的价值与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蕴;二是在审美层面注意从外观、气韵、意境等方面挖掘其内涵,通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提炼,塑造良好的审美形象,使之成为新颖、有创意、蓝色特质鲜明的文化符号;三是经济层面立足经济的可行性,不铺张,不搞徒具外表的形象工程,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依据市民需求与文化发展需要打造文化符号;四是注意采用现代营销手段和传播工具,有效将城市文化符号向海内外传播,提升城市文化形象。
  三、突出蓝色主题培育文化品牌
  文化品牌是文化竞争力、文化影响力的核心要素,是城市优质特色文化的集中概括,城市文化个性的具体展现;没有品牌支撑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文化名城。因而,应突出蓝色主题,分类设计、整体推进文化品牌建设。一是以逐步成为世界级帆船运动、教育培训及相关产品生产、展示及营销中心,世界知名、国内位居前列的音乐中心、影视中心为目标,着力培育“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城市文化品牌。二是从项目、产品、企业、园区、城市等不同层面有层次、分类打造各类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品牌群。三是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加快推进青岛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联盟”。要依据城市资源、特色、发展需要与面临的竞争程度,以“音乐之岛”、“影视之城”城市品牌为中心,选准方向、科学规划、积极争取,力争近年内跻身“全球创意城市联盟”行列,提高青岛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突出蓝色意识促进科学发展
  促进科学发展,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面临各种难题的必然选择。青岛是我国海洋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半岛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山东滨海文化产业带的龙头城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青岛的科学发展,必须在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础上,突出蓝色意识,大力发展蓝色经济和蓝色文化。
  实践证明,促进青岛的科学发展,要从我市的实际出发,突出蓝色意识,大力发展蓝色经济。2008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我市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11年我市抢抓蓝色经济区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深入开展寻标、对标、达标、夺标活动,在重大战略实施、重点区域开发、重点领域改革、重点项目推进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突出蓝色意识,大力发展蓝色经济,要加快西海岸经济新区开发建设,再创港口、园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青岛港向世界第一大港迈进,构筑创新开放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区,成为蓝色跨越的引擎;要加快推进蓝色硅谷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要深化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构建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建设蓝色青岛,加快向全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迈进。
  突出蓝色意识,还要在发展蓝色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蓝色文化。蓝色文化是立足滨海特色、传承海洋文化,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发展蓝色文化,是建设滨海现代文化名城的核心内容,是打造蓝色经济强市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蓝色经济区建设由单纯经济开发向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转变的重要途径。青岛是我国海洋文化发祥地之一,属于东夷文化区域,经历8000年东夷文化洗礼的青岛先民,其生活模式、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及其相关物质创造和文化创造,无不具有海洋文化特色。近代以来,青岛作为殖民化城市和近现代化新兴城市,青岛的港口,青岛的城建,青岛的工商业,青岛的服饰和饮食,青岛的文学艺术、文化教育,等等,都彰显了海洋文化特色。青岛之所以成为全国最早的沿海开放十四个城市之一,成为国内外可数的工、商、贸、文教、旅游名城,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龙头城市,成为国际社会看好的投资热土,无不得力于青岛所独具的东方式蓝色海洋文化优势。
  发展蓝色文化,要适应发展蓝色经济的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几年来,我市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实践了建设品牌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发展特色文化街、构建文化产业集聚区等6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同时,建设了青岛动漫创意产业基地、青岛国际动漫游戏产业园、创意100产业园、2.5产业园、1919创意园、青岛达尼画家村、即墨印刷产业园等26个文化产业基地(园区),形成了文化创意、影视传媒、出版发行印刷、文化用品研发制造等八大文化产业集群。蕴含蓝色文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极大推动了蓝色经济建设。
  发展蓝色文化,向现代海洋文化名城迈进,建设文化青岛,要塑造传承历史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凸显时代要求、引领未来发展的城市精神,提升城市的精气神;要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布局合理、服务便捷的基层文化设施,率先建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要推动文化与科技、教育、体育、旅游融合发展,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加快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要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要突出文化特色,培育文化精品,做强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影视之城等文化品牌。
  充分发挥企业在蓝色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市也被定位为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迎来了发展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的战略目标,确定了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什么方式和路径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是当下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有很多指标来进行衡量和评价,如经济发展指标、社会发展指标、文化指标、可持续发展指标、科技创新指标等等,而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无疑是经济发展指标,如果没有规模化、高水平的蓝色经济作为支撑基础,是难以实现蓝色跨越的。事实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海洋科研力量和水平都占有较大优势的我市,蓝色经济的地位却并不相称,在国内没有达到领先的水平,既没有高度也没有厚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市的蓝色企业总体上不够突出,没有国内顶尖的龙头企业,也没有形成规模庞大的中小企业集群。我们应该意识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经济活动的主体,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而政府和社会各阶层则是环境和土壤,是为企业服务的。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优秀企业集群和发展生态,即使有再多的投资、再好的科技成果,也转化不成生产力,往往是“墙内开花墙外香”,不能实现蓝色跨越。因此发展蓝色经济,关键是要培育和壮大蓝色企业,使企业成为蓝色科技创新的主体。
  统计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我市的高级海洋专业人才占全国30%以上,有28家海洋科研(教育)机构,2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承担着国家“863”计划海洋领域46%的科研课题。但是,我市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20%左右,低于深圳、南京、苏州等城市,原因就是我们的蓝色经济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不能与我市的海洋科技地位相匹配,难以完全承接起蓝色科技成果的转化。
  蓝色经济领域涵盖港口、物流、造船、捕捞、海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行业,我市在这些行业中分布的企业主要以中小微企业为主,大企业寥寥无几。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等蓝色新兴产业,中型企业也很少,小微企业占据绝大的比重。不同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决定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如在家电行业,我市多年采取的支持大企业发展战略,确立了在国内的优势地位。而在蓝色经济领域,则应该采取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实施 “群狼”战略,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模式,以企业集群式发展来增强蓝色经济的活力。
  如何提升蓝色经济中小微企业的内生发展动力?最近举办的青岛市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成果展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在参会的18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青岛艾美瑞生物科技、三九九洲生物技术、青岛海德威科技等蓝色企业尤其引人注目,其参展成果DHA技术领先水平的DHA藻油、小分子银杏叶口服液制剂、同时具有CCS和DNV型式认可的海洋卫士TM压载水处理系统等产品(技术)都处于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这些企业的发展都充满了活力。如果每一家中小微蓝色企业都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专精特新”之路,那么我市的蓝色经济必然会后劲十足、兴旺发达。
  市委市政府为谋划蓝色经济的发展实施了系列战略举措,创新性提出蓝色硅谷概念,规划了“一区一带一园”的蓝色硅谷发展布局和超过1200万平方米的蓝色孵化器,系列助力蓝色经济发展的政策亦在酝酿之中,蓝色跨越的脉络正逐渐清晰起来。在此基础上,还应该更加树立重点服务企业的工作思想,建立科学完善的扶持蓝色企业的综合政策体系,规划产业园区,设立蓝色基金,鼓励人才引进,支持自主创新,加强政府采购,提供宣传与推介,完善中介机构。推动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发挥龙头作用;支持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形成产业集群;对于刚出孵化器的企业进行持续的关注和扶持。总之,要创造一切条件,充分发挥企业在蓝色经济中的主体作用。
  蓝色跨越的基础与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青岛要实现蓝色跨越发展,建设国家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实现人的现代化。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必然结果,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深层动因。因此,人的现代化,是实现蓝色跨越的基础和关键。
  人的现代化是涉及诸多方面、全方位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人的现代化就是实现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化,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现代人的特征可以表述为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观念现代化、思维方式现代化、知识能力现代化、行为方式现代化和社会关系现代化。它表现为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适应甚至超越现代社会发展进程,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符合现代社会要求,人的综合素质和知识能力得到充分提高。总体上讲,人的现代化过程,就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人的现代化和实现蓝色跨越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社会各界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如何促进人的现代化,加快实现蓝色跨越发展,笔者认为迫切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文化教育事业,打造文化强市。努力提升全体市民的精神文明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为实现蓝色跨越夯实基础。一要加强精神文明教育。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时代风尚,并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到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微尘”、“红飘带”精神,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正气、讲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着力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引导形成开放包容、风清气正、奋发进取的社会风气,积极塑造新时期青岛城市精神,构筑道德高地。二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强市战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基础教育和学前教育,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三要大力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科普工作,着力提高全体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养成崇尚科学、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良好习惯。四要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崇尚民主、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
  第二,加强人才工作,构建蓝色人才高地。现代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人才工作是实现蓝色跨越的关键。为此首先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实施市政府制定的“443引才工程”和蓝色人才集聚计划、青岛英才计划等人才工程,尽快建立中国海洋人才市场,举办蓝色经济国际高端人才项目洽谈会,着力引进蓝色经济人才、紧缺急需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其次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管理服务工作,用好、用活、用足现有的各类人才。再次要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建立和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和人才评价、晋升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误,激发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引导各类人才为实现蓝色跨越建功立业。最后要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制定出台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设蓝色硅谷,打造国际一流的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人才集聚中心和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营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应有作用,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第三,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公务员素质,服务蓝色跨越发展。一要提高公务员的蓝色跨越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廉政勤政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二要加强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考核晋升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建设,彻底消除庸、懒、散、慢、拖、瞒现象,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西海岸经济加快实现蓝色跨越
  蓝色经济体现着健康海洋发展的新内涵;蓝色经济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命题。站在“山东发展看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看海洋经济新区”的角度和高度,海洋经济新区的兴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未来。以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认识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建设的蓝色跨越效应在于:
  新机遇,强抓机遇实现世纪发展。21世纪是海洋世纪,“蓝色回归”是21世纪初人类与海洋耦合融和的基本表征。中华民族复兴的愿望与海洋的联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紧密。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正式拉开了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的序幕。牢牢抓住国家战略赋予的先行先试的战略机遇,深化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探索特色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土地空间、海洋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克服制约新区发展的不利因素,以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新主题,突破主题实现跨越发展。以海洋开发与保护为主题的“蓝色浪潮”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新技术革命推动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正在形成,新兴海洋产业方兴未艾,海洋经济发展现代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规划建设青岛西海岸海洋经济新区”,体现着以海洋经济发展为主题,实施沿海开发以全面带动我国海洋强国的推进。作为海洋经济新区的核心战略任务就是率先突破主题实现蓝色跨越,引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乃至全国海洋经济、沿海地区经济的又好又快的战略挺进。
新模式,创新模式实现错位发展。创新模式旨在创建新优势,其错位发展表现在:一是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结构取得再突破。通过强化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优化提升传统海洋产业结构,培育战略性新兴海洋产业,联动发展临海产业和涉海产业,构筑具有鲜明海洋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桥头堡。二是在沿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再突破。克服源于海洋环境发展带来的制约因素,探索海洋经济发展新模式,实现沿海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共赢的新格局,遵循绿色经济和蓝色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以创新生态发展创发展新优势。三是在创新体制机制提升驱动力上取得再突破。蓝色经济区的建设本身就是一种新型经济功能区的实践探索,通过海陆联动开发、区域统筹发展、增长方式转变、中外合作产业园建设等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和发展模式创新,从内陆走向海洋,发挥沿海滨海新城“窗口”和“试验田”作用,正是海洋经济新区先行先试的发展取向。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