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发展 >

从“煤城”到“绿城” 感受徐州转型之变

时间:2012-05-08 11:34来源:光明网 作者:郑晋鸣

    “徐州的变化让人吃惊!”“没想到徐州变得这么绿这么美!”

  踏上“煤城”江苏徐州,俨然进入了一座“绿城”——道路两侧郁郁葱葱,街头公园随处可见,云龙湖畔游人如织……
  从“煤城”到“绿城”,徐州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转型:“煤城”发展的脚步变轻了
  驱车徐州市北郊,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映入眼帘,厂区内道路洁净,高耸的发电机组蔚为壮观,厂外不远处是茂密的山林。
  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张广带领我们参观厂区:“原来周围百姓讨厌的3个大烟囱,现在已经被1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取代。”2011年,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上大压小”项目经过核准,投资74亿元,将6台高耗能发电机组更新为两台100万千瓦发电机组。在机组控制室,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通过电脑进行全面监控,先进的“烟塔合一”技术,实现了废水、废灰、废气的零排放。
  副总经理朱培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旧设备,每发一度电需要耗煤370克,新机组投产后只需要290克,一度电省煤80克,一年将省煤140万吨。”
  “上大压小”是徐州产业转型乃至城市转型的一个缩影。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徐州的城市转型不是孤立的产业升级,而是整个城市的调结构、谋布局,是融产业转型、城市框架、绿色宜居为一体的浩大民生工程。”
  为了彻底改善城市产业结构,徐州市关停小火电发电机组153.6万千瓦、小化工企业76家、水泥立窑66座,在江苏省内率先淘汰全部立窑产能。
  布局:产业向园区集中
  在徐州市鼓楼区琵琶村,记者见到了曾担任13年村副书记的吴世民。提起早些年,老吴备感痛心:“化工厂最多的时候,琵琶村2.8平方公里有1/3被化工厂占据。当时,很多村民都患呼吸道疾病。”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徐州化工厂、徐州电碱工厂、徐州农药厂等一大批化工企业在徐州市城北相继落成,形成了有名的“孟家沟化工基地”。而江苏金浦北方氯碱化工有限公司正是孟家沟辖区、琵琶社区近3000居民的朝夕相处的“老邻居”。现在600多亩的厂区已没有了往日蒸汽升腾的场面,根据徐州市企业“退城入园”的规划,金浦北方氯碱于2010年“停产搬迁”。在距离市区50公里外的贾汪区化工工业园,企业投资8.74亿元实现“转移升级”。
  据了解,自2009年至今,徐州市城北累计搬迁关闭化工、机械、建材等大中小企业约400家,置换出的8600多亩土地,用于发展商贸、物流、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根据规划,金浦北方氯碱腾出的近600亩土地,将成为徐州八里家居博览中心的第三期。
  播绿:永恒的主题
  970万徐州人不断感受着城市的变化。如今的徐州已脱掉“煤城”的帽子,赢得了“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美誉,实现了由灰变绿的亮丽转身,城市绿化覆盖率也达到40.3%,森林覆盖率达到30.9%。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徐州人“逐绿”,已经从街头延伸进庭院,从城市延伸到山头。绿已经成为一种追求的态度,一种幸福的态度。
  以贾汪区为例。贾汪区有283座山头,占全徐州的三分之一,但是由于全部是石头山,曾被国家林业局定为“暂不宜林地”。连片“秃山”成为当地人心中的痛。
  从去年冬天开始,肩扛、锹挖、翻水、运土上山,18支专业队伍、100多台挖掘机械、3000名施工人员在贾汪6400亩“秃山”上活生生凿出70多万个树坑,种下了女贞、栾树等75万棵乔木、65万株灌木。
  2010年,徐州市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二次进军荒山”的高潮,贾汪区是其中的难点。2011年,贾汪区已造林6403亩,2012年将完成6000亩,2013年计划完成8000亩;2014年计划完成7000亩……在未来两年,贾汪区2.7万亩荒山将实现绿色全覆盖。(记者 郑晋鸣)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