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由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河南省文化厅和洛阳市政府主办的首次特色文化城市发展论坛在洛阳举行。论坛中,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对于特色城市文化建设,打了这样的比喻。他说,湖南吃辣子面,上海吃葱油面,北京吃炸酱面,吃面反映着一个地方的饮食特色。如同吃面,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特色,就等于没有生命,而特色城市的最大特性,就是文化的差异性…… 那么,作为城市自身而言,该如何挖掘自身的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呢?在昨日的论坛中,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给出了各自的看法。 □东方今报记者 付首鹏 见习记者 程慧娟/文 记者 李书宝/图 ▶▶熊澄宇 让住在这里的人有幸福感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需从城市的地理环境、民族语言风俗、行政区域划分和经济发展水平四个角度去考量。 熊澄宇说,世界上四大古文明的发源地,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有直接的关系,而不同的城市生活的不同民族,在不同的发展经历中,又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如方言、风俗等,这些特定文化,又随着行政区域的划分或者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发生着变化。 这种情况下要打造特色文化城市,不一定非要向一个目标看齐,需要找到这个城市具有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元素,找到能够将当地生产力的代表方式呈现出来的路子去发展。 “一个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是否成功,需要从生活方式的体验,生产方式的呈现,社会形态的进步三个方面去衡量。”熊澄宇说,它的评价标准应该是让来过的人流连忘返,没有来过的人心向往之,住在这里的人有幸福感。 ▶▶祁述裕 将文化资源 提升为特色文化产业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部副主任祁述裕说,将特色文化资源提升为特色文化产业,是建设特色文化城市的重要途径。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利用的前景还很广阔。”他说,如目前的演艺产业,虽然形成了以辽宁吉林为核心的东北民间演艺产业群,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民族演艺产业群,以成都九寨沟为主体的民族演艺产业群,以昆明大理丽江为主体的民族演艺产业群,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民间演艺产业群只是初步形成了规模,市场前景还很广阔。 祁述裕说,要将特色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业,不仅要有特色的产品或服务,还要有消费者愿意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像四川自贡市的灯饰和彩灯业就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合。目前该市这样的企业已经发展到50多家,这种依托于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一种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撑性产业。 祁述裕说,当然在文化资源提升为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城市,在转化当中投资很大,但没有收到很好效果,这种情况下,政府就要设立特色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给予支持,并寻找特色文化资源与时尚的结合点,以特色文化资源为纽带,促进文化认同,最终形成城市人文特色。 ▶▶陈丽华 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 融合发展 广西桂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陈丽华说,桂林独特秀美的山水、自然人文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形态构成了桂林的特色文化,桂林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十分注重特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桂林的休闲度假区是5A景区,中国“十佳”高尔夫球场,创造了一个项目、三个十佳的业内奇迹。如《印象·刘三姐》开创了山水演出的先河。陈丽华说,《印象·刘三姐》中,天和地是演出的舞台,12座拔地而起的山峰构成的背景图画,首次突破了传统的一个舞台、三面墙的排练,借烟、雾等自然景观,利用山峰屏障及回声形成天然的立体声效果,构成了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同时,在演员的阵容上,也突破了专业演员出演的局限,用了300多名当地的渔民和200多名艺术学校的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较好地展现了原生态的演出,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文化规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陈丽华说,《印象·刘三姐》大大拉动了当地的旅游业、房地产业、餐饮业,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品牌。如去年全年演出是549场,观众是150多万,约收入1.67亿元, ▶▶李柳身城市发展为文化遗存让步 洛阳的历史文化十分丰富,这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明史五千多年,城市史4000多年,建都史1500多年,历史上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这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道学、儒学宏大于此,佛学首创于此,理学创始于此。 悠久的历史在这里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全国重点保护单位20余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占全国的1/13,洛河沿岸分布的二里头遗址、隋唐洛阳城、邙山陵墓群等大型遗址,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文明进一步的缩影,是洛阳城市永久的财富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在洛阳城市大发展中,也遇到了保护文化遗存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如何在保护文化遗存的同时,又不影响城市的发展,成为摆在洛阳面前的难题。 “可以说洛阳现在的发展,给洛阳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做出了不少让步。”洛阳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柳身说,上世纪50年代,洛阳被评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创造了打开老城建新城的“洛阳模式”。 同时,在上世纪90年代,洛阳因北有邙山陵墓群,出于保护的目的,洛阳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跨过洛河,向南发展。进入21世纪,在进行第四期城市修编时,在城市东南方向寻求发展。 “可以说每一次规划的调整都体现了城市发展和文化遗存保护的科学和统筹。”李柳身说,洛阳在特色文化城市建设中,采取了三个原则,坚持城市建设为文物让路,避免文化遗存在建设中受损失。洛阳率先创立了先考古、后建设的城建模式,这一制度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实施保护性开发,使文化遗存从地下到地上,从无形变为有形。白马寺国际佛殿等项目的建设,老城文庙进行的保护性修复,并结合城中村的改造;在城市建设中融入历史文化元素,展现文化名城特色。 洛阳博物新馆主展馆建筑造型以“鼎”为外观。在道路地名等方面,洛阳市区的七座大桥分别命名为凌波桥、瀛洲桥等。 ▶▶居丽琴 文化产业亮起来 常州市副市长居丽琴说,位于长三角地区中心城市之一的常州,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文化需求本身就比较高,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必将越来越大。 居丽琴说,当前对常州来说,发展文化产业也出现了两个大的机遇,一是文化消费的需求大,一是发展产业的机遇大,面对那么一个文化消费大的城市和这样一个区域,常州很注重发展文化产业。 注入创意的元素,让常州的文化产业结构轻起来。常州有近八平方公里的创意展演基地,在这里面集聚了动漫、网络游戏、创意设计等信息服务为主题的创意产业。这里还有动漫元素的主题公园,闻名中国的恐龙园,每年接待人次400万人以上,营销收入超过5亿元。 注入科技的元素,让文化产业的层次强起来。这里曾有一个闻名全国的常州科教城,这个地方集聚了几百家科技中心,如去年5月1日开业的环球栖息谷,注入了网络科技元素,把虚拟的游戏实景化。 居丽琴说,常州也是一个有历史文化的古城,现在一大批工业遗存八成是和创意结合起来的,让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跟时代的元素相结合,使我们的文化产业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历史走向时尚。 ▶▶秦保强 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必须突出特色 “千年古城,北宋都城开封,近年来在文化发展当中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遇到了亟须解决的问题。”开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秦保强说,这种情况下,开封要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必须突出特色,要有开放包容精神,同时还要考虑它的可操作性。 【建议】 洛阳城市发展 还需扩大宣传 在昨日的论坛中,与会专家学者,也给东道主洛阳市特色文化城市建设提了一些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说,在特色文化产业建设中要多利用科技元素,现在很多的城市特色建设都是粗放型和原生态的,这作为特色城市建设的第一阶段是可以的,但是要向国际化发展,仅仅停留在粗放型阶段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打造一个新型的业态。比如洛阳运用3D技术开发影视作品,这些科技投入应该加大。 同时,洛阳已经提出要打造四张名片,这些名片要打响,得打耀眼。现在牡丹花的宣传已经到位了,但河洛文化之根在洛阳,宣传力度仍不够,需要加大宣传从而扩大影响。打响四张名片的一个考量标准,就是让它能够产生社会影响,这个影响应该既要有物质又要有精神。 熊澄宇则说,作为千年帝都,洛阳的历史厚重感很强,不仅有时间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的自然文化、山水文化也是很有特色。因此洛阳的发展可以从时间轴、空间轴,从历史文化和人文地理的角度找到一个结合点,即与当今生活生产和社会做到完美结合,从而谋取新的发展。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