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解决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寻求有效出路。既要坚持城市的科学发展、重视城市规划的研究,还要下大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并处理好土地财政问题。 当前,我国大城市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城市空间开发无序。城市空间开发无序以及城市膨胀的现象是我国城市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我国城镇人均用地高达133平方米,大大高于世界上发展中国家平均83.3平方米、发达国家82.4平方米的水平。在城市迅速膨胀的同时,城市空间布局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实际上,不合理的城市规划是城市任意扩展的始作俑者。 城市社会问题显现。城市外来人口大量增加,城市中贫富分化现象愈趋明显,城市居住、城市环境、城市教育、城市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发尖锐,大城市中老龄化问题不断突出,这些都成为了现今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另外,随着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就业也出现不平衡趋势,一方面缺乏技能和专长的中青年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却找不到适合的人才。 城市交通问题突出。交通拥堵已是我国大城市的通病。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心城区私家车拥有率都在60%以上。城市交通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公共交通建设滞后,停车设施缺失,交通管理失控,交通事故频发,出行难已成为城市居民最头痛的问题。 城市住宅发展走入歧途。房地产已成为投资和投机的工具之一,房价越炒越高,普通老百姓只能望房兴叹,住宅的基本功能逐渐被淡化,房地产泡沫越来越大。而这种房地产泡沫不仅搅乱了正常的房地产市场,同时也给城市经济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城市文化特色消失。几乎所有大城市都在进行大规模建设,拆旧房建新楼已是城市建设的重要途径,大部分新建楼房大同小异,致使我国城市面貌都是一个模式,千城一面。在城市改建、扩建中,一批又一批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建筑被损坏、拆除,原有的城市文化特色正在逐渐消失。 城市安全存在诸多隐患。最近一段时期,大城市的重大安全事故屡有发生,火灾、水灾、疫情以及建筑物倒塌、重大交通事件、恶性刑事犯罪都给城市带来了巨大损失,危及人们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居民带来不安心理。 城市生态受到挑战。大城市中汽车尾气、大气粉尘、水体污染、城市噪声的超标,严重影响城市环境质量。与此同时,城市周围生态得不到有力保护,城市生态得不到及时修复,人居环境得不到保证。这些都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 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大的难度,需要综合考虑,寻求有效出路。以下几点可以作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参考。 一是坚持城市的科学发展。大城市要以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为目标,把“宜居”作为城市发展之本,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处理好外延与内涵、大拆大建与精细发展的关系,设立生态空间底线和城市开发强度的“天花板”。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好城市经济转型这个契机,扭转片面追求GDP、刻意追求城市竞争力排位、盲目建设形象工程等做法,把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统一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二是重视城市规划的研究。我国所有城市都有城市总体规划,但是我国规划界缺少对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理论研究需要结合我国国情,对田园城市、现代城市、有机疏散、精明增长、新都市主义等理论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出适合我国大城市发展的规划理论,彻底解决规划思想混乱,改变规划被开发商左右、以个别领导为主的现象。 三是下大力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大城市交通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规划布局中要重点研究交通问题,既要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方便,又要尽可能减少交通量。统筹城市交通体系规划、统一城市交通的建设和管理,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两项重大措施。规划必须坚持公交优先和公交为主的原则,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倡慢行交通。在大城市中心区,需要对汽车的使用进行引导、管理和控制。城市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实施公交优先战略的保证,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还需政府做出努力。 四是处理好土地财政问题。需要推进国家财税制度改革,协调好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关系,通过分期收取土地出让金、将土地出让金纳入预算内收入、合理划分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间分成等途径加强土地财政的监管。同时,应不断拓宽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减少对土地财政的过分依赖。(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89期,作者王明浩系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大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规划网北京4月9日电 (编辑:赵岩)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