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城市发展 >

建国际大都市 广州不能松劲

时间:2011-03-13 16:22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为之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宋金峪摄

    林树森,曾经主政广州10年,后任贵州省长。主政广州时,林树森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大手笔投资城市建设,在褒扬和争议声中带动了近10年来广州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林树森因年龄原因,请辞贵州省省长一职,随后任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

    6日,羊城晚报记者专访了这位广州人熟悉的老书记,再次领略了他的才智学识、果断敢言以及他发自内心对广州的热爱。

    谈过往

    广州提出建国际大都市,却遭到耻笑

    羊城晚报:亚运之后,广州已经成了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作为广州的老书记您高兴吗?

    林树森:上世纪90年代初,广州提出要建设国际大都市,却遭到一些人的耻笑。当时广州城市规模小,1995年时,城区建成区面积还只有190多平方公里。广州要成为国际大都市,首先在珠江三角洲里面,广州必须起带头作用,带领珠三角城市群去同京津塘、长三角地区和世界其他大都市地区竞争。这是广州应该担负的责任,但广州远未做到。

    羊城晚报:您是如何做的呢?

    林树森:国际大都市要具备哪些条件?首先应该考虑扩大中心城区规模和营造高效舒适的城市环境,营造良好的城市形态,要有能跨入大都市门槛的国际机场、国际港口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一段时间工作之后,广州提出了“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城市空间战略。

    首先就是把番禺、花都变成了广州的市区,拉开了城市的骨架,保持北部大片空间建设生态走廊。建设一批能迈入国际大都市门槛的基础设施,最具象征性的就是广州新机场和南沙港。

    羊城晚报:这是广州现在城市布局的雏形。

    林树森:对,但要跟其他城市群竞争,没有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不行,广州提出了传统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传统产业理所当然包括重工业。从亚洲四小龙的经验来看,尤其是从日本战后的经济高速发展经验来看,发展重工业最佳的模式就是建设临港工业区。至2006年,广州重工业中心的布局业已完成,日本三大汽车厂在广州落户,广石化的100万吨乙烯等,国家已批准立项,南沙的中船工业公司的基地开始建设。装备制造业也有良好开端,国内的东方电气在南沙自己搞了一个厂,还跟三菱重工联合建了一个厂。事实证明,追求传统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是广州正确的选择。

    谈交通

    只要有钱就修路,不修路就要堵车

    羊城晚报:还有吗?

    林树森:提出“东进南拓西联北优”的战略后,专家们认为,广州应该建立双中心。我们认可这个意见。我认为,老城区是一个中心,南部再建一个中心,先开发南沙接着建广州新城。为打造南沙这个新中心,地铁三号线、四号线也修过去了。随即,广东省委省政府非常关注广州的发展和建设。1998年,当时的李长春书记、卢瑞华省长,到广州开现场会,定下了“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到2010年实现大变”的调子。广州去年谈大变,其实是12年,而不是10年。

    羊城晚报:您主政广州期间,觉得改变广州最大的是什么?

    林树森:从1996年,到2000年的5年时间,广州最大的成功,就是改变了广州的交通,这5年里基本上都是在修路。政府只要有钱,超收了,就给城建,城建拿到的钱80%到90%都是去修路了。

    羊城晚报:那如何看待广州的堵车现象呢?

    林树森:想要在珠三角地区保持中心城市地位,一千多万人口的广州也要有几百万辆车。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是呈正比的,也就是说,城市汽车拥有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规模。但现在广州才160万辆车,就天天喊“治堵”。

    前段时间,广州有一位领导人说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广州不是车多而是路太少。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主要矛盾,还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问题,不修路就要堵车。

    谈亚运

    亚运投入最初考虑20多个亿补建几个场馆就够了

    羊城晚报:现在外界对亚运账本有争论,您当时是怎样打算的?

    林树森:当时广州刚举办完九运会,又建了一个大学城,承办亚运的场馆是充裕的,经过估算,认为再投20多亿元,补建几个场馆就够了。至于,开幕式的花费,因为有广告赞助,有门票收入,只能到实际操作阶段才说得清。而城市建设,是正常投资,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当时没有考虑作为亚运会投入。

    为迎接亚运会,广州在未来十大片区建设中先突出四大片区的建设:珠江新城、广州新城、亚运新城、白云新城。而最为重要的工程,就是珠江新城的建设,最大的亮点是新城市中轴线,包括当时的地下空间、公共建筑物,也包括“小蛮腰”,按计划都要在2008—2009年亚运前完成建设。

    羊城晚报:怎样看待亚运账本?

    林树森:我一点也不了解亚运账本。但我个人的看法是并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是在于花这些钱干了些什么事,有没有能力偿还。比如花一笔钱,把南部中心区搞起来了,建成了双中心,再欠2000亿元也没问题,花钱的关键是看是否保证了广州的可持续发展。

    我在广州时,基础工程是坚决不贷款的,因为投资收不回来,贷了款谁去偿还?投入要考虑长远发展,也要考虑最佳的经济利益。有的城市钱多得很,怎么花都行。广州就这么点钱,如果花得不得其所,人家很快就超过你了。

    谈房价

    政府的调控不可能让所有人买得起商品房

    羊城晚报:您还曾说过“哄抬房价本身就是抢劫”,您在广州执政时广州房价一直都比较理性,当时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都已经很高了。

    林树森:从1996年到2006年,广州这10年房价稳定,主要是因为充分开发新区和限制开发老城区,老城区不搞开发,人居环境没有新区好,竞争力降低,所以越秀区的房价,从每平方1.2万元跌到6000元。全市整体房价虽然在涨,但涨得很少,2006年我到贵州任职时,广州的房价平均只有5000多块钱。

    羊城晚报:您对总理工作报中关于调控房价的措施怎么看?

    林树森: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搞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跟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放在一起写,放在一起表达,容易使人误以为房地产市场经过调控之后,低收入家庭有能力通过商品房市场解决自己的住房问题。事实上,城市中总有相当部分中低收入、住房条件又不好的家庭买不起商品房,要改善这部分人的住房条件,只能靠政府提供保障性住房。

    改革开放后,广州从最初人均居住面积两平方解决到7.5平方。保障到什么水平,要根据城市的能力和收入一步一步提高的。

    羊城晚报:那您认为完成了这个保障额,仍然不能够达到对房价的调控吗?

    林树森:“十二五”提出“全国城镇保障住房覆盖面达到20%”,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安排。但正如前面所述,保障房是保障那些无法进入商品房市场的群体,它对按市场规律形成的商品房价格影响不大。调控商品房的房价,主要还是靠商品房市场调控的其他措施。

    羊城晚报:近几年各地为何会出现房价疯涨的局面?

    林树森:这几年的房价是很不正常的。除了市场调控措施是否有效之外,还有就是投资的原因。现在城市相当部分的房屋已经不是简单地拿来住,而是拿来当成投资的标的,也就变成了投资品,变为资本。房价上涨预期强烈加上其他投资机会不多,房屋已变成“保值增值”的最好市场。现在城市里在买第二套房、第三套房的都是有钱的人。

    羊城晚报:如何看待今后的房价走势?

    林树森:人居环境好的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房价降低的空间可能不会很大。

    第一它是稀缺资源,另外一方面,在很长的时间里,特别是在中国,城乡之间的生活质量还是相差太远了。所以有钱人希望在城市买一套房。比如,山西的煤老板有钱就跑到上海去买房。上海的生活质量跟煤矿里的生活质量肯定是相差很大的。

    羊城晚报:有没有必要抑制投机的需求?

    林树森:何止是房价,所有的生产、生活资料都应该抑制投机。但你应该知道,房价如果真的降了,也不是靠政府提供保障住房的这个群体买得起,而是有钱人买得更多。在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目前政府调控的目标不可能让所有的人买得起商品房。

    谈广州

    我对广州的感情是100%,全部的!

    羊城晚报:能对广州的人民说几句吗?

    林树森:我对广州的感情是100%的,全部的!没有可以动摇的地方,广州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城市。我也是一个广州人,怎能不爱呢?

    羊城晚报:您现在常回广州吗?

    林树森:我现在长期住在广州,在亚运之后,也去看了一些亚运的工程。

    羊城晚报:是否满意?林树森:我不加以评价。

    羊城晚报:贵州的群众对您的评价非常高,您怎么看?

    林树森:那都是过眼云烟,该做的事情都做了,就行了。

    羊城晚报:您对广州有什么寄望?

    林树森:广州还是不能松劲,大家虽然都觉得广州今天很漂亮,很了不起,但不等于10年、50年后还好。4万多平方公里的珠三角里,有三个特大城市,这是什么概念?广州该怎么办?广州还需要努力。中国规划网广州3月13日电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