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长春7月14日电(记者 汪志民) 为加快推进长吉图区域开发,作为区域发展核心腹地的长春市适时提出了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战略,积极扩充城市发展空间,并提出以建设这一先导区为节点,再造一个人口超百万的工业新城区。
据了解,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是长春市系统整合经开区、高新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市、德惠市等六个市(区)的空间及产业资源,沿哈大线一级轴线、在长春东北方向形成的一个经济开发带。该区域面积目前有10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面积126平方公里。这一区域的目标是建设成为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图们江区域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发展龙头。
长春市常务副市长隋忠诚表示,将以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为节点,力争用5-10年时间,再造一个以产业发展为龙头,工业总产值达万亿,人口超100万的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为促进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加快建设,长春市将实施长东北聚焦战略,将全市人力、财力、物力及各种要素资源向长东北集聚。在产业布局上,将重点发展玉米生物化工、农用机械、专用车、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等,形成十大产业集群。
从地图空间上看,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处于长春和吉林市两市之间,这一区域也将成为吉林省推进长吉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总体规划
2007年1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吉林省考察工作时做出重要指示:吉林省在推进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可以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快一些,在改革开放、科技创新方面进行试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
吉林省立足于国家改革开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局,通过充分调查研究,提出了长(春)—吉(林)—图(们江)开放合作区的战略设想。长吉图开放合作区选择于吉林中东部的长春、吉林和图们江地区,沿交通轴线布局,总面积6.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970万人,该区域位于东北亚六国、东北四省区的地理几何中心。
2007年11月,中共长春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积极打造北部新城、南部新城和西南工业区、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将系统整合经开、高新、宽城、二道、九台、德惠等空间及产业资源,建设沿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定的哈大一级轴线发展的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使之成为长春主动融入长吉图开放合作区的前沿阵地。
一、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总体概况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就是系统整合长春经开区、长春高新区、宽城区、二道区、九台市、德惠市等空间及产业资源,建设沿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定的哈大线一级轴线发展的这一区域。该区域目前1016平方公里,近期规划建设面积126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47.5平方公里,预留建设用地核心面积300平方公里。
(一)空间布局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其规划范围确定为米沙子镇以南,雾开河以西、伊通河以东、长吉南线以北区域,包括宽城区大部、经开北区、高新北区、德惠米沙子工业区、九台经济开发区及二道部分区域。空间规划为:“一核、双轴、多组团”。
一核为:由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九台卡伦工业区组成核心区,规划面积112平方公里。
双轴为:将哈大线方向设为工业生产轴,将沿长吉方向设为生产生活轴,按双轴线进行开发建设。
多组团为:长东北先导区有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长江路经济开发区、二道经济开发区、九台经济开发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宽城区北部新城、空港服务区、宽城区北湖生态区、长春陆路干港10个组团。
(二)区位情况
该区域位于东北亚六国、东北四省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处于《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确定的“三纵五横”经济发展轴带布局的核心区域。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发展轴带布局暨长吉图、长东北区位示意
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位于长春市东北部,规划范围包括长春市宽城区大部、经开北区、高新北区、德惠米沙子镇、九台经济开发区五大行政管辖区以及二道区部分区域。
二、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增强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合作
东北亚地区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政治影响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具有特殊意义。东北亚各国都在积极寻求扩大双边多边合作。在长春市举办的东北亚博览会已经成为东北亚地区政府交流的政治、经济平台。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必将促进中、日、韩、朝、俄、蒙六国的政治、经济交流,为把长春打造成为东北亚政治、文化、经贸、开放交流中心之一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利于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2007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标志着东北老工业基地进入了全面振兴的新阶段。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将成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一个窗口和平台。针对解决东北地区发展共性问题建立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将为东北地区提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载体,以开放带动改革,以开放促进振兴,以开放推动东北区域的协调发展,必将全面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三)有利于加快吉林省和图们江地区的开放开发
图们江地区被认为是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经济区之一,我省在这一地区具有独特的人缘、地缘优势。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使之成为长吉图开放带动合作区的起步区和先导区,将使长春成为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最大的腹地城市,将会形成以长春、吉林等腹地城市经济为支撑,图们江区域为开放前沿,珲春为开放新门户的东北整体开放新格局。同时,加快长东北先导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快长吉一体化步伐,使长吉经济区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引擎,带动吉林省中部城市群的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吉林省的全面振兴。
(四)有利于长春市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长春
目前,长春市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城市规模较小,仍处于集聚发展的阶段。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春市的发展仍将走集中城市化的道路,建设以大长春为核心的城市集群。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必将进一步拉大城市骨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使长春成为带动能力强,辐射功能多的大长春。
(五)有利于促进长春市的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长春市面临着东北区域发展中大连、沈阳、哈尔滨在同一区域的同构竞争,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和最大经济城市,长春市与其它发达地区相比,在国际环境,经济总量,开放程度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建设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将进一步打造对外开放的平台和载体,承接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提升产业层次,促进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将为长春市在新一轮东北地区发展中提供新的契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把握国家政策,抢占先机,使长春成为东北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之一,使长春能够成为破解东北问题,带动东北地区产业持续升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总体设想
(一)基本思路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开放开发为核心,以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为重点,紧紧围绕着东北亚合作、东北振兴、图们江开发三大主题,积极探索内陆城市扩大开放的新体制,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新模式,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的新机制,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新道路,努力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力量,培育长春全面振兴的新增长极,构建我市面向国际,国内对外开放的新平台。
(二)总体目标
用5—10年的时间,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打造成东北亚的开放高地、东北地区的资本高地,长吉图区域的产业高地,在长春的东北部再造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
(三)功能定位
——先行先试的试验区
——产业企业的集聚区
——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区
——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示范区
——生态和谐的新城区
(四)总体方针
——开发长东北
——振兴吉林
——服务东北
——面向东北亚
(五)发展战略
——国家战略。将长东北先导区纳入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开放合作区总体发展战略中,以世界眼光、国际水准、现代理念、战略高度,全力谋划长东北、规划长东北、建设长东北。
――聚焦战略。最大限度地集中各种要素资源向长东北先导区集聚,聚万众之心,纳各方之策,集全民之智,举全市之力,加快推进长东北区域的开发建设。
——创新战略。坚持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边干边试,探索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创新突破。以创新的思维,实现体制机制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创新,城市建设管理的创新,科技的创新,构建创新型城市。
――产业集群战略。坚持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和土地集约,引导产业向长东北区域进行集聚。按照产业链和产品链打造各类专业化、特色化的产业集群。
――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并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合作,打造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发展平台,通过开放提升存量、培育增量,形成强大的综合竞争力。
(六)主要原则
――坚持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最大限度激发长东北先导区的生机和活力。
――坚持规划先行、基础设施先行,高起点、高标准推进长东北先导区建设。
――坚持产业集聚、项目引领、产业支撑,大幅度提升发展规模质量和效益。
――坚持环境优先,促进和谐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坚持示范先导,实施重点突破,充分发挥核心区的辐射功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七)开发模式
坚持量力而行、重点突破的原则,采取以区为主,点式布局,滚动开发模式,由各建设主体进行先期开发建设,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区域经济发展体系。
近期以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长江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基本形成起步区主体功能区。
中期以长春经开区玉米工业园区、长春高新区超达北区、九台卡伦工业集中区、米沙子工业集中区为重点,基本形成核心区主体功能区。
远期以整个长东北规划区区域开发为重点,全面完成建设目标和任务。
(八)实施步骤
按照统筹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先导区建设分“三步走”。
第一步:起步阶段(2008—2012年),核心区骨架基本拉开,起步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
第二步:快速发展阶段(2013—2020年),综合实力全面提升,核心区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
第三步:成熟发展阶段(2021—203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带动辐射能力显著增强,先导区基本建成。
四、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建设内容
根据功能定位,建设不同类型的功能区。
(一)制造业集聚区。
按照长春市的总体布局,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以光电子、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汽车及零部件、农副产品深加工等支柱产业为支撑,以装备制造业、材料、能源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为补充的新型工业体系。
产业布局为:南高、北轻、西汽、东装
——南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
——北部:发展轻工业、都市型工业
——西部:发展汽车产业、轨道客车产业
——东部:发展装备制造业
——西南部: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产业
——东北部:重点发展玉米生物化工、农用机械、专用车、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化、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新型建材、冶金铸造、都市工业十大产业,形成十大产业集群。
1、产业定位。
——玉米生物化工:将依托大成集团延长产业链,发展下游产品,重点建设大成100万吨化工醇项目,规划建设长春玉米工业园,年加工玉米达到1000万吨,实现产值1000亿元以上,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玉米生物化工产业基地。
——农用机械制造业:利用长拖的品牌、技术平台等,积极引进战略伙伴,在九台经济开发区全面推进中国农业机械化产业园建设,主要生产玉米收割机、水稻收获机、大中小型拖拉机、开发水稻插秧机,近期目标是实现年产拖拉机9万台,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远景目标是实现产值300亿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农业机械产业基地。
——专用车、电动车制造:在全力支持一汽发展的同时,积极鼓励发展差异化地方整车项目。在经开区专用车园区内,全力建设中兴、恒力等地方整车,重点发展电动汽车、SUV、低速车、特种车等与一汽差异化的整车,力年差异化整车达到20万辆,实现产值400亿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
——光机电一体化制造业:在提高光学元器件开发水平的同时,大力发展与电子、机械、生化交叉融合的技术研究,走光机电一体化、软硬件相结合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路子。以整机、仪器仪表等终端产品生产促进带动元器件和原材料的生产,大力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工程设备、仪器仪表制造业以及机电产品、LED绿色照明产业,力争实现产值500亿元,充分利用长春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的平台,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生物产业:以玉米生物化工为龙头,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医药和中医现代化等产业,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充分利用长春市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平台优势,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生物研发、制造、服务基地。
——新能源新材料:紧紧抓住国家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发节能灯、节能锅炉、节能材料等多种节能环保产品,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新材料,年产值实现200亿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和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冶金铸造:积极发展铸造、锻造等工业原料供应基础产业,建设铸造产业园。积极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争取台塑集团150万吨不锈钢项目的落地,积极发展不锈钢下游产品,建设完整的不锈钢产业链,年实现产值3000亿元,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造产业基地。
——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充分利用东北的农副产品资源、大力开发人参、大米、林产、中药草药等绿色有机食品,在现有的绿色食品产业的基础上,提高绿色食品的研发生产能力,增加绿色食品的品牌,扩大绿色食品的规模。同时,积极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年实现产值200亿元,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产业基地。
——新型建材:大力发展与消费品市场相衔接的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发展型材、陶瓷、塑钢等新型建材产品,引进南方建材产业的产业转移,实现产值100亿元。
——都市型工业:大力发展各种轻工产业,满足消费市场的需求。大力发展服装、家具、包装、工艺品、装饰材料等各种轻工产品,年产值500亿元以上,形成各类轻工产品集群。
2、产业布局。
——长东北赛得工业区,重点发展玉米生物化工、玉米经济。
——长东北超达工业区、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
——长东北长江路工业区,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轻工产业。
——长东北英俊工业区,重点发展基础装备制造业、生物与中医药产业。
——长东北卡伦工业区,重点发展农用机械,新型建材产业。
——长东北米沙子工业区,重点发展冶金铸造产业。
——长东北滨湖经济区,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
(二)国际陆港区
构建国际中转港口长春支线港,实行海关、商检、边检相关设施一体化,港区内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仓储、商贸交易等。
——改造升级长春铁路货运口岸,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占地24万平方米,吞吐量是30万标箱以上。
——建设长春出口加工区,迁移长春铁路编组站至米沙子,规划面积远期10平方公里的集保税、物流、出口加工等功能的出口保税物流区。
——建立以港口为基础的多边国际物流操作机制,构建东北地区国际运输、国际贸易、国际结算操作平台,实行海关、商检、边检、设施等一体化运作,实现陆港区与港口联动。
(三)现代物流区
创新物流业态,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信息一体化物流体系。依托长春龙嘉空港、长春陆路干港,建设集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仓储于一体,面向东北区域和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保集聚中心。
——建设与国际接轨的、统一开放、运转高效的制度平台,建立相适应的财税、金融、保险、涉外等体制机制。
——建设玉米生物化工产品物流基地、农用机械专用车物流基地、农副产品及绿色食品物流基地及空港精细物流基地,建立与十大产业相匹配的专业物流企业。
——针对东北亚各国不同需求,建立轻纺、食品、装饰材料、家电、家俱等轻工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四)生产性服务商务区
依托北部新城及空港服务区,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金融、物流、商务、工业地产、信息等领域。引进高端服务人才、先进运作模式,形成面向东北亚区域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金融服务。引入金融机构和风险基金,探索设立长东北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风险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和市政建设债券,建立长东北投融资公司和长东北中小企业担保险公司,为长东北建设提供投融资平台。
——商务服务。培育各种咨询、律师、会计、广告等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商务中介服务。
——工业地产。积极引进工业地产商,运用市场手段建设各类工业园区和工业标准厂房。
——信息咨询。完善基础信息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五)国际国内产业合作区
——立足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对接,采取引进来、走出去方式,建设跨国产业园区,与国内发达地区合作,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
——采取“飞地经济”等形式,建设中日、中韩、中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
——加强产业对接,促进优势互补,建设上海工业园、北京工业园、广东工业园、长三角工业园等国内产业合作园区。
——积极发展境外产业合作,劳务输出、工程承包、资源开发。
(六)生态功能区
——依托北湖和卡伦湖,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适度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
——实施生态功能建设工程,加强伊通河、雾开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强天然林保护。
——依托莲花山、北湖、卡伦湖等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生态工业链条,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技术支撑体系,大力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制定积极的保障政策。
——建立节能环保制度。区域内所有新建项目,建筑及经营活动都要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政策和标准。
五、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的建设任务
(一)加强规划指导
1、科学编制规划。按照规划先行、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加强对规划建设中重大问题的专项研究,建立系统的规划决策专家咨询制度。完善规划公示制和听证制,面向国际、国内公开征集规划方案,编制长东北先导区总体发展规划、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形成高起点、立体型、全覆盖的规划体系,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操作性。
2、严格执行规划。加强规划执法和规划实施过程的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确保先导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3、依法管理规划。先导区的总体规划必须按法律程序讨论通过,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延续性和严肃性。
(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1、按照基础设施先行,功能配套的要求,以交通建设为重点,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将先导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长春城市建设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尽快形成大交通、大配套的支撑配套体系。加快建设洋浦大街北延长段、远达大街北延长段,东环城路改造、机场快速路等主干路。
2、健全水、电、气、热、信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好水电气热管网工程,抓好大型自来水厂、变电站、天然气等源头项目的建设,完善信息工程基础设施。
(三)加强金融创新,探索建立投融资平台
1、由政府和开发区资金作为引导资金,吸收社会和民间资本股份,组建长东北先导区投融资公司,为长东北先导区基础设建设、土地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2、鼓励和支持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推进企业上市融资,支持企业以股权融资和项目融资等方式筹集资金。
3、积极争取在长东北先导区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将民间资本转化为建设资本。积极吸引和鼓励融资机构和社会各种资本组建长东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
(四)加强体制创新, 积极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1、积极向国家、吉林省申报,争取被国家和省批准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加强创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以开放带动内陆城市发展新模式,以开放带动老工业基地产业创新模式,以开放带动管理体制创新模式。
3、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推进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为重点的土地利用及管理制度的改革;推进以搭建融资平台为重点的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以引进和挖掘人才为重点的用人分配机制改革;推进以建立大审批服务体系为重点的监督服务体制改革。
(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大项目
1、充分发挥长东北先导区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主动承接境外企业和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对产业聚集和开放型经济贡献度大的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定出台支持产业转移的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金融促进政策、要素支持政策等,加大对产业转移项目的扶持力度。
2、做好100万吨化工醇项目、100万吨聚脂项目和150万吨不锈钢项目的跟踪服务,同时根据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趋势,积极谋划一批影响大、带动力强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动产业的发展。
(六)以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形成产业集群
1、按照项目集聚、土地集约、产业集群的要求,在长东北先导区内尽快形成一批特色突出,特点鲜明,潜力巨大的特色工业园区。
2、近期重点建设专用车、农用机械、玉米生物化工、冶金铸造等四大特色产业园区。远期规划建设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园区、出口加工区(物流保税区)、新能源新材料园区、循环经济区、服务外包试点园区、中小企业发展园区等六大特色产业园区。对进入国家和省级的重点特色产业园区,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七)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区域品牌
制定长东北先导区宣传大纲,充分发挥新闻主流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通过集中宣传、系列宣传、重点宣传、专题宣传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长东北先导区的重大战略意义、建设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创新创业的经验和典型等,扩大长东北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塑造长东北先导区区域品牌。
(八)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才培训
1、充分依托长春市人才政策,适当放宽长东北先导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大型建设项目及其配套企业引进人才的学历和职称条件,创新和落实更加开放、灵活的产业移民政策、人才流动政策和高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广泛吸引各类人才在长东北先导区创业和发展。
2、搞好长东北先导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组织先导区干部到国内先进开发区学习考察;请国际、国内专家举办专题讲座;举办各种类型的干部培训班,拓宽干部的视野,提高干部的业务素质,提升人力资本。
六、建设长东北先导区的保障措施
(一)理顺体制机制
1、领导和管理体制。成立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建设领导小组,对长东北区域开发进行高位统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作为市政府办事机构,充分履行指导、协调、服务、促进职能,负责做好先导区规划编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产业布局、特色园区建设、建设资金使用等,协调解决开发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创新工作方式。积极推进政府服务外包,在开发建设上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行长东北办领导下的“公司制、市场化”运行方式。
2、运作模式。按照“统分结合、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原则,实行“三统三分”的运行模式。即统一品牌、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分团发展、分层推进、分步实施。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由市委、市政府政研室牵头,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研究制定促进长东北先导区建设的政策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制定各种财政政策、税收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等,推进长东北先导区的建设步伐。
(三)加强协调配合
1、加强向国家和省里的汇报衔接,争取国家和省有关部门在政策支持、项目布点、重大改革先行先试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
2、全市各级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全力支持先导区建设。先导区涉及到的各开发区、各县(市)区要树立全局一盘棋的观念,服从和服务于先导区的改革和发展,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推进先导区建设的强大合力。(2008年7月28日)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方向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体现了我国探索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的基本思路,为我国进一步推动和参与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确立了行动纲领。准确把握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基本方向,不仅对搞好先导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带动吉林省加快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以及维护我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推动区域合作模式创新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近年来,国家批准了一系列区域开发规划。国家批准这些区域开发规划的根本目的主要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当然,具体到不同的规划,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从战略意图方面看,国家最近批准的区域开发规划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着眼于促进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发展的规划,二是支持部分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三是为全面落实国家提出的一些重大改革和发展战略探索具体方案、积累经验的规划,四是探索与周边国家区域合作模式和深化对外开放新举措的规划。国家设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战略意图,属于第四种类型,即希望进一步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和提高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自1992年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启动以来,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省与俄、蒙、朝、韩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是,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黑龙江等内陆边境省份相比,吉林省与东北亚五国经济合作的发展还远远不够。这种现象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珲春等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前沿窗口的经济体量不大,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出口能力弱,与腹地的联动不够,使得该地区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对外经济合作窗口的作用。为此,此次《规划纲要》将吉林省腹地的两大城市长春、吉林与珲春、图们等前沿合为一体,规划为一个政策框架下的开发开放先导区,有利于克服上述前沿地区的不足,从而实现加速推进图们江区域开发合作的战略目标。
同时,近一段时期也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我国推动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的有利因素。如,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以及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稳定发展,使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中国与蒙古、俄罗斯在能源开发合作等领域正在建立稳定、深入的联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俄、蒙两国经济出现较大困难,建设资金紧张,两国与我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愿望非常强烈。这为吉林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为平台,开展对俄、蒙的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俄、蒙等国也开始重视国土开发和能源等战略资源的国际合作。俄罗斯正在逐步实施远东开发规划,蒙古也在着力于东部开发,为中国参与其区域开发提供了良机。此外,日本、韩国对东北亚区域合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区域合作有望取得一些新突破。在这种背景下,吉林省则应该深化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积极开展对日、韩、朝、俄、蒙的区域合作,争取尽快在发展区域贸易、引进投资、开发境外资源、建设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方面,都取得重要新进展。
二、积极培育区域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培育成东北地区新的增长极,并形成先导区与吉林省及国内其他地区协调互动的发展新格局。由于经济空间的非均质性和经济活动必然存在的规模经济倾向,使得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是首先由个别区位优势显著的地区实现率先发展,由此集聚区域内外资源,形成增长极,得到自身的快速发展并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体现出增长极的拉动作用。改革初期的深圳,随后开放的沿海城市广州、上海等地以及近年来开发新港的天津,都借助了政策优势和区位优势,快速成为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从而带动了相关区域的发展,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具有全国意义的增长极区域。
经济增长极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整个区域拉动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其经济活动辐射的地理空间范围的大小以及辐射的强度。从空间条件、经济基础、人文环境等方面来看,长吉图地区是吉林省内各个区域中最有条件实现快速培育增长极的地区。长吉图地区位于东北三省的地理中间地带,为图们江区域的几何中心,有哈大线、东边道等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而且随着中蒙大通道建设的推进,这里还将成为由蒙古乔巴山至中国珲春的主要路段。以长吉图地区为中心,近可辐射吉林全省,远可连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地,甚至影响图们江区域。吉林省主要的产业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微电子、现代农业、旅游业等都布局于这一地区。如能在产业集群、产业链打造上下功夫,这一地区的产业基础将直接对其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此外,长吉图地区也具备加快发展所需的人文条件。长吉图地区拥有大专院校数十所,其中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全国知名的“211工程”大学。此外,还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地理所等高级科研机构,可以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
从培育区域增长极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消除两市之间的行政壁垒,将长吉经济区建设成资源共享、规划共制、基础设施共建、环境共治的产业聚集区。二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应该充分发挥其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率先实现发展,迅速成长为吉林省的增长极,并进一步成为东北地区新的重要增长极。三是以长吉图区域的经济发展为动力,推进吉林省内区域资源的调整、协作和互动,强化前沿地区与腹地的联动,更好地支撑图们江区域开发合作,提高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以及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四是加快推进长吉图-哈大齐、长吉图-辽中城市群、吉林珲春-黑龙江牡丹江等地区之间的次区域合作,向南积极衔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向北链接黑龙江对俄沿边开发开放与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对蒙经济合作,推进东北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五是统合国内资源,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成为我国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重要门户和平台,推进我国与东北亚各国在图们江区域的共同开发,建设中俄、中蒙、中朝跨境经济合作区及自由贸易区,为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基础。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模式
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既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要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是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需要坚持的一个基本前提。按照这一基本前提,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应该加强当地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切实提高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还应该通过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是各个地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从长吉图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主要应该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和大力扶植新兴制造业。在当前以绿色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方兴未艾之际,电动汽车等产业的兴起是大势所趋。以一汽集团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正应乘势加快技术转型,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产业体系的调整。石化、农产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产业也具备较好的产业基础,可以借助增长极的集聚倾向,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建成新型产业基地。二是借助长吉图地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以生态游、民俗游、冰雪游、红色游、边境游为主题,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促进旅游经济的大发展。三是以建设东北亚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现代交通物流产业发展。当前,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活跃,迫切要求加速中蒙大通道的建设。而中蒙两国对两山(阿尔山、乔巴山)铁路建设的积极推进,中俄、中朝之间在港口合作利用上的进展,使得连接中蒙、纵贯东北经济区、过俄朝而至韩日的东北亚新的物流通道指日可待。同时,国内以东边道为代表的区域物流通道建设也在顺利进行。这些都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现代仓储交通物流产业的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
促进产业在区域内合理布局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过程中,应该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改造,不断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建设的用地集约化程度。具体说来,应该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产业布局调整:一是在农业方面应推进“东拓西进、保中增边”的布局调整。为保证长吉工业带发展和实现先进制造业的集中布局,需要一定的地理空间条件做支撑。为此,应加快吉林省西部高效农田建设,同时推进以珲春为龙头、以延边州为依托、上连吉林、下连通化的“扇形蔬菜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在不损害原农业主产区农业生产基础上为长吉工业带腾出一定的地理空间,并在总体上巩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的优势。二是在工业方面应该借助长吉地区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优先在长吉工业带集中布局现代制造业,使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建设以光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基地。三是在服务业方面应以长吉两市为重点,加快总部经济、金融保险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业、会展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两市的城市服务功能。(王胜今)
长吉联手打造大都市经济圈
翻开吉林省的地理地图,可以看到长春市和吉林市是吉林省的两大中心城市;而在经济地图中,两市是吉林省的经济重心。以长春和吉林两市为中心,四平、辽源、松原3个地级市为依托,辐射周边20多个县(市)的城市群,这个区域是长吉图经济最活跃、交通最发达、产业集聚水平最高的地区,是长吉图开发开放的主动力和主战场,全省发展“看长吉”,长吉发展“看一体化”。
长春“东扩”吉林“北拓”大都市经济圈崛起
今年的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长春、吉林两市的辐射功能,打造大都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城市群发展。今年2月20日,吉林市政府召开十四届三十一次常务会议,讨论并基本通过了“关于长吉一体化发展框架下的吉林市发展规划的汇报”等多项议题。按照该发展规划,吉林市将按照“北拓、南优、东控、西调”的方针,引导城市重心主要向北部、西部拓展,加快建设北部工业新区和西南部新城,与长春市东北部、东南部开发建设相呼应。目前,吉林市规划的北部工业新区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域。
长春市已经把“长东北开放开发先导区”作为推进“长吉一体化”的主战场,充分利用长吉北线、长吉南线等交通优势,在长吉之间打造长吉新型产业带、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带。并积极地与吉林市北部工业新区对接,吉林市的北部工业新区也在积极地向长春靠拢。另外,今年长春市将把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组织、环境改善、环境保护衔接起来,通盘考虑、统筹谋划、协调推进“长春东扩”计划。
南北两线并举重构江城框架
长吉两市之间现有城镇主要依托交通走廊,呈南、北两线“串珠”式带状布局。长吉一体化后,两市要坚持南、北两条轴带并重的方针,大力加强沿线城镇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城镇的经济节点、产业传导功能。“十二五”期间,长吉区域农村人口力争50%以上转移到沿线城镇和中心城市,市域城镇化提高到70%以上。
长吉北线 吉林市初步构想北线以长图铁路、长吉北线公路为轴带,以北部工业新区为起点,向西辐射带动孤店子、桦皮厂、左家等城镇,重点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加工,规划建设桦皮厂工业园区,积极承接长吉两市产业转移;
长吉南线 以长吉南线公路为轴带,以越北镇为起点,向西连接搜登站、一拉溪、岔路河、万昌镇,主要发展现代农业、温泉休闲、观光旅游,积极推进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合作项目尽快启动,重点规划建设岔路河生态新城,远期达到3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规模,成为长吉经济走廊南侧的重要支撑和联结点。
为加快长吉区域城镇体系建设,吉林市将高标准编制完善沿线城镇总体规划,研究向岔路河、桦皮厂、搜登站等重点城镇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同时积极争取将沿线城镇纳入全省“百镇建设工程”支持范围,全面加强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10年目标:进入国内中上游水平 到2020年,吉林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20平方公里以上,基本具备承载250万到300万人口的综合功能,吉林市经济社会发展将力争进入国内中上游水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4万元,基本建成东北和东北亚新型产业基地、物流枢纽城市、旅游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工业:再造一个“吉林工业” 吉林北部工业新区是吉林市未来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域,目前已全面启动各项基础设施工程,碳纤维产业园、300万吨精品钢等重大产业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按规划到2015年北部工业新区工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实现再造一个“吉林工业”的目标。
要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一方面加快改造提升石化、冶金、汽车、农产品加工、非金属矿产等传统产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综合效益;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能源、碳纤维、装备制造、电力电子、生物医药等新兴战略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城区:重点在西南 今后,在城区西南部将重点发展居住、办公、商贸、旅游功能,规划建设西南部宜居新城。
农业:向战略性调整转变 吉林除了对城市框架的调整外,吉林市还将按照稳定提高一产、优化提升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思路,推进吉林市的经济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建设长吉图区域重要的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并依托长白山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的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发展以绿色水稻、专用玉米为主的种植业,以生猪、黄牛、奶牛养殖为主的精品牧业,以食用菌、中药材为主的长白山特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规划建设岔路河等现代农业示范区。
服务业:建设区域性商贸旅游中心 统筹规划东市、河南街商业区,打造现代化中央商务区,并带动次级商圈、专业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合理布局;以完善提升北大湖、松花湖、北山、拉法山等旅游景区为重点,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和深度开发,推进与长春市、延边州战略合作,建设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和旅游热点城市。
高铁年底通车长吉商圈联动
一条城际高铁将改变两个城市的命运,总投资为86亿元的长吉城际铁路将于今年年底正式通车,这必将改变两个城市商业的面貌。两市商圈联动,将被日益推向城市建设和商业发展的最前沿。据了解,长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全长111公里,年度输送旅客能力超过2300万人次。线路全程近期共设长春站、龙嘉国际机场站、新吉林站、吉林站4个车站,铁路建成后,将使两市间乘火车的时间由两小时左右压缩至30分钟。两市大动脉全面打通后,这条铁路不仅能够方便两市居民出行,加速长吉区域一体化进程,而且还是东北地区“三纵四横”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哈大客运专线并网后,从吉林市到北京只要5个小时,到大连只要4个小时。
随着长吉城际高速铁路的正式通车,吉林市和长春市的商贸往来将更加频繁,流动人口将大幅增加,强大的人流量和城市间商贸关系的日益巩固,将为城市商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体化“做媒”汽车石化融合
汽车和石化,是吉林省的两大支柱产业。去年,我省汽车产业产值达3000亿元,而石化产业产值达1400亿元。吉化公司共向我省销售8500吨丁苯橡胶,其中5000吨用在了与汽车相关的行业,主要用于做汽车轮胎的原料。
从2009年吉林石化公司与汽车产业相关产品产量及销售情况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0种相关产品中,5种产品在省内汽车行业的销量平均在4%左右,还有5种产品全部销往省外,在省内汽车行业中的销量为零。
据统计,应用于汽车上的化工材料有油品和添加剂、橡胶、塑料等9大类4700多种。而随着汽车轻量化的发展,以色代黑,以塑代钢,以及橡塑件在汽车上的广泛应用,必然使汽车与化工两大产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吉林省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积极为两大产业“做媒”,在长吉一体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做好产业融合,这无疑是篇大文章。针对目前省内汽车配套件中橡塑件少,配套率低;汽车橡塑配套企业少,技术水平低;化工专用料产量少,用量低;车用化学品产量小,质量低等4大问题,今年4月,我省“汽车与石化产业配套协作战略联盟”已形成,联盟成立后,还将依托吉林化工园区、长春汽车产业园区等载体,加大对车用化学品以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商的招商引资力度,建设汽车橡塑专用料、润滑油等配套化学品生产基地,发展汽车化学专用料、轮胎、电线电缆护套、汽车密封件、防冻液、车用底漆等一系列化工产品。
核心增长极释放1+1>2的能量
到2020年,长吉一体化进程将明显加快,基本形成规划、产业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在金融、旅游、电信等领域部分实现同城化。
按照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部署,以打造长吉双核心都市经济区为目标,大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主动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完善城镇体系,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周边城镇,以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促进长吉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提升长吉都市经济区在全省发展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对此,专家们认为,长、吉互处于对方1小时经济圈内,仅从经济战略考虑,“长吉一体化”符合“1+1>2”的规律,符合规模经济发展的方向。
吉林市正积极推进两个千亿级工程发展。一是积极推进千亿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二是积极推进建设百万辆整车工程。随着长吉图战略的实施,长春、吉林两市已开始携手并进,从空间衔接到产业融合,从交通互动到基础设施贯通,长吉一体化必将释放1+1大于2的能量,带动周边城镇和区域整体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