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沈阳6月17日电 日前,国务院批复沈阳经济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标志着它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成都、重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深圳之后,第八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东北振兴战略进入第八个年头,沈阳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重镇,如何焕发新的生机?沈阳经济区能否顺利进入全国高水平城市群之列?沈阳与大连之间微妙的辽宁“双核”之争,会不会呈现另一种格局?近日,沈阳市副市长王翔坤就此在北京接受了《中国经营报》记者的专访。 城市群不是“摊大饼” 《中国经营报》:沈阳经济区提升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对沈阳意味着什么? 王翔坤:辽宁省一直都遵循两大发展战略:一是“五点一线”(以大连为龙头,包括沿海的丹东、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去年上升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另一个是中部城市群。沈阳经济区上升至国家战略,与沈阳良好的基础分不开。首先,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区域中心城市,周边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就有7个,半径都在100公里之内,整个经济区范围内大约有2400万人口,工业基础非常好,城市之间互补性很强,比如有煤都抚顺、钢都鞍山、煤铁之城本溪、港口之城营口和丹东,以及农业大市铁岭等。 沈阳经济区对沈阳未来的发展作用非常大,因为判断城市发展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扩大。近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强化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络,比如沈铁同城化,目的就是打开沈阳大出口,用便利的交通设施缩短城市之间的距离,提升中部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这些都是能带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除了这一重大机遇以外,2013年沈阳要举办第12届全国运动会,也大大有助于提升沈阳的综合实力和城市品位。 《中国经营报》:“大城市群”的模式世界上比较常见,比如“大伦敦”、“大东京”等,但有利必有弊,你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沈阳城市群与国内同类工业基础发达的城市群相比,有何区别? 王翔坤:首先我们认为,城市群的形成一定不是指城市外延和城市行政区域的不断扩大,它应该体现在城市群成员之间经济联系密切、产业形态互补、交通便利快捷、信息沟通方便等。像美国的洛杉机与好来坞直线距离很远,但交通很发达,开车大约40分钟就能到达,这样就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城市之间的资源互补。沈阳的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一些配套加工业对周边都有辐射作用,如果城际交通问题解决,这种辐射会更到位。 沈阳经济区城市群与中部的武汉城市群比较相似,两个中心城市都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都是繁忙的区域交通枢纽,城市规模也差不多。但毕竟所处的地域有差别,像武汉城市群主要接受长三角地区的辐射,彼此形成互补,而沈阳则与辽东半岛的沿海港口联系多一些,这种差异会影响两个城市乃至两个城市群今后的前进径。 土地供应充足房价不会暴涨 《中国经营报》:沈阳经济区的战略提升会给沈阳哪些产业带来更好的机遇?你们又为此实施了哪些配套规划?你们会不会把加工业移到城市群中的其他城市,就像香港把加工产业放在东莞一样? 王翔坤:这种机遇应该说可以覆盖沈阳现有全部的产业,像地铁及机场改扩建等重大基建工程,房地产开发,生态环境改善,还有信息通讯服务等等。最近我们一直在研究整个经济区是否使用统一区号“024”,这样各城市之间打电话就都是市话了。还有河流治理,比如一条河流同时流经几个城市,如果按区域分段管理的话就会出现沟通不畅、实施困难、成本高昂等问题,但由中心城市统一治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现在主要推动城市间高速公建设,并规划在城市重要节点上建设新市镇,如沈阳和抚顺之间就要建一个沈抚新城进行连接,以此来推动两个城市一体化。还要加快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旅游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区等。 还有现在房价涨跌大家很敏感,有人担心,沈阳经济区国家战略出台后,会不会像海南国际旅游岛那样迅速让城市房价上涨,我想不会,有也只是缓慢的攀升。因为沈阳地域宽阔,土地供应量较大,地价很难在短时间内暴涨,而实际上沈阳的房价从一开始就没有大起大落过,如今也谈不上控制房价。 至于产业转移,将来有这种向城市群中其他城市转移的可能性,但目前不会。沈阳产业升级和转移的强烈需求还没达到当年香港的水平,现在沈阳与周边城市之间,更多是产业辐射和互补的关系。但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风貌,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后,彼此之间文化资源随时更畅顺地流动,城市群总体品位提升了,对共同吸引外来投资也有好处。 《中国经营报》:外界印象中沈阳是个典型的重工业城市,但你们也在大力推动农业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王翔坤:其实了解沈阳的人都知道,沈阳既是工业大市,也是农业大市。但一直以来,由于工业化特征太明显,农业特征就被大家忽视了。沈阳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及畜牧业产值在全国副省级城市里都排在前三位,全市740万常住人口中,有大约260万农业人口,占1/3以上。我们最重要的目标是发展壮大现代农业,选择一些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调整种植业的结构,让农民能够迅速的增收致富。比如说树梅,一亩会有四五千元的回报,但玉米地一亩却只有200元的收入。所以我们未来会扶植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推动采摘旅游等边缘性产业,满足社会上对度假休闲服务的需求,也能让农民加速致富。 沈阳VS大连:竞争还是竞合? 《中国经营报》:前有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后有你们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先后成为国家战略,两者之间会否存在竞争或矛盾? 王翔坤:我相信两者互补性更强。以大连为龙头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对外开放拉动作用很强,辽宁未来的发展一定是寄望于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但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需要强大腹地支撑,而沈阳经济区作为腹地,要有与世界连接的“窗口”,辽宁省同时具备这两大优势至关重要。有些省份虽然产业实力雄厚但苦于没有自己的出海口,而拥有出海口的省份自身的工业基础和城市化程度又往往不如辽宁。所以辽宁的优势就在于沿海经济带、中部城市群与振兴中的老工业基地的完美结合。 《中国经营报》:据了解,近期大连也在规划建设以其为中心的城市群,有人把这两个城市群战略比喻成新一次的“辽沈战役”,沈阳与大连之争是否会硝烟再起? 王翔坤:我觉得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竞争。因为沿海城市发展需要强大的产业支撑,如果没有老工业基地在制造业、科技力量及相关产业配套方面的雄厚力量,港口优势就无法得到最大化的体现。目前大连在第二产业基础上,着力发展第三产业即中高端服务业,它们也有不错的软硬件环境,有人担心沈阳太注重发展工业的话,会不会把第三产业的好机会让给大连?我想不会。沈阳是区域中心城市,所以一方面要继续发展工业,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比重,另一方面还是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因为一个城市发不发达,主要看服务业发不发达。我们要把沈阳打造成一个区域金融中心,因为与金融产业相配套的信息、软件、商贸、物流等行业,沈阳都有很强的优势。 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组成,区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59万人。 (责任编辑:白雪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