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网
登陆 | 注册
当前位置: 主页 > 特别专题 > 热点关注 >

长江中游城市共筑水运“航母群”

时间:2015-05-12 07:40来源:中国规划网 作者:石伟 高妞 陈宇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石伟 通讯员 高妞 陈宇 王晶

  在长江中游赣湘鄂三省联合发力下,长江黄金水道—长江航运“航母群”逐步形成。

  随着“中三角城市群”概念的推出,目前我国除了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四大板块”战略外,开始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个支撑带战略。而这“四大板块”“三大支撑带”中,有三大“板块”和两大“支撑带”都与长江黄金水道密切相关,长江航运的地位可见一斑。

  近年来,长江干线南京以下已经建成12.5米深水航道,上游三峡库区的建成,使长江干线上下游航道条件得到了大幅度改善:目前三峡库区涪陵以下航道水深已达到4.5米,安庆至南京段航道水深也达到6米以上。

  然而,宜昌至安庆长江航道水深仅3.5—4.5米,与上下游相比,明显偏低,形成了瓶颈。

  分析者认为,打造“中三角城市群”,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航道的改善是关键。

  立法保障跨区域发展

  “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城市群”一系列概念和战略部署相继出台,有不少专家对这种“跨行政区划式”的经济发展布局表达了积极的看法。

  湖南省社科院院长姜玮表示,未来中国经济布局中,单纯以行政建制区域来谋划经济发展的模式已经陈旧,将越来越注重以自然区划为纽带,突破行政区域制约,走分工、协作、融合、共赢的发展新路。

  姜玮认为,处于同一自然纽带下的各个行政区划,抱团发挥资源优势,这既是优势,也同样是挑战。

  对此,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唐冠军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唐冠军介绍,长江经济带覆盖9省2市,地区差异大,发展不均衡。长期以来,区域内基本上以行政区划为单位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但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需要许多区域间的协调,如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通道建设和能源配送等。

  关于跨行政区划之间的协调、配合,有专家建议要制定《长江经济带发展专门法》,以促进实现经济一体化的战略目标。

  据了解,类似的做法在国外有相关的前例。比如,美国曾在1933年制定了《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促进了田纳西河流域自然、社会和经济的极大发展;日本在1953年制定了《离岛振兴法》,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民利益的提高产生了促进作用;而法国在1921年颁布的《罗纳河开发治理条例》,对罗纳河流域进行统一的综合开发治理,也起到了长远的推进作用。

  提案者认为,通过区域立法,把立法作为区域开发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先行手段,可以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区域开发活动有法可依。

  三省打下“中三角”航运基础

  在“长江经济带”“中三角城市群”战略正式公布前,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已经开始了“未雨绸缪”,为经济带战略布局打下了基础。

  据了解,湖南省在“十二五”期间,水运规划投资145亿元,前4年已累计完成了120.57亿元。预计“十二五”结束时,环长株潭城市群将通达1000吨级及以上航道,从长江城陵矶入口沿湘江而上,岳阳、长沙、株洲将通达2000吨级航道,湘潭、衡阳通达1000吨级航道,洞庭湖区的益阳、常德也已通达1000吨级航道。

  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基本形成以长江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江、沅水为主通道,以岳阳港、长沙港等港口为节点的内河水运体系。该省去年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了2.57亿吨、709.9亿吨/公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所占比重增大,分别达到12.6%和17.1%。据统计,湖南省的水运已经承担了全省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

  “中三角城市群”的另一“角”湖北省,近年来也在长江航道开发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湖北省重点打造的武汉阳逻港区,目前每个月有400多趟运输航班,作为目前唯一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的内河港口,吸引了川、渝、湘、豫、陕等省市的很多外贸集装箱以此作为中转。据介绍,中转箱的比重已由2009年的10%上升到了2013年的35%左右。

  据统计,湖北省去年已经建成的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8亿吨,新增高等级航道483公里,全省高等级航道里程突破1700公里;全省全年完成水路货运量2.97亿吨、货运周转量2275亿吨公里,港口吞吐量2.9亿吨,集装箱完成121万标准集装箱。另外,湖北省还制定了《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总体规划纲要》,航运中心的建设也在顺利推进。

  作为“中三角城市群”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江西省也在“十二五”水运规划中,计划投资305亿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以鄱阳湖区为重点,将南昌港与九江港联合发展。根据江西省关于“黄金水道”的相关规划,今年年底,该省内河高等级航道将达637公里,实现千吨级船舶从赣江上游直达长江;到2020年底,基本建成以“两横一纵”国家高等级航道(长江江西段、赣江、信江)为主骨架的内河水运体系。

  长江航道遭遇“肠梗阻”

  据统计,长江干线规模以上(年吞吐量1000万吨的内河港口)港口40多个,拥有4079个生产性泊位,其中万吨级477个,亿吨大港11个。截至去年底,长江干线有运输船舶14.7万艘,总载重量1.68亿吨。长江航运承担了沿江地区85%的煤炭、铁矿石以及中上游地区90%的外贸货物运输任务。长江水系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占沿江社会货运量的20%和货物周转量的60%,长江航运对沿江省市GDP的直接贡献达1200亿元,间接带动GDP超过2万亿元,吸纳就业人数达200多万人。

  长江航道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但正是这种突出的重要性,也使得长江航道的现实制约条件显得格外突出。

  长江商报记者从长江航道局了解到,目前长江干线从下游往上的航道深度大致分为几个阶段,从江苏南通以下航道水深达到12.5米,南京至南通段航道水深达到10.8米,芜湖至南京段航道水深汛期达到10.5米,安庆至芜湖段枯水期航道最低水深达到6米,武汉至安庆段航道最低水深达到4.5米,武汉至南京城陵矶段航道最低水深达到3.7米,城陵矶至宜昌段航道最低水深达到3.3米,宜昌至重庆段,因为三峡大坝的作用,形成了660公里的库区深水航道。

  很明显,长江航道中游宜昌至武汉段处于“两头深、中间浅”的尴尬局面。

  据介绍,计划于2020年初步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对长江航道的水深要求非常迫切,武汉到安庆的航道水深最好能够能达到6米。长江航道局工作人员介绍,4.5米的航道水深才能保障长江航道一年四季通达宜昌,但中游航道的大规模整治才刚起步,目前只有汛期、中洪水期能满足这个要求。

  由于不能与上下游有效衔接,一到枯水季,过往船舶就要在中游停下“脚步”减载“瘦身”,制约了整条黄金水道能力的有效发挥。不少研究者和航运从业者直言,宜昌至安庆段已经成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肠梗阻”。

  航道整治稳步推进

  长江商报记者在湖北省荆州市采访时,该市盐卡码头正一片忙碌。码头上堆着数百个集装箱,巨大的塔吊正在从一艘货轮上卸货。盐卡港区,正是荆州港口提升、航道整治工程的范围之一。

  据介绍,荆州在2013年投资了43.3亿元,启动荆江航道整治工程,打响了长江中游航道系统整治的第一仗。根据规划,该工程重点对枝江至江口河段、太平口水道等9个滩段的13处浅滩或不稳定航槽实施整治工程。通过整治,到2015年航道水深维护尺度将由目前的3.2米提升至3.5米,提前5年实现国家2020年规划目标,可以满足万吨级船队和3000吨级货船双向通航的要求。

  据介绍,荆江航道整治工程完工后,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潜力将进一步释放,预计不仅可拉动沿江区域GDP增长,还将促进船舶运输节能减排,每年将至少节约燃料95万吨。

  为解决长江航道中游“梗塞”问题,去年2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交通运输部水利部、赣鄂湘皖四省共同参与,启动“645”工程模型试验研究工作。其中,由长江航道局负责“航道水深提高模型试验”,长江水利委员会负责“河势控制与防洪影响”研究,湖北省牵头负责开展外部影响研究。

  所谓“645工程”,是指长江干流武汉至安庆、宜昌至武汉航道整治工程。根据规划,整治后的宜昌至武汉长江河段,航道尺度分步骤、分河段提高到4.5米;武汉至安庆河段,实现6米水深航道。

  按照“645工程”规划,未来6年,长江中游散货船吨位将提高约37%,运费率将下降12%,可节约燃油约11.5万吨,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37亿元。

  目前,该工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江西、湖南、湖北三省,都与长江航道局、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委等相关部门合作研究,争取将“645”工程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尽早正式启动,改善长江航道行业条件。

  上周,三省港航部门齐聚武汉,研究讨论相关工作,再次发出了这一呼声。

  湖北省去年完成水路货运量2.97亿吨,港口吞吐量2.9亿吨,集装箱完成121万标准集装箱。

  湖南省水运承担了全省70%以上的外贸货物运输量。

  今年年底,江西省内河高等级航道将达637公里,实现千吨级船舶从赣江上游直达长江。
    中国规划网 国际新闻联盟中国城市频道
 

  (责任编辑:白雪松)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推荐内容